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建,女,1962年10月出生于
华容县,博士,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同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生态岩土工程与人居环境创新研究所所长。廖红建教授主讲的“土力学”完成了慕课制作,课程将在中国大学MOOC和
学堂在线平台上线。
人物经历
2018-至今,西安交通大学生态岩土工程与人居环境创新研究所所长;
2018.10-2019.10,
神奈川大学客座教授;
2011.7-8,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研究教授(国际滑坡机构ICL);
2010.4-5,名古屋工业大学社会工学科访问学者;
2008.11-12,东海大学土木工学科访问学者;
2006.8-9,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研究教授(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2005.12-2006.3,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特别研究员(名古屋工业大学);
2005.7-9,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4.12-2005.1,德岛大学建筑工学科访问学者;
2004.1-4,TAN CHIN TUAN 工科学术交流研究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2003.10-11,名古屋工业大学社会工学科访问学者;
2002-2005,西安交通大学
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
2002.1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访问学者;
2002.1-2,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访问学者;
2001.6-7,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访问学者
2000年,评定为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9年,晋升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1997-1999,西安交通大学土木系,副教授;
1996-1998,西安交通大学,做力学博士后;
1987-199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工系,讲师;
1985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民建专业。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为岩土力学与工程和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为:
1.岩土本构关系与数值模拟;
2.岩土工程减灾与防灾;
3.边坡稳定性研究;
4.土的动力分析。
学术兼职
学会理事/委员
国际滑坡机构(ICL)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土力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四、五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安市土木建筑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岩土工程师》编委;
机械工业出版社土建类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科学出版社土建类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
科学出版社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编委会委员。
国际学会会员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M)会员;
国际滑坡机构(ICL)会员。
组织会议
第五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大会执行主席。
专家身份
西安交通大学教育质量专家督导组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专家督导组专家。
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1项、
中国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2项,以及中日合作项目和其他参与项目等。在国内外
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32篇,EI收录121篇(不含SCI收录);ISTP索引会议论文15篇,译书1部、出版专业书籍4部,教材11部。
科研项目
1.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务院各部委项目4项和国家教育部项目5项;
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3.主持横向课题9项。
所获荣誉
优秀论文奖11项;
西安交通大学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第8完成人,2002年);
西安交通大学十五科技先进工作者(2006年);
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2017年);
西安交通大学2015年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5年);
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王宽诚育才奖(2011年);
西安交通大学十大优秀学业导师(2011年);
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最受学生喜爱的学业导师(2010年);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2007年);
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2003年);
西安交通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一等奖(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