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始建于清光绪的图书馆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始建于清光绪32年4月(1906年5月),是中国东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座图书馆。由于其历史悠久,馆藏丰富,在国内文化界中,享有“塞北藏珍第一家”的美誉。
曾两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明图书馆”和“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馆藏图书达到110万册(卷),每年接待读者30多万人次。
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投资7000万元,建设图书馆新馆。2014年12月15日耒阳市图书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新馆座落于建华区新明大街50号,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藏书总量逾120万册,拥有读者服务大厅、多功能厅、网络视频室、视听体验区、亲子休闲区、视障阅览室、读者自修室和12个借阅室,可同时容纳800名读者,双休日正常开馆。2018年5月14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历史沿革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始建于1906年5月,建馆初期隶属于黑龙江省将军署学务处。
1908年7月,在省城西关外嫩江畔原普恩寺旧址建图书馆舍,定名为黑龙江图书馆。
1925年,迁至省教育厅内,称黑龙江省立图书馆。
1930年,在龙沙公园望江楼南侧建新馆舍为三层宫殿式仿古建筑,名为黑龙江省图书馆
1954年,原黑龙江省和松江省两省合并后,更名为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2006年09月17日,齐齐哈尔市图书馆隆重举行了建馆100周年暨新馆奠基庆典。同年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投资7000万元,建设图书馆新馆。
2014年12月15日,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
场馆规模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藏书、图书目录、文献检索、信息服务以及图书馆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古籍藏书已形成独有特色,一些海内孤本成为了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宝贵文献。
新馆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借阅环境更为优越。
新馆不仅具备原有的图书借阅、报刊阅览、参考咨询、政府公开信息查询、读者互联网浏览及声像读物阅览、辅导培训等多种服务功能,还引进了图书自助借还系统、电子报刊查阅系统、少儿阅读互动平台、视障阅读辅助系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其文献管理将采用先进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智能芯片实现图书信息描述和精准定位;引进的先进云终端管理模式,可以适时播报信息、管理安防系统;开放式管理还将实现全天候为读者提供服务。
试开馆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新馆还有一些功能区域须待完善,许多新设备尚未到位,现有的系统和设备还需调试,所以仅试对外开放“中文报刊阅览室”。
场馆布局
少儿活动中心:可容纳小读者80人,馆藏近2万册各类少儿图书、期刊、报纸等,同时提供借阅和上网、多媒体欣赏等服务,并不定期举办各类少儿益智活动。少儿活动中心将推出少儿阅读互动平台、ipad阅读体验、快乐动漫等服务,面向低幼儿展示电子点读等综合性多媒体功能;还提供玩具游艺、智力启蒙、习惯培养、亲子阅读等服务,满足低幼儿童智力开发、全面发展的需求。
视障阅览区:引进了电子助视器、智能阅读器、电子听书机、点显器等视障组合设备。提供视障读者书刊、心声数字资源与有声读物的借阅、以及视障读者专用电脑、读屏软件、盲文打字、助视仪和馆藏资料影片放映等服务,并将不定期开展各类残障读者活动。
多媒体阅览室:分为数字文献查阅区、视听区、影音体验室等3个区域,配有电脑云中端66台,74个座席,电子文献区可供多媒体教学和电子文献播放,并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欣赏设备,可提供资料片播放、音乐欣赏等服务,影音体验室提供高品质的电子文献欣赏环境。
所授荣誉
由于其历史悠久,馆藏丰富,在国内文化界中,享有“塞北藏珍第一家”的美誉。
曾两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文明图书馆”和“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馆藏资源
耒阳市图书馆新馆现有面积7500平方米,藏书总量逾120万册,已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地域分布和书刊等级分布趋向合理的特色藏书体系。收藏古籍图书7000余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500余种、1.3万余册。有9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全省收藏古籍颇具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公共图书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乘车指南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新明大街50号
市内可乘坐9路、27路、101路、109路公交车至兴海家园下车
参考资料
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新浪微博.2023-11-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场馆规模
场馆布局
所授荣誉
馆藏资源
乘车指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