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王眼镜蛇
有鳞目眼镜蛇科动物
金刚王眼镜蛇(学名:Ophiophagus hannah 亚种 Thailandiis)是眼镜王蛇泰国亚种,属于爬行纲眼镜蛇科。它是一种大型蛇类,一般长度为3-5米,最长可达6米。金刚王眼镜蛇的身体细长,四肢已经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它的头部呈扇形,口内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超级剧毒毒液。尾部较短,尾部突然变细。与眼镜蛇属不同,金刚王眼镜蛇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它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则躲藏在岩缝或树洞中休息。金刚王眼镜蛇像其他眼镜蛇一样,当受到威胁时会抬起身体的前三分之一,张开嘴巴露出毒牙,并同时留意周围环境。一旦感到危险,它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攻击。金刚王眼镜蛇只在泰国南部和印度被发现。它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性情凶猛,反应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它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和树林中,主要以其他蛇类为食,因此在金刚王眼镜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
形态特征
金刚王眼镜蛇是眼镜王蛇的泰国亚种,为大型蛇类,一般长度是3-5米,却曾发现最长达6米的记录。颊鳞缺:眶前鳞1枚,眶后鳞3枚;鳞(2+2)枚:顶鳞之后有1对大枕鳞;上唇鳞7枚,2-2-3式;下唇鳞8枚,前四枚与前颏片相接。背鳞平滑无棱,具金属光泽,斜行排列,19-15-15行;腹鳞235-250枚(雄)、239-265枚(雌),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或双行,83-96枚(对)(雄)、77-98片(对)(雌)。具前沟牙,其后有3枚小牙。
背面灰黑、黑褐、灰褐或黑色。颈部背面有一”∧“形乳黄斑纹,颈后至尾背面有浅色窄横纹。体前部腹面黄白色,躯干和尾腹面灰褐或灰绿色,散布黑色线状斑。头部呈椭圆形,瞳孔圆形。头背面有对称大鳞,无颊鳞,顶鳞后有1对大的枕头鳞,有前沟牙。头颈不易区分,颈部能向两侧扩扁。幼蛇斑纹与成体有差异,主要是吻背和眼前有黄白色横纹,身体黑色,有35条以上的浅黄色或白色横纹。
它最恐怖的是举动,除了会咬住猎物会致命,它一但锁定目标后他会直立起来1.5-2.5米高,且在1.5-2米的范围内喷出毒液,通常的毒蛇要咬到物体才会排泄毒液,但金刚王不用咬到物体就会喷射毒液,如有伤口沾到或被它的毒牙咬到沾上它的毒液,皮肤就会腐烂,人被它咬伤后立刻出现麻木症状,3分钟内不治疗就会死亡。
生活习性
金刚王眼镜蛇是世界上最毒的蛇类之一,一般毒蛇食物以小动物为主,如鸡或老鼠等,眼镜王蛇的食物通常是其他蛇类,眼镜王蛇的体内有抗毒的血清,所以当其他毒蛇对眼镜王蛇施咬时,眼镜王蛇通常会安然无恙。食物包括体积适合的蟒蛇,其他种类的毒蛇与无毒蛇,像眼镜蛇属金环蛇银环蛇豹斑蛇属等,而当食物不充足时,它们甚至连其他同类也会吃,因此,眼镜王蛇又被称之为“蛇类煞星”。
主要价值
金刚王眼镜蛇毒液在市场上一公克的交易价格比黄金的还要高出二十倍,因为它的毒液是制成各种药品的原材料。在泰国,金刚王眼镜蛇在治疗上发挥了本土非常著名的角色——泰国蛇药。
用金刚王眼镜蛇所制炼的蛇药种类分为:风湿丸、解毒丹、蛇胆丸、蛇鞭丸、调经丸、蛇油丸、蛇粉、益肾丸、安胃丹、排石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