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Elihu Doty),1809年生于
纽约。1836年受美部会(公理会海外宣教机构)委派,前往南洋宣教。1838年,他和博曼牧师在婆罗洲建立传道站。1844年初,由于
厦门市的事工急需同工,于是差会决定派其前往。后来在厦门新街礼拜堂由罗啻牧师牧养,他在
新街堂工作了14年,为福音的广传以及华人教会自治做出了贡献。1850年,罗啻和打马字、养雅各医生等宣教士,创造了以拉丁字母联缀切音的
闽南语白话字。1861年,他加入归正会,返回厦门工作。1864年3月,罗啻退休返美,不幸于11月逝世。
人物生平
罗啻(Rev,Elihu Doty,1809~1864),1809年9月20日出生于
纽约州奥尔斑尼郡伯尔尼(Berne,Albany County,New York)。他15岁开始学做生意,后来考进Rutgers College,1835年毕业,再进New Brunswick
四川神学院,1836年毕业,被按立为牧师。同年,受美部会(公理会海外宣教机构)委派,前往南洋宣教。
罗啻是美国归正教会的牧师,他的妻子是利奇菲尔德人克拉丽莎· D.艾克理(clarissa D. Ackley)。罗啻在1836年6月初和夫人一起离开
纽约到中国人中传教,他们于9月抵达
巴达维亚共和国,罗啻期间学习了
福建省方言。他在
新加坡度过了1838年的秋天,为进行一次考察性的传教之旅。该年10月15他和威廉·约翰·博曼牧师(Rev. w. J. Pohlman)一起乘坐本地纵帆船前往婆罗洲的三发,30日到达该港。他们经历而辛苦的旅程后,终于穿越该岛,于11月24日抵达
坤甸。在那里,他们得却有一艘船即将出发前往是乘上这艘船,27日起程离开。第二年,荷兰殖民政府批准罗啻在坤甸建立教会学校和传教站,前往坤甸并在当地居住了下来。
1844年初,由于
厦门市的事工急需同工,
雅裨理要求差会派罗啻、博曼二人来厦。此外,在
广东省宣教的
裨治文也看到厦门教会的需求,极力推动此事。于是,差会决定让他们前往厦门。6月22日,罗啻和博曼踏上厦门的土地,他们在
鼓浪屿短暂宣教后,到厦门与雅裨理同工。起初两家人住在鼓浪屿,不久搬迁到厦门市区,博曼一家住楼下,罗啻一家住楼上。
1845年10月5日,罗啻的妻子埃莉诺因病去世,享年39岁,安葬于鼓浪屿内澳琦仔尾墓地。留下了两个无人照顾的幼子。11月12日,罗啻带着四个孩子离开
厦门市,年底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起程回国。罗啻在美国滞留一年半的时间,期间在各个教会分享中国的工作情况与需要。1845年上半年抵美,罗啻在美国期间再婚。1847年8月19日,罗啻与新婚妻子玛丽抵达厦门,随罗啻夫妇同来的还有一位年轻的打马字牧师。此时,厦门信徒已达70多人,博曼遂萌发建立一座教堂的想法。在各方力量努力下,1848年底,教堂竣工。次年2月11日举行献堂典礼。由于教堂位于市区中心东边的新街仔,因此取名“新街礼拜堂”,又简称为“新街堂”。此前,博曼陪伴其妹前往
香港特别行政区就医时遭遇台风遇难,新街堂会遂由罗啻牧师牧养,他在新街堂工作了14年,为福音的广传以及华人教会自治做出了贡献。1850年,罗啻和打马字、养为霖等宣教士,创造了以拉丁字母联缀切音的
闽南语白话字。
1852年,罗啻将《
约翰福音》译为闽南白话,为最早的《圣经》闽南语书卷。同年,他们编撰的《唐话番字初学》出版,这是一本白话字
教科书,也是闽南语拉丁字母的正字法学习教材。之后,他们相继将《圣经》各书卷译成闽南语。1853年,罗啻在
广州市出版了《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一书,帮助宣教士学习闽南语。此外,他还用闽南语编写《乡训十三则》等属灵书籍。1858年,罗啻的第二任妻子玛丽也因染病安息主怀,也安葬在
鼓浪屿内厝澳琦仔尾宣教士墓地,他再次受到打击。剩下的4个孩子无人照顾。这一年,他解除了同美部会的关系,转而为美国归正教会的代理人。1959年,罗啻带着4个孩子再次回到
美国。1861年,罗啻回国后不久又同麦利和牧师(Rev. R. s. Maclay)一起返再次定居在
厦门市。然而,长时间的工作令他精疲力竭。1864年11月,罗啻再次离开厦门返美,他计划要在平静的隐退生活中度过余生,经过四个月的海上生活后,在抵达
纽约前的几天,他在船上安息主怀,享年55岁。
个人作品
中文
1.《乡训十三则》(Thirteen Village Sermons),厦门;1854年。这只是米怜作品(参见米怜作品第16号)的修订本,另外还收录了米怜的《进小门走窄路解论》(参见米怜作品第3号)。
2.《Iokh m thoan hok im su(约翰传福音书)》(John' s Gospel),46页。该福音书是用罗马字母拼写的
厦门市方言本,由罗啻和杨威廉一起翻译。
3. 《翻译英华厦腔语汇》,1853年。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翻译英华厦腔语汇》作者事迹、成书时间及编写体例;二、《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声母系统研究;三、《翻译英华厦腔语汇》韵母系统研究;四、《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声调系统研究。据考证,《翻译英华厦腔语汇》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福建厦门方言音系及其语汇。
英文
1.Some thoughts on the proper Term,to be employed to translate E1ohim and Theos,into Chinese: by an American Missionary in china(《一位在华美国传教士关于“Elohim”和“Theos”正确中文译名的一些.
另外,在《
中国丛报》第8卷上有罗啻和博曼合作的《婆罗洲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