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镇东常村位于
晋城市南村镇西部山区,四面群山环绕,是
晋普山西北角下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全村共有1239亩耕地,231户,739口人。近年来,东常村因为双文明建设成绩突出,更是蜚声于
山西省大地、响誉于太行山区。1999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人4200元,在
泽州县榜上有名,被山西省委员会、
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村级文明单位"。
东常村是革命老区,1927年晋城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养育过晋城早期的优秀共产党员
常文郁、常子善而闻名,以对革命的巨大贡献被载人史册。建国初期东常村人与全国人民一道投入到了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着高度一致,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不同时期都有过辉煌的战斗历程。197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95元,比建国初期翻了10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的富民政策如久旱的甘露,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东常村人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地尽其力,人尽其能"的格局。1979年底,全村的社会工农业总产值达23万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东常村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传统的、只瞄准土地、靠天吃饭的农民放开了眼界、各施其能,利用村办煤矿的优势,搞起了运输、化工、
冶炼等副业,农家的日子蒸蒸日上。经过十年的发展,东常村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使一个只靠种田养生的山中小村,形成了运输、加工等多业发展的富裕山庄。1990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1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70元。与改革初期比较,人均纯收入是八十年代初的 4倍。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97.7万元。随着全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东常村加快了企业兴村的步伐。从1992年至1999年八年间共创办了五个村办企业:1993年投资130万元,村办煤矿技术改造,二矿投产;1993年投资100万元的化工厂投产;1994年投资300万元,村综合铸造厂投产; 1995年投资120万元,兴办了内衣厂;1996年投资近100万元,建成电子节能器厂。兴旺发展的乡村企业带动了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农民个体运输户也有原来的3部汽车、5辆小型拖拉机增至汽车30多辆、拖拉机40余部,不仅使全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就业门路,而且还吸引外地打工人员200余人。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东常村连续几年,累计投资近 2000万元,先后铺设了村中间500米的臭水沟和露天剧场,硬化了村内街道,安装了闭路,新修了设施齐全的文化楼,兴建了村级公园--常康园,重新修缮了古庙作为早期共产党员"常文郁纪念?quot;,修复了古建筑—文阁,修建了灯光球场。大规模的村镇建设,使东常村从一个穷山庄变成了一个功能齐全、设备齐备的现代化宽裕型小康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