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琪
武汉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
赵小琪
1962年生,湖南邵阳市人。男,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
人物生平
198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2001年在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书;1998年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室学习;200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留校任教。2003年进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站,2006年出站。
主要科研成果
已出版《台湾现代诗与西方现代主义》、《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当代中国台港澳小说在内地的传播与接受》、《比较文学教程》、《西方话语与中国新诗现代化》、《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想象》、《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引(第二卷)》、《中国新诗名作导读》、《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学》、《台港名家名作选读》、《世界华文文学经典欣赏》、《20世纪外国文学经典导读》等个人专著、合著十余部。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天津社会科学》、《外国文学研究》、《社会科学辑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作品与争鸣》等刊物全文转载。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11”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作为第三作者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
获奖经历
参与完成的成果《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获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的成果先后获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三等奖广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青年奖、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第二届鲁迅研究论著奖三等奖、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奖三等奖。主讲的《比较文学方法论》被评定为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精品课程,主讲的《比较文学》被评定为武汉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被评选为武汉大学第二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十佳导师第一名。
作品发表简介
1、《梁宗岱纯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年2期(cssci期刊)
2、《边域小说中的现象:心理图式的顺应与同化》,《文学评论》,1990年第4期(cssci期刊)
3、《艾芜早期小说的文化想象》,《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cssci期刊)
4、《中国现代诗学与西方话语》,《文学评论》,2003年6期(cssci期刊)(合撰)
5、《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
6、《鲁迅研究的新著》,《人民日报》,2003年6月1日
7、《接受与过滤: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
8、《样板戏中的英雄崇拜》,《文学评论》,99年青年学者专号(cssci期刊)
9、《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派诗美建构策略的化用》,《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3期(cssci期刊)
10、《边域小说中的生态环境与文化》,《上海文论》,90年第6期
11、《对女性命运乃至民族生态的历史性审视》,《广东社会科学》,93年第2期(cssci期刊)
12、《洛夫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期刊)
13、《金钱和金钱崇拜》,《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1期(cssci期刊)
14、《台湾诗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与变形》,《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
15、《台湾20世纪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期刊)
16、《二十世纪香港文学与西方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cssci期刊)
17、《蓝星诗社对西方象征主义表情论的接受与化用》, 《诗探索》2002年第1期(cssci期刊)
18、《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小说》,《民族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
19、《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社会科学辑刊》(cssci期刊)2005年第1期
20、《\u003c野草\u003e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上)》,《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cssci期刊)
21、《\u003c野草\u003e的超现实主义倾向(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cssci期刊)
22、《台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局限》,《河北学刊》,2003年1期(cssci期刊)
23、《大学生诗歌的先锋性和流行性》,《江汉论坛》,2003年8期(cssci期刊)
24、《金钱与性视角下的文化景观》,《文艺评论》,2003年6期
25、《新诗的意义危机与意义重构》,《江汉论坛》(cssci期刊)2004年8期
26、《\u003c野草\u003e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1期(cssci期刊)
27、《余光中现代诗的中西视野融合》,《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cssci期刊)
28、《整体性视野下的理性烛照》,《东方丛刊》,2004年2期(cssci期刊)
29、《西方话语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过滤机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cssci期刊)
30、.《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评高擎洲的\u003c中国现代文学论集\u003e》,《当代作家评论》(cssci期刊)2007年1期
31、《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cssci期刊)(合撰)
32、《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cssci期刊)(合撰)
33、《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目的论建构》,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9期(cssci期刊)
34、《屠格涅夫和沈从文小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外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
35、《边域小说中的亲情美》,《中国文学研究》,91年第2期(cssci期刊)
36、《边域小说中的生命形态》,《中国文学研究》,92年第3期(cssci期刊)
37、《民族文学中的宗教——巫鬼文化》,《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3期
38、《物质填不满心灵》,《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3期
39、《文坛热点:受阻和认同》,《理论与创作》,89年第4期
40、《\u003c野草\u003e的狂欢化色彩》,《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
41、《互文性:鲁迅的\u003c野草\u003e与\u003c苦闷的象征\u003e的译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年第4期(cssci期刊)
42、《现象学视野下\u003c野草\u003e的意义生成》,《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cssci期刊)
43、《当代香港文学中的英国形象》,《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
44、《互文性视野下现代派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cssci期刊)
45、《追忆流火年华》,《东南亚研究》,95年第1期(cssci期刊)
46、《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6期(cssci期刊)
47、《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知性话语的理论维度》,《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cssci期刊)
48、《身份冲突中家的建构与功能—余光中诗歌中家的文化功能》,《江汉论坛》,2009年第6期(cssci期刊)
49、《二律背反: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江苏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期刊)
50、《变革与悖论》,《天津社会科学》,99年第3期(cssci期刊)
51、《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辑刊》,99年第4期(cssci期刊)
52、《鲁迅小说的寓言性》,《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5期(cssci期刊)
53、《消解与重构——“后新诗潮”诗歌对“本体”的瓦解与重建》,《当代文坛》,2000年第2期(cssci期刊)
54、《四十年代文学中“家”的寓言》,《江汉论坛》,2000年第8期(cssci期刊)
55、《\u003c典论·论文\u003e符号权力的三种维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09年6月第28辑(cssci期刊)(合撰)
56、《香港文学与澳门文学“中国形象”的对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合撰)
57、《结构主义视野下白先勇\u003c台北人\u003e新读》,《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cssci期刊)
58、《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艺术成就》,《社会科学战线》,2010.3(cssci期刊)
59、《比较文学史观的建构与比较模式的新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cssci期刊)(合撰)
60、《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社会科学辑刊》,2010.5(cssci期刊)
61、《导师和学生,应是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
62、《姚雪垠\u003c长夜\u003e对江湖世界的想象方式论》,《贵州社会科学》(cssci期刊)
63、《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变异式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cssci期刊)
64、《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再现想象论》,《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2013年第5期全文转载
65、《余光中诗歌二极对应结构论》 ,《文艺评论》,2005年第2期
66、《跨区域华文诗歌的中国形象》主持人语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67、《当代台港澳新诗的人文中国形象》,《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合撰)
68、《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文艺报》,2011年8月22日
69、《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纯诗话语的自我诠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70、《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三维发展论》,《华文文学》,2009年第1期
71、《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符号诗的意义生成方式》,《华文文学》,2009年第2期
72、《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对应性选辑传播形态》,《华文文学》,2009年第4期
73、《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74、《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主持人语,《深圳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cssci期刊)
75、《亦真亦幻的女性天空》,《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6期
76、《横看成岭侧成峰》,《台港文学选刊》,92年第8期
77、《旷达的背后是真诚》,《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12期
78、《张默诗歌的宇宙化倾向》,《华文文学》,2003年2期
79、《香港现代主义文学三大母题论》,《华文文学》,2003年3期
80、《台湾香港现实主义文学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0期
81、《中国和世界文学中的台湾现代诗》,《中国诗学研究》,第1辑
82、《跨学科文学研究》主持人语,《安徽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83、《传奇性与哲理性相交融的历史画卷》,《理论与创作》,91年第4期
84、《高尔基与艾芜早期小说比较》,《广州师院学报》,92年第1期
85、《特区军族文学新态势探析》,《广州师院学报》,93年第4期
86、《转型期的精神重建》,《广州文艺》,97年第12期
87、《老子与湘西文化》,《旅潮》,91年第3期
88、《王璞\u003c扇子事件\u003e剖析》,《共鸣》,92年第2期
89、《香港闺阁诗人梦如》,《书报刊》,94年第12期
90、《世纪之梦:灵魂的拯救与重塑——鲁迅、韩少功对传统文化的矛盾判断》,《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1期
91、《超越苦难——试论香港作家蔡益怀小说中女性的直觉思维特性》,《广州师院学报》,96年第3期
92、《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的影视改编及传播》,《香港文学》,2007年第11期
93、《倾斜的象牙之塔——前期创造社、前期新月派文艺思想的悖论》,《广州师院学报》,99年第10期
94、《洛夫诗二首欣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
95、《狂欢化诗学视野中的贺敬之诗歌》,《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96、《错误也是一种心动》,《名作欣赏》,2005年第7期
97、《历史的还原与还原的历史》,《诗探索》,2004年1-2期
98、《当代台湾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动力机制》,《长江学术》,2006年第3期
99、《台湾创世纪诗社对超现实主义技法的修正性接受》,《华文文学》,2009年第3期
100、《寻求本原之家》,《湖北招生考试》,2003年11期
101、《忧伤并不等于绝望》,《台港文学选刊》,91年第9期
102、《洞穿成星空的灵魂》,《秋水》(台湾),92年第3期
103、《洛夫对超现实主义的认同与修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04、《接受美学视野下台湾现代诗社对西方知性话语的误读》,《华文文学》2008年第6期
105、《锁不住的清芬》,《华文文学》,99年第1期
106、《疏离的执着》,《华文文学》,99年第1期
107、《孤独的精神探索者——鲁迅与张承志论》,《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08、《自主、主动、创造》,《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7期
109、《20世纪台港澳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特点》,《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10、《魏源诗移情山水初探》,《广州师院学报》,94年第2期
111、《\u003c秃美人\u003e的美学意蕴》,《文汇报》(香港),97年9月28日
112、《理想主义者的情感独语》,《广州日报》,97年6月7日
113、《执着与寂寞》,《南方日报》,94年10月12日
114、《历史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
115、《瞬间美丽的永恒》,《广州日报》,97年9月6日
116、《\u003c生寡\u003e分析》,《羊城晚报》,94年12月17日
117、《忧伤掩不住的赤诚》,《广州日报》,97年8月16日
118、《当代文学入门》,《南方日报》,95年10月16日
119、《朦胧与瑰丽》,《世界论坛报》(台湾),93年12月25日
120、《信仰的力量和光辉——由\u003c激情燃烧的岁月\u003e说开去》,《文艺报》2002年11月14日4期
121、《藏书与学问》,《南方日报》,94年8月6日
122、《姓名与文化》,《南方日报》,94年6月11日
123、《大师的标准》,《粤港信息日报》,94年12月27日
124、《开书单与青年读书》,《南方日报》,95年6月2日
125、《一部别开生面的文学传记》,《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6日
126、《旋转出来的恋歌》,《深圳特区报》,92年6月21日
127、《史诗的魅力是无穷的》,《广州日报》,94年7月23日
128、《重建文明与崇拜的家园》,《广州日报》,95年5期
129、《巨人精神的美学意蕴》,《南方日报》,95年7月30日
130、《当代综合思维与文化理论》,《广州日报》,95年8月29日
131、《\u003c今世也风流\u003e与当代意识》,《广州日报》,95年11月21日
132、《美丽总是忧伤的》,《港人日报》(香港),97年11月19日
133、《水与火的二元意象》,《新晚报》(香港),96年12月1日
134、《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话语重估》,《秘书》2013年第6期
135、《两岸台湾文学史时空权力关系论》,《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136、《跨区域华文诗歌中国形象的类比想象方式论》,《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137、《穿越剧的创新性与消费性》,《长江文艺》,2014年第2期
138、《大学需要强化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28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科研成果
获奖经历
作品发表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