印会河(1923年 - 2012年1月10日),男,
江苏省靖江市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印秉忠为南方名医。印会河自幼随父研读医书,后因
日寇侵华弃学从医,1940年开业行医。1954年后在江苏省中医学校任教,曾任中医教研组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组负责人,主编《中医学概论》及《金匮》讲义。
人物生平
印会河(1923年-2012年1月10日),男,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一个中医世家,其父印秉忠为我国南方名医,
清代名医、江南孟河学派创始人
费伯雄的第三代传人。印会河教授幼秉庭训,随父研读医书经典,耳濡目染,锐志求学,值日寇侵华,家乡沦陷,乃弃学就医。1940年即独立开业,济世活人,疗效显著,不到20岁就被誉为“江南小名医”。
1955年入选南京中医学校的师资班。毕业后留校在
江苏省南京中医学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任教,曾任中医教研组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组负责人,曾主编《中医学概论》及《金匮》讲义。1956年3月江苏省中医学校任中医教研室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室组长。
1957年奉命带领江南一批中医人才调入
北京中医药大学(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先后担任附属东直门医院医务部主任兼内科教研室主任主任。1964年担任北京中医学院
温病教研室主任。1978年担任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主编《金匮》及内科讲义,并主编了第五版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同年卫生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医教授。1982年参与筹建
中日友好医院。1984年至1994年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专家室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辽宁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审委员会委员等职。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三、四、五版教材。
印会河教授从事中医工作逾60年,精通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经验丰富。
印会河教授从医60余载中冶愈沉怪症无计,诸如1959年在莫斯科
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的论文《中医药治疗脊髓痨获突破性进展》即是其任内科主任时的科研成果。1986年中标卫生都攻关课题《开肺气、利三焦、治疗肝性腹胀的研究》已取得成果,经研制的消嗽汤治疗
慢性肝炎效率高,深受医患的欢迎。当代名医印会河的业绩不仅载人《
名老中医之路》、《今朝医文集一桔杏春秋)等书中,井已收《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展示了印会河教授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及对世界医学的影响。
1990年7月起印会河是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之一。
专业特长
(1)内科肝胆疾病:包括慢性肝病早晚期
肝硬化,研制的消汤已通过中医药管理局鉴定。
(2)泌尿系统病:所研制的“泌感灵”通过鉴定。
(3)治疗晚期梅毒脊髓痨使用的是家传验方,有关论文曾于1959年
莫斯科皮肤科学年会宣读。
(4)曾治愈
大肠杆菌肺部感染引起大面积
肺炎(此病在我国第一例发现,世界第三例发现)。
(5)自制舒肝散结治疗良性肿瘤疗效可喜。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印会河教授是中央保健医、首都国医名师,也是我国第一批中医教授,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先后获“
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中国北京’同堂杯‘中医药工作60年
特殊贡献奖”。曾到
日本、
美国、
欧洲进行学术交流,受到高度称赞,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主要专著
(1)中医学概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2)中医内科新论.
太原市: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3)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4)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参考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5)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参考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讲稿.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