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傀儡
水傀儡
水傀儡,又称水木偶,是一种在水上表演的木偶戏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最早可能出现在汉唐时期,但在明朝之后逐渐消失。
历史典故
水傀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汉书》记载,有一种称为“魁槿”的丧家乐,被认为是早期的水傀儡形式。唐代,隋炀帝曾下令创作《水饰图经》记录了许多水傀儡的表演节目。宋代,水傀儡正式取代了“水饰”的名称,并成为宫廷娱乐的重要形式。元代,水傀儡仍在京都流行。然而,明清时期,水傀儡逐渐式微,最终在清朝淡出人们的视野。
剧场表演
水傀儡的剧场通常分为三个部分:戏房、戏台和观众席。戏房位于戏台后部的水中,采用上下层重叠的设计,外部覆盖竹帘作为幕布。戏台上设有表演区,周围摆放着木偶和旗帜。观众区则分布在戏台前方及两侧,通常是露天的。
构造
越南水傀儡的木偶,又称“军”,是由多种木材制成,以确保其能在水中漂浮。木偶的高度约为40公分,除了特定的角色外,大多为直身并脚设计。木偶的手臂只能向上或向下移动,个别角色的身体和头部可以旋转。木偶下方的座被称为“偶座”,既是平衡木偶的装置,也是安装木偶机关的地方。通过拉动绳子或操纵竿子,艺术家们能够控制木偶的各种动作。
剧目情况
水傀儡的剧目分为故事戏和生活戏两类。故事戏涵盖了越南民族英雄的故事,如《二徵女王》《越氏女王》《黎利王》《陈兴道大将》等,以及中越历史故事,如《氏牟上寺》《刘阮人天台》《唐僧请经》《七擒盂获》等。生活戏则展现了农耕、民间游戏和社会宗教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场景。
演出过程
水傀儡的演出通常以热闹的氛围开始,伴随着大锣大鼓的演奏。演出过程中,艺术家们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排场和特技表演,创造出各种精巧的艺术画面,如“金龙戏水”“牛耕”“斗牛”“插秧”“戽水”等,展现了大自然的田园风光和农耕生活气息。
意蕴考探
水傀儡艺术蕴含着深厚的宗教内涵。越南水傀儡艺人尊崇偶戏祖师爷,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日举行“丰年祭”。水傀儡艺人有结社习俗,称为“坊会”,并在演出中包含一些宗教仪式,如“烧洞”、“烧棚”。此外,水傀儡的演出形式中还包括了一个代表性的角色TEU,类似于中国传统傀儡戏中的“参军色”。
中越水傀儡的关系
尽管文献资料有限,但现有证据表明越南水傀儡与中国水傀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越南水傀儡的记载始于西元1211年,而在中国历史上,水傀儡的记载在宋朝后较少,但在明代仍有提及。越南水傀儡的一些剧目,如《刘阮上天台》《唐僧请经》等,与中原地区传统剧目密切相关,显示了两国水傀儡间的传承与发展。
目录
概述
历史典故
剧场表演
构造
剧目情况
演出过程
意蕴考探
中越水傀儡的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