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于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六四七年)在
弘福寺译出「解深密经」和「大乘五蕴论」时,他就担任了笔受。直到
麟德元年(公元六六四年),玄奘在
玉华宫遗址译出「咒五首经」(密教经典)他还参预译场(见「开元释教录」卷八)。他师事玄奘,非常勤恳,又以闻少证多,为玄奘所默许,因而与玄奘的译事相始终。玄奘译出的经论,经普光笔受的最多。
一、「俱舍论记」三十卷(或作十五卷),此论与神泰、法宝二疏并称为俱舍三大疏。泰疏今残缺,仅存七卷。宝疏多引众贤「顺正理论」直译「俱舍」,又好独抒己见。三疏中,比较稳健完整的,要算此记。这是关于俱舍学的一部权威著作。
二、「俱舍论法宗原」一卷,此依「俱舍论」扼要地说明一切有部,总以七十五法为诸法体,并决定寻、伺、睡眠、恶作、贪、嗔、慢、疑八法为不定法。此书除略说诸法体相外,还以百门分别诸法色非色、有见无见等。
三、「百法明门论疏」二卷(或作一卷)。本书以缘境、四缘、四界、重数、三性等五门科简八识,以诸论不同、假实、四界、三性、废立等五门科简心所有法,以诸论不同、释妨难、辨假相三门料简二十四不相应行法,比
窥基所解为详。
普光的弟子最有名的是圆晖。他略摄普光「俱舍论记」正义,并兼采法宝「俱舍论疏」,作「俱舍论颂释疏」二十九卷(后有人补作第三十卷,佚名)。他的见解往往调停于普光、法宝之间。
圆晖弟子有崇、慧晖、道(遁)麟。崇作「俱舍论颂疏义府钞」二十卷,慧晖作「俱舍论颂疏义钞」六卷,道麟作「俱舍论颂疏记」二十九卷,俱释圆晖疏。
后唐法盈(即虚受)作「俱舍论颂疏序记」一卷,解圆晖疏的自序和贾曾序。当时圆晖疏于两河间二京道江表燕齐楚蜀盛行,所以后来关于这部著作的论释有好多种。
关於俱舍学的传习,後世公认普光为得
唐僧正传。
贾曾作「俱舍论颂疏序」云∶「大唐三藏
唐三藏躬得梵本,再译真文。其徒大乘光法师亲承密诲,初传正译,既尽善矣,又何加焉。」后唐法盈作「俱舍论颂疏序记」解贾曾序云∶「『亲承密诲』者,三藏西方大乘诸师立破口授基法师,小乘义授光法师。」故普光的俱舍学,实总集玄奘法师所传西方小乘诸部立破教义的大成。「俱舍」本来宗於经部,但一般俱舍学者如
慧恺、法宝皆许「俱舍」理长为是,非定一宗。普光也许「俱舍」据理为宗,与慧恺、法宝无异。但他解释「俱舍」,总的倾向还是偏重有部。他著「俱舍论记」,兼采各宗各家的解释,又每平列地援引多种异说而不加评判,故有时失之繁杂。但忠实地记录了
唐三藏所传
印度小乘诸部的主张,保存了诸家异解的本来面目,也正是普光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