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体小说
记述自己生平事迹为主的小说
在叙事模式方面,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对中国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叙事人称和叙事时间方面。在叙事人称方面,中原地区古代小说多采用“他叙式”,而西方小说多采用“自叙式”。清末民初,在翻译小说的影响下,中国小说开始使用第一人称叙事;林纾翻译的小说《巴黎茶花女轶事》就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这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又显得格外亲切,这种让读者耳目一新的叙事方法自然对当时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了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1912)是叙述者“我”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这就是文学史家称之为“自传体”的小说开端,这对五四之后自传体小说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自传体小说主要是指记述自己生平事迹为主的小说。
自传与传记
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比如,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胡适的,老舍的。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自传则是以。
写作方法
自传体作文是。
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但是,怎样把自传体作文写好,却不象写人那样简单。
写作重点
首先,自传体作文要写出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我”来。这个我,应该就是生活中自己的真实样子,而不是与生活中真实的自己隔着一层,让人看了之后,觉得那不是你,或者不是完全真实的你。这就要求写作自传体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认识自我。也许你要问了,我自己还能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走过的每一天每一步都在塑造着自己。在紧张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慢慢地,可能对自己的成长不那么敏感了,或是感受不那么深刻了,或者,由于环境的左右,自己成了自己不希望的样子,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也渐渐有了偏差。写作自传的过程有时是一个寻找、发现自我的过程,你要顺着一根线,把自己给追回来,加以审视,加以分析,最终真正地认识自己。那么,怎样才能在文章中真实地、生动地表达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请问一下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如何?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爱好与想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谁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哪些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这么问下来,做个记录,加以整理,一份较为真空的自传体作文就出来了。写作自传体作文比其他写人的作文要容易很多。这是因为写的是自己,素材不缺,认识不缺。但是,素材多了,又面临一个选材和剪裁的问题。什么样的素材最适合用于这篇自传体文章?什么样的素材更重要、更有表现力?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写作自传体作文,最忌写成流水账,从自己的出生写起、一年一年的,在哪儿生活,在哪儿上学,在哪儿玩耍,这样的文章不是自传。自传中的自己要个性鲜明。要紧扣自己的性格特点来写作,我爱静还是爱动?内向还是外向?喜欢看书还是喜欢运动?都要在写作中运用准确的事例生动地表达出来。
自传还有向别人明确传递出自己的外貌特征,使人读后留有印象,甚至一见到你本人就能根据你自传中的描写认出你。这也需要运用外貌描写的技巧,把自己写好,写活。
自传中要有事实。自传不是简单的记人,它要反映出人物的成长变化经历,要有一定的时间感。虽然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但成长的经历已经有了,这在自传中都要较好地反映出来。比如,一位作者写到自己现在是环保主义者,非常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时候游长城时一位叔叔捡垃圾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后来通过科教片和老师的引导又强化了这一观念,现在,我们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更加深了这种认识,所以,为了保护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积极地参加植树、节水宣传、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所以,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将来我还要发展更多的人加入我们保护环境的行列。这篇自传中,作者通过大量事实描述了自己成长为一个环保主义者的过程,一些切身的体会、真实的活动让文章十分生动、充实。
自传中有时也要有感情的流露和对事情的看法,也要写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但这些非同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而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感觉出来,即间接表露出来。像《鲁迅自传》就是一篇叙述性非常强的优秀典范作品。
经典作品
国内的自传体小说有:郁达夫的《沉沦》、鲁迅的《鲁迅自传》等等。国外的自传体小说有:外国的有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自传与传记
写作方法
写作重点
经典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