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占亭于1981年至1985年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接受本科教育并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他继续深造,在1987年至1992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科学家陈庆云院士。
黎占亭的职业生涯不仅限于国内,他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1994年至1995年,他在丹麦
南丹麦大学化学系作为博士后工作,师从I.Becher教授。此外,2000年至2001年,他前往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化学系担任访问学者,扩展了他在国际科研领域的视野。
黎占亭的职业生涯始于1996年,当时他成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在此职位上工作至2002年后,他的职称晋升为研究员。2010年起,他开始在
复旦大学化学系担任教授,并一直延续至今。同时,他还在物理有机实验室担任主任一职,并领导着多个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黎占亭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子折叠及生物模拟
化学、有机模板合成、动态
共价键化学以及生物膜结构模拟。他在这些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丰富,涉及从芳香类及脂肪类氨基酸出发设计的各种线性分子,通过分子内
氢键诱导产生的折叠、螺旋及其他交替型构象,以模拟
多肽和
蛋白质的二级及高级结构。此外,他还致力于开发新型合成方法学,探索动态共价键合成方法,以及模拟生物膜结构的
囊泡等三维结构的设计及其功能研究。
黎占亭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05年)、“优秀教师奖”(2006年)、“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07年)和“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2008年)。他还被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并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此外,他还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08年),并成功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9年)和“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09年)。
黎占亭发表了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发表在《Acc. Chem. Res.》上的文章,探讨了芳香酰胺和肼基折纸剂为基础的响应性主客体系。另外,他还在《J. Am. Chem. Soc.》杂志上发表了有关
氢键螺旋肼寡聚物和聚合物的文章,这些化合物能够模仿格拉米西丁A的离子传输特性。此外,他还是《Chem. Eur. J.》期刊上关于三元维超级分子聚合物自组装过程的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