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罗夫尼克古城,
克罗地亚最大的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和海港城市,历史上是有名的商业、海事中心,始建于公元后7世纪,最初为
拜占庭帝国统治,后归属
罗马帝国;靠近
巴尔干半岛,与
亚平宁半岛相对,面积979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美景中文名称:杜布罗夫尼克古城
国家:克罗地亚
批准时间:1979
批准标准: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 (III) (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基本简介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在达耳玛提亚海岸上向
亚得里亚海和
地中海开放着,它的港口避风,被很好的保护着。这是游轮停泊的港口附近的景色,一座雄伟的大桥,横跨于山谷之间,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气候温和,被誉为“亚得里亚海明珠”和“城市博物馆”。城区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有十四到十六世纪建的古城堡,建在一块突出海面的巨大的岩石上,城堡的墙用
花岗石砌成,厚5米,高22米,长1940米,墙外有
护城河环绕,东面是陆地,西面临海。墙上有许多城堡和炮楼。城内完好地保存着十四世纪的药房、教堂、修道院、古老而华丽的大公宫和壮观的钟楼。
杜布罗夫尼克大公府座落于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东侧,是城内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建筑。历史上曾是“共和国”政府所在地。府院建于15世纪,古朴典雅。府内既有办公场所,又有火药库和监狱。因火灾地震,府院历经多次毁建,但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哥特式风格,同时融入巴洛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色。
建筑风格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岛中小屋城区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有14~16世纪建的古城堡,建在一块突出海面的巨大岩石上。城堡用
花岗石砌成,厚5米、高22米、长1940米,墙外有
护城河环绕,东面是陆地,西面临海。城墙上修有许多角楼和炮楼。城内完好地保存着14世纪的药房、教堂、修道院、古老而华丽的大公宫及壮观的钟楼。沿着山坡一排排红瓦小房等古欧洲建筑夹杂着高大的旅馆,五光十色,犹如一串串小珠。这些古建筑具有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巴罗克风格,风格迥异。街道和街灯的式样也是
中世纪的,是
哥特式建筑保存较完好的一个城市。每到中午12时和晚6时,城堡内36间教堂的钟声齐鸣,钟声回落在古城堡内外,悠扬悦耳。新城建于中部滨海缓坡上,有现代化剧院、富丽堂皇的旅馆以及其他旅游设施。这里的岛屿星罗棋布,林木茂盛,海水清澈,阳光充足,海岸风光旖旎,是旅游者向往的胜地。
杜布罗夫尼克素以艺术珍藏丰富和文化发达驰名,赢得了“斯拉夫的
雅典”的称号。在一年一度长达45天的“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期间,有40多个露天剧场,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为
布景,上演国内外众多的古典戏剧等精彩节目。因此,这里游人如织,旅游业十分发达。
历史
特色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美景古名“拉古扎”。
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市,最大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位于风景绮丽、气候宜人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
石灰岩半岛上。倚山傍海,林木茂盛,是具有
中世纪风貌的古城。人口3.1万。建于公元七世纪。中世纪为
杜布罗夫尼克城市共和国中心。1815年被
奥匈帝国占领,1918年归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王国。铁路通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等地。工业有食品、丝绸、皮革工艺品等。多教堂、钟楼、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和艺术珍品。
有
海滨浴场、疗养院。每年夏季在此举行“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奈雷特瓦省省会,重要的旅游和海运城市,素有“亚得里亚海滨明珠”的美誉。位于
克罗地亚南端,面积364平方公里,人口5.6万。年均气温17℃,冬季平均气温10℃,夏季平均气温26℃,年均降水量约为1020.8毫米,全年日照时间250天。
杜布罗夫尼克(斯拉夫语中译为:橡树林)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
历史上,该地区曾是海上列强的必争之地。杜市虽为弹丸小城,但却通过施展政治外交手段,在长达800年的时期内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特殊地位。15世纪,杜市进入鼎盛时期,建立了“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1806年,
拿破仑·波拿巴军队占领该城,“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时代结束。杜布罗夫尼克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创办于1950年的“杜布罗夫尼克夏季
中国艺术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文学家、诗人和作家汇集于此,献技献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197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杜市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录。
杜布罗夫尼克市是奈雷特瓦省省会。杜布罗夫尼克是个海港城市,是
克罗地亚最大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这里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气候温和,被誉为“
亚得里亚海明珠”和“城市博物馆”。
历史变迁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分布杜布罗夫尼克建立于公元后7世纪,靠近
巴尔干半岛,与
亚平宁半岛相对,面积979平方公里。在达耳玛提亚海岸上向亚得里亚海和
地中海开放着,它的港口避风,被很好的保护着。杜布罗夫尼克建于公元七世纪,最初为
拜占庭帝国统治,后归属
罗马帝国。历史上作为商业、海事中心,现为克罗的亚最大的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和海港城市。
公元前18世纪,
阿勒颇是一个重要王国的首都。在公元前16世纪,前1595年左右,她作为巴罗尼亚的一部分,成为战利品,被希泰族从阿纳托力亚夺走。杜布洛夫尼克最初是被
罗曼语族的本族人占据为军事岛屿,她在第二个中心处-
杜布罗夫尼克被
海湾分成两部分,这就是斯拉夫和它的对立派。航海和经商是它的主要活动。12世纪,
斯拉夫人在这里建立独立的杜布罗夫尼克城市共和国,成为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化和文学中心,“
南斯拉夫王国的雅典”之称源出于此。
13世纪,拉古萨和杜布洛夫尼克合并。这处海湾成了新城市的要道。小杜布罗尼克-
拉古萨共和国采用
中世纪城市的形势,尊从着严格,但却未成熟而异常的城市条例。新共和国的城市中心形成了。由于西欧和
巴尔干半岛之间繁荣的商业使它的舰队变得强大而有力。在海上,杜布洛夫尼克与
威尼斯相匹敌。14到15世纪,这座海上的城市又增添了建筑上的成就。
城市规划在16世纪被确立起来。由于
塞尔维亚人的缘故,杜布洛夫尼克向拉丁文化和西欧敞开大门。在它的鼎盛时期,1667年,杜布洛夫尼克被一场地震毁掉了。19世纪初,她被
拿破仑·波拿巴的军对占领,丧失了它的独立性。后来,
杜布罗夫尼克遭奥吞并,1918年归属南斯拉夫。
评价
杜布罗夫尼克位于达尔马提亚海岸,有“
克罗地亚的珍珠”之称,早在十三世纪之前就已经是
地中海上的一只重要的海上力量。虽然在1667年的地震中遭受到严重的损害,杜布罗夫尼克仍保持了其美丽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教堂、修道院、宫殿和喷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又在武装冲突中遭到损害,正在进行修复。其中主要重建工程的一部分是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的。
1815年被
奥匈帝国占领,1918年归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王国。铁路通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等地。工业有食品、丝绸、皮革工艺品等。多教堂、钟楼、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和艺术珍品。有
海滨浴场、疗养院。每年夏季在此举行“
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
亚得里亚海滨明珠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奈雷特瓦省省会,重要的旅游和海运城市, 素有"亚得里亚海滨杜布罗夫尼克市徽明珠"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