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战争
哥特战争
哥特战争(公元535-555年)是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发动的一场战争,旨在征服东哥特王国。这场战争在意大利、达尔马提亚、撒丁岛西西里岛科西嘉岛等地进行,历时近20年。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35年-540年),拜占廷帝国的贝利萨留进攻并占领了意大利。第二阶段(540/541年-554年),东哥特军在托提拉的领导下反抗拜占廷帝国,最终在纳尔西斯的领导下被平定。战争结束后,查士丁尼颁布《国事诏书》,指定意大利的新政府。然而,战争导致意大利的人口大幅减少,拜占廷帝国尽管获得了胜利,但在568年伦巴第大区人的入侵中仍然无法抵抗,最终失去了在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
简介
拜占廷将军贝利萨留在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之后,于 535年率军占领东哥特王国西西里岛,536年在亚平宁半岛登陆,智取那不勒斯王国。同年12月攻陷罗马。东哥特人废黜了怯懦无能的国王狄奥达特,推举将军维蒂吉斯为王,后撤至首都拉文纳,聚集兵力保卫国家。一年后,维蒂吉斯倾全国兵力包围罗马古城,连续发动猛攻。537~538年,贝利萨留率部困守危城达一年之久,待查士丁尼一世所派援军到达后方解围。540年贝利萨留包围拉文纳,东哥特人被迫投降,维蒂吉斯被掳往君士坦丁堡。
查士丁尼一世在征服地区恢复罗马旧制度,把地产连同奴隶、隶农全部交还原有大地主。帝国赋税繁重,官吏巧取豪夺,招致意大利居民的不满。东哥特人不甘受奴役,在国王托提拉带领下起来反抗占领者。托提拉富有谋略,得到人们的拥护。此时贝利萨留已离开意大利,拜占廷雇佣军士气低落,纪律松弛。542年东哥特军在佛罗伦萨附近击败拜占廷军,绕过拉文纳,于543年直指南部重镇那不勒斯。546年收复罗马,重新控制亚平宁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并派舰队进取西西里王国、科西嘉和撒丁岛等地。在战争形势对拜占廷不利的情况下,544年贝利萨留再次被派往意大利。他一度夺回罗马,但因兵力不足,无法坚守,只能以劣势兵力转战沿海各地。最后因军事失利而失宠,于548年被免去统帅职务。托提拉乘胜提出议和,为查士丁尼一世所拒绝。552年查士丁尼一世集结精锐部队由纳尔西斯统率从北部进入半岛。553年塔吉纳一役东哥特军战败,托提拉受伤致死。泰亚斯带领东哥特人坚持抵抗。554年东哥特王国灭亡。
背景
527年,查士丁尼即东罗马帝国皇帝位。查士丁尼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就是重视旧罗马帝国的大统一局面。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皇帝便以旧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命。查士丁尼便是如此,他复辟旧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有着狂热的宗教色彩,富于进攻性。
西罗马灭亡后,其领土多在日耳曼蛮族的统治之下,查士丁尼一世常说:“哥特人以暴力夺得了我们的意大利,却至今不把它交还。”而这些蛮族国家的统治者都信奉基督教异端——阿利乌斯派。这个教派主张基督是上帝创造的人而不是神,因而也不能与上帝同语,他们还反对教会占有过多的地产。
这些情况都是罗马所不能接受的。罗马皇帝被认为是基督教正统的保护者,罗马帝国与基督教世界实际是两位一体的。查士丁尼是强硬的正统教徒,他立志荡平异端的蛮族国家,重建政治上、宗教上双重统一的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一世经济政策和宗教政策都是为了他的复辟服务的。
查士丁尼当政时,国库充裕,但为了适应大规模对外扩张的需要,查士丁尼不异季任酷吏,施行苛政,横征暴敛。他为了增加收入,还实行专卖制度,国家掌握了获得颇丰的丝绸专卖权。此外,他们还增收附加的土地税。可以说,查士丁尼实行的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财政政策。
查士丁尼与教会的关系也完全是为了保证他放手进行战争的。他的宗教政策有两上方面是值得注意的。一是”皇帝教皇合一论”。他认为国家的统治者既是皇帝又是教皇,同时握有最高的世俗力和神权。为了打击异端,查士丁尼一世于529年封闭了新柏拉图学派设在雅典的“学园”,这标志着西方文化史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被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所取代。查士丁尼虽然给了教会很多特权和支持,但他又自认为拥有干预教会的权力。他把教视为国家的仆人,政治的工具。
查士丁尼宗教政策的另一方面是极力交好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这是为了今后收复帝国西部领土时能取得教会的支持。
为了统一帝国,查士丁尼还有法律上做了充分的准备。528年,查士丁尼下令编帝国法典,共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理汇要》、《法学总纲》、《法令新编》四大部分。
这些法典,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昔日罗马帝国光景的追念和赞颂,又基本因循了罗马旧法。这些法典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明确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皇帝是惟一的立法者,惟一有权解释法律,皇帝是至高无上、至圣至明的。
罗马帝国的专制君权在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他进行内政改革,赋以行省长官以军事和行政全权,这就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专制君权在政治上保证了查士丁尼贯彻他的政治主张,实际也促成了他为实现本已过时的政治理想而一意孤行,以至最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当时,东罗马在东方和西方所面临的形势是不同的。对于查士丁尼来说,他复辟计划的最大威胁来自于东方新兴起的萨珊波斯帝国。为解此后顿之忧,查士丁尼于532年同波斯王科斯洛兹订立了“永久和约”。为此,东罗马向波斯支付了11000磅的黄金。这反映了查士丁尼东方政策的基本原则,即对波斯以防御为主,以便尽可能保证西部征服战争所需的兵力。
在西部地区,查士丁尼一世意欲进攻的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此时内部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日耳曼蛮族上层统治者背弃昔日的军事民主传统,成为新兴的封建主阶段级。同时,蛮族同罗马人的冲突也因宗教和民族矛盾而加剧。
这些情况决定了蛮族王国的统治根基越来越不稳,也给了查士丁尼以可乘之机。尤其是各蛮族王国的统治者对查士丁尼的复辟活动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十分落后,又受罗马旧制的影响很深。以至于他们还认为“罗马皇帝就是人间上帝”。所以,在东罗马的严重威胁面前,各蛮族国家不但不能联合起来,反而互相掣肘。在这种情况下,查士丁尼一世开始了他统一帝国的步伐。
东哥特王国
东哥特王国(TheOstrogothicKingdom)古国名。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东哥特人(Ostrogoths)建立的国家。东哥特人原住黑海草原,4世纪后半期形成部落联盟。375年东哥特部落联盟被匈奴人击溃后,随匈奴人向西推进,居住在潘诺尼亚。453年匈奴王阿提拉死后,东哥特人乘机摆脱匈奴人的统治。公元454年,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多瑙河上游班诺尼亚(今匈牙利西部)。488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大帝(493~526在位)在拜占庭帝国皇帝弗拉维·芝诺的怂下出兵意大利,围困拉文纳,久攻不克,遂和当时亚平宁半岛的统治者奥多亚克订约,共同治理意大利。493年狄奥多里克在宴请奥多亚克时背信地杀死了他,收编其余部,建立东哥特王国,定都于腊万纳。领土包括今之意大利和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一带。535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乘机对东哥特王国发动战争,战败东哥特国王维蒂吉斯(536~540在位),于536年占领罗马,540年占领拉文纳。东哥特新国王托提拉(541~552在位)具有军事、政治才能。他把从罗马贵族领地上逃跑的奴隶和隶农编入军队,没收罗马贵族的土地,减轻居民的赋税,从而得到了国内人民的支持,多次在对拜占庭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一度收复大半失地。553年在塔金那一役托提拉战败身亡。公元555年东罗马帝国入侵,灭亡。
对意大利人而言,东哥特人也许只是历史上一群短暂的侵略者。但是狄奥多里克大帝给了意大利三十年的和平,在狄奥多里克的统治之下,意大利的情况不比五世纪时动乱的时代来得差,古典文明和大多数罗马的社会制度在意大利也保留下来了。
反而是东罗马帝国击溃东哥特王国之后,继位的皇帝查士丁尼二世(JustinII)却又无力保卫意大利。于是,当另一批日耳曼人——伦巴第大区人(Lombards)从568年开始入侵意大利时,东罗马帝国阻止不了伦巴底人对意大利施加的破坏。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背景
东哥特王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