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岩村位于西山区章水盆地西端,大、小皎的水系汇源之地,常住人口1750人,户数765户,土地面积700亩,山林面积7412亩,07年人均收入4000元,曾被评为
宁波市十大历史文化名村。
介绍
蜜岩,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四明山的东南缘。距宁波市区(县府所在地)35公里处,东经121度25分。北纬29度78分。蜜岩建村已近千年,村中90%的百姓都为应姓。据应氏族谱记载,蜜岩应氏居此历时已过八百七十年之久。查宋、明、清、民历代所修《蜜岩应氏宗谱》中所载,四明应氏,本系
河南省汝南县南顿(现
项城市忠顺乡)名门望族。而鄞州的应氏,起源于唐
长庆年间(约公元820年)的应彪公,官拜
明州刺史,其子肃,跟随父亲,一同上任到鄞州,后固家于鄞。初择居鄞江光溪(唐时县治)。至刺史之十二世孙(约1120年宋始南迁时)应高时,方迁至蜜岩村定居。
应氏族人在他们的族谱上是如此描述的:左“青龙”(樟溪河紫气东来),右“
白虎”(锦鸡山雄卧村边)、前“朱雀”(蜜岩潭深如谷宽如江)、后“
玄武”(龙山、望海尖、四明七十二峰),还有“狮子山”(即蜜岩山)和“白象山”把守。从蜜岩山顶往北望去,正方位穿过蜜岩村中轴线,对应
北斗七星。狮子山上是祭天之地,设有祭
天坛公园,白象山下则设祭地之坛。另外村庄远离
宁波市市区(约35公里),和当时的鄞县治所小溪也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农业生产上,村落坐落在章水冲积平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6度左右(如果这个数据可靠,那么这里就是宁波的避暑胜地了),而日照充足,作物生长期长,一年三熟,俨然是世外桃源气象。
蜜岩村锦鸡山下的海澄庵(俗称道观)在山中放养大量
蜜蜂属,加上蜜源充足,久而久之,蜂蜜竟溢流到山岩上顺着岩缝往下流,顺着岩缝流入山脚的清潭内。村南的狮子山因此称为蜜岩山,山下龙潭因此而成为蜜岩潭,村落也因此命名为蜜岩。蜜岩山上的祭
天坛公园即为道观所建,蜜岩村落的规划布局即按照道家的《
内经图》设计,难得的是现今蜜岩村的整个布局基本完整,在经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军入侵后还留有现相对完整的村落格局,实属难得。也许这背后有着日本人对蜜岩村的大量研究的因素,因此而免遭兵灾。所以整体而言,蜜岩村带有浓重的道家养生色彩,结合以山水形胜,蜜岩的确是一方养生的乐土。
日本人在此驻扎并非没有任何破坏。据说这蜜岩潭里曾有一种鱼,叫蜜光鱼,因长久地食用山上流下的蜂蜜而鳞发亮光,食用时鲜美无比而得名。有诗《句余土音赋蜜岩蜜》曰:“空岩万蜂巢,曾为霸王储(原注:
勾践尝贡甘蜜九瓮于吴王)。春波下新涨,酝为仙蜜鱼。”蜜鱼是蜜岩村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部分。据《道书》记载:“蜜岩山有石匣,盛仙蜜,曾动星象。内有石室,藏神仙秘典”。《丹山图咏》注云:“内有石室藏贮神仙秘典,禹时,有逸士王真曾入观之,亦是嵩少虎口之亚也”。蜜岩藏宝石室仿佛确有其地,但具体在何处,却已无人知晓,但据说可能的地方有四处。一是在蜜岩山某处悬壁涧间,晴天从蜜岩桥上望去隐约可见,
清代著名的
黄宗羲(黄宗羲)曾亲眼所见。二是在蜜岩古道的某个凉亭附近。古道宽1.5~2.5米,直通“天竺庵”(在后山茅洋,是僧人的养生之地,也称“和尚岭”,距离蜜岩十余里,距离大皎乡下塘村五里,盛时有1200位僧人,天童寺僧人密云禅师、重庆双桂寺
破山海明、竹禅禅师常来此。此外文人谢全祖、
贺知章等也经常到天竺庵拜访,俨然一个人文胜地。后为四明武装总部驻地,再后为“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如今近30余间校舍依然屹立)。通向“天竺庵”的道路有三条,一条为官道,一条为禅道,另一条由民间集资建造。民间集资建造的道路边上有“雷触岩”、“横山头”、“默林”、“半路凉亭”四个凉亭,誉称鄞州第一古道,秘典就在某个凉亭的附近。三是“双韭山房”。蜜岩曾是名人、巨匠、大官们所争相居住之地。“双韭山房”本是祖望六世祖全元立别墅之名,在上宅。全谢山太史祖望藏书5万卷,冠于同年代之藏书楼,楼内藏有
南宋宝庆至明嘉靖间的七种《四明方志》,极为珍贵,其中《开庆四明》在全国仅有三套。四是在
应桂馨(1876~1914,又名应秉钧、应丞)创建的崇义学堂通往其父应文生墓道之间的暗道内,可能藏有稀世珍宝。
日本人为得到这地方美食,用
手榴弹炸鱼吃,此后蜜光鱼就所剩无几。但真正令蜜光鱼灭绝的,却是上世纪70年代
皎口水库的建造,大坝拦水破坏了蜜光鱼回流的栖息环境,于是最终成了绝迹。
十大历史文化
“蜜岩”这一名,概括了村中除贝母之外的另两种特产,一为蜜
光鱼,长在深深的溪水下,浑身发光,现却已绝少见到。另一种为岩壁之上密集的野蜂,这倒不曾绝迹,偶入野外花丛,可能不小心就会招惹上身。
蜜岩村的很多老房子都是木结构的长排屋,沿着门口,一整条木质长廊,长廊尽头,丝瓜枝枝蔓蔓地在开花结果,就着一地阳光,气氛很农家,也很温馨。一些老房子的构件,规格都很高,村里应该有过名门望族的光辉岁月。前文已经说了,这里的庭院和别处很不同,视野里是别处看不到的气象。并不是通常所见的三合院或四合院,而是两边为两排低矮的房子,门口有长廊,正中一间堂沿,隔开后一进院落。再后面就是高耸的青山,车子在公路上开过,这样雄壮的背景,衬着老屋的花格窗,或是一扇紧闭的木门。器宇轩昂和狭小仄逼和谐地统一成完美的画面。
村中央,有个方形的消防池,是旧时岁月的见证。池周围是高低、新旧都不同的房子。再往前不远,就是村口,那是当年到大皎、小皎的必经之路,卵石地上,曾奔波着黄包车夫匆忙的足迹。如今虽然浇上水泥,但老街两边的风貌还保存着,有些年纪的村民还说得出南货店是开在哪里的,肉店又是在哪个方向。探身看街边老屋,
八仙桌、老式的挂钟、旧了的年画、小竹椅,陈列其中,是最家常的摆设。街巷寂静,那些弄堂的两边是石墙,在雨后显得幽深曲折。在咸货店的旧址,贴着“专修高压锅、煤气灶”和“配钥匙”的字样,时代的嬗变总是有着一些独特的痕迹。那些街头巷边的木屋上,木窗、木雕花依旧。转角处,四面用卵石砌成半人高的围墙,中间一片茂竹修林,是主人刻意追求的隐逸。
村里的祠堂,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桂馥堂,门口却很颓败,沿街的门面是理发店和储蓄所,冷冰冰的,没有人迹。在
光绪三十二年,村人应维青在这座祠堂里创办过愈愚国民学校,是新式学堂。而在它近旁,是另一处书香之地,旅沪村人应文生与其儿子
应桂馨,创办了崇义学堂。后来,两处合并,成了最初的蜜岩小学,而在那动荡的年代,小小的学堂也成了兵家战乱风云际会之地。
到了1934年,应桂馨的次子应祖禄,将学堂朝南9间洋房赠予蜜岩小学。1941年,
宁波市沦陷,
日寇占领蜜岩,以这所小学为驻地,学校的设施和教具被严重损毁。1942年春夏之交,日寇撤离蜜岩,学校又请老师,收学生,打算复课。秋天,中共党组织派地下党员陈洛宁来学校任校长,组织师生经济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5年秋,抗战胜利,年届花甲的旅沪村人应苇卿,奔走城乡之间,忙着扩充学校和筹划教育经费,1946年,学校规模扩大。1949年夏天,宁波解放,第二年,学校改名为蜜岩乡中心小学。1952年,学校被国家接管,改为公立。
细数学校的历史,或许有些冗长,而这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展开了古村在近代史上的烽火岁月。学校,早就是一座废弃的建筑,依然可见中西合璧的风韵,二层楼的阳台和栏杆旁,应该站立过那些穿长袍马褂的学子们。影片《
难忘的战斗》曾在此拍摄。还可见到当初的
宁波市县长
陈宝麟立于1937年的一块碑,碑上的字辨认起来已经有些吃力。原先是学校操场的四周围墙上,大幅的毛泽东语录倒是清晰依旧。两段字迹,一先一后,一大一小,隔了数十年,隔着一个换了新天地的时代。楼房的柱子已经风化,从门口看里面楼梯,也积满了灰。往事在此尘封。但对于这个在近代以来,出过辛亥志士、民国闻人,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抗战的红色堡垒的古村,往事却并不如烟。站在鄞州四明职业中学内的中共鄞奉县委鄞奉县办事处遗址碑前,很多仁人志士的面孔在眼前浮现,很多壮怀激荡的画面在心中一闪而过。
还是那个兴办崇义学堂的
应桂馨,在上海秘密组织“共进会”,后来加入“同盟会”。创办《
民主报》,鼓吹民气,积极响应辛亥武昌起义。另一个叫应美崇的,在日本期间,也加入
孙中山的同盟会,积极响应过
辛亥革命。
抗战期间,作为四明咽喉要道的蜜岩是敌、我、顽三方必争之地。1942年5月,
日寇因在此常遭袭击而撤离。同年秋天,为巩固抗日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四明山地区成立鄞慈县办事处,后来就迁到了蜜岩村的祝家佛堂。1945年秋,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后,国民党三十三师、浙江保安队特击营,以及田胡子、周天祥、陈德仁等
地方部队,先后进驻蜜岩村,直到1949年5月,宁波解放,蜜岩村才迎来光明的岁月。
“青山起歌颂伟业,溪水呜咽悼忠魂。”纪念碑坐落在菁菁校园,一栋又一栋的高楼,显示着时代的新气象。遗址纪念碑放在这里,也是为了让后代的学子都要记住那段激情燃烧的日子吧。
出了校门,走不多远,有一座
清代的
石拱桥,则是另一种纪念。这座桥叫万安桥,建于1912年,曾是蜜岩到许家岩下的必经之路。最初,这里是板桥,洪水来时,常被冲跨。因此,桥边备有渡船,里人出村,可乘船过河。到天晴水落,又将木板架于水上。直到有了这座石拱桥,洪水再也冲不跨了,备用的渡船终于功成身退。但现新修的道路和桥梁早已畅通了蜜岩和外界的联系,这座石拱桥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沧海桑田之后,桥下只有少许水迹,多的是碎石块,桥上荒草萋萋,再也不见行走的人影。造型古朴的桥身上,日光班驳,不远处,有两棵古老的香樟树。
与桥有关的还有一个对于蜜岩村来说,最为重要的人,那就是
唐朝明州刺史应彪,在他为官期间,造了
宁波市历史上第一座桥,是用16只船撑起的一座浮桥,也是
灵桥最初的状态。应彪将一座古代初始的桥梁,建筑在
奉化江上的时候,他的事迹也就被后人永远地镌刻在心里。他的后裔聚族而居在章水蜜岩,一住就是八百七十余年。
如今的
奉化区江上,伫立着一座又一座漂亮的桥梁,蜜岩的村民,则建了蜜岩庙,纪念这位先祖。蜜岩庙位于皎川之下游,蜜岩桥的东侧,庙前狮山坐其面,庙后
象山县为其背。如今人们看到的庙是在旧庙的原址上新建的。应彪
塑像在其中,供后世族人膜拜。
在这位留下显赫政绩的
明州刺史去世后的800多年岁月里,蜜岩村不仅流传着他的丰功伟绩,还保留着村落建成之后的大致格局。就连村里留存至今的50多棵银杏树,似乎也记忆着那些久远的往事,秋风吹起,银杏一粒粒洒落,收集起来,就是古村点点滴滴的历史。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