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润安(1790—1845年),名澍,子润安,江苏武进人,
清代医药学家。有孝行,家贫绩学,隐於医。
爱新觉罗·旻宁初,诏举山林隐逸,乡人议以澍名上,固辞。澍通知天文推步、地理形势沿革,诗古文亦卓然成家,不自表。所著书,医家言为多。
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理摘要、医经书目,并不传。所刊行者,本经疏证、续疏证、本经序疏要。谓明
潜江市刘氏本草述,贯串金、元诸家说,反多牵掣,故所注悉本伤寒、金匮,疏通证明,而以千金、外台副之。深究
张仲景制方精意,成一家之言。一生勤苦自励,所著甚丰。其学识渊博,文理淹通,为世通儒。
主要著作
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至二十年(1832~1840年)间,他从事本草著述,编成《
本经疏证》(内含《本经疏证》12卷、《
本经续疏》6卷、《本经序疏要》三书)。在此书中取《
神农本草经》、《
名医别录》为经,《
伤寒论》、《
金匮玉函要略方》、《
千金要方》为纬,交互参证,“疏其文而证其解”。书中采用笺疏之例,辨证之体,重在讨论药性及其在古方中的运用。另著有《明典》54卷,《伤寒通解》4卷,《医理摘抄》4卷,《医经书目》8卷等。
其所著《本经疏证》与《本经续疏》,运用娴熟的笔法,优美的文句,将深奥的
中医学理论阐述得十分透辟。现其议论纵横披阅,笔墨酣畅淋漓,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仅以邹氏书中对菊花、羊肉、贝母的疏解,对呕吐、烦躁的训和对头面风的描述等为例,说明他不仅对医学经典研究有得,“往往于古人见解外,别有会心”,而且其古文学功底亦甚深厚,文字形象生动,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能“使药品之美毕彰,而《
神农本草经》之旨益著”。
其所撰《
本经疏证》,是对《神农本草经》药物研究、剖析得最深刻、最透辟的专著。邹氏论药,始终紧紧抓住药物所适应的病机,且不离论方与论病,往往是融《
黄帝内经》、《
伤寒论》和《
金匮玉函要略方》诸书之精义于一炉,因而在发掘药物的精蕴方面多有其独到的见解。
疏解白术
今以其疏解
白术为例以说明之。邹氏论白术全文约3600余字,从九方面提出问题来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1.白术总的功效是治脾气之不运而湿邪为患者。其治疗
痹证,于风胜、湿胜者为最宜,寒胜者为差减,其相对应的症状特征是“风胜必烦,湿胜必重”,并以《金匮》中的麻黄加术汤、防己黄芪汤等方剂为例证。
2.呕吐之于术,渴是一关键。应当鉴别先呕却渴还是先渴却呕,者为病欲解,后者为水停心下。“用术治渴,为呕吐者言之耳。”但他紧接者又说明,“术究非治渴之物也”,如
肉桂去桂加白术汤证中即特别说明是“不呕不渴”,“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大便硬何以反而用
白术?(按常理,白术多治下利)邹氏认为“乃脾家虚也”,“夫脾虚则湿胜而不运。湿流于
内能使大便不实;湿流于表,能使大便不濡。脾健则能制水,水在内,能使下输
膀胱而大便实;水在外,能使还入胃中而大便濡。此
理中丸所以下多还用术,而桂枝附子汤以大便硬小便自利而将术易桂也。”
3.白术治眩,非治眩也,治痰与水耳。如苓桂术甘汤证、真武汤证、泽泻汤证、
五苓散证,等。
4.为何理中丸证中,脐上筑者,去术加桂?邹氏认为,奔豚,水气也,虽然
白术补土,土能防水,但只能防其下泻,不能防其上涌。桂枝能降,能使在下之水气化,而水自归壑矣。
5.白术之止汗除热,不同于桂枝汤之治
中风,能止汗除热。白术所治,必兼体痛身重,多系风湿相博之证,如防己黄芪汤证、甘草附子汤证。但如不
恶寒反恶热,汗出而渴,身病发热,又为湿温证,则白术应当忌用。
6.以白术所主治湿证、水证、
饮证,说明湿、水、饮为一源三岐。故《
神农本草经》、《
名医别录》言白术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是治湿证;“逐皮间风水结肿”是治水证;“消痰水,除心下结满”是治饮证。
张仲景所创诸方,其实都是宗法《本经》而来的,是他用药之所本。
7.《
伤寒论》治
霍乱出两方主治,即
五苓散与
理中丸,皆用
白术,不论“热多欲饮水”还是“寒多不用水”。但为什么在理中丸方加减法中,有去术,更用术,更加术,纷纷无定?邹氏认为,其关键在于白术能举脾之陷,不能定胃之逆;白术能治脾胃虚,不能治脾胃实也。“既吐且利,渴欲饮水,斯术为必需”。但这里需注意鉴别太阴吐利与少阴吐利的区别,后者有脉微、厥冷,二者最宜著眼,因此无用白术之理,而多用
四逆汤类以除沉寒冷。
8.白术以除湿益气为功,然则凡湿皆可用术乎?曰否。邹氏认为,湿当分寒热。属于寒者,是阳郁阴中而不升,是气之虚,即阳虚。虚者补正以益气,
白术茯苓是也。属于热者,是阴困阳中而不降,是气之实,即阳盛。实者除邪以益气,连柏栀黄是也。
9.白术与
黄芩何以为安胎圣药?邹氏认为不能简单地解释为白术健脾、黄芩泄热而已,应当看到,妇女之病多半涉血,初孕之时,下焦
血旺,致气反上逆,是为恶阻。恶阻则中焦之气不变赤而为水(《
黄帝内经》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是白术在所必需。以后至
妊娠五六月时,多有子肿之证,也是由于有水阻于腰脐之间所致。故《
名医别录》载
白术“利腰脐间血”,这是说得很精到的。故
张仲景对妊娠养胎还提出白术散和当归散二方,认为可以常服,其中皆有白术。邹氏说,“总之,血分之源不清,则血气不能和,而附血之湿,血盛之火,皆为胎前所有之常患”。这一论述就远比教材上的解释更深刻而全面。
人物评价
邹润安在《
本经疏证》中对每一味药物的疏解(包括白术)几乎都是一篇说理精细的论文,而且他“每缘论药,竟自论方,并成论病”,从而“使药品之美毕彰,而《本经》之旨益著”。难怪
清代医家
王士雄十分推崇他说:“邹氏之书疏经旨以证病机,俾古圣心源昭然若揭,不但有裨后学,足以压倒前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