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波雷达
工作在米波波段的预警探测雷达
米波雷达,其频段30~300MHz,波长为1m~10m,米波雷达属于长波雷达,它带有自己的发射机,主要用于长距离探测,对战机的威胁相对较小。对于隐形飞行器的探测是通过多批次连续开机扫描来完成的。但是由于其自身有辐射源,很容易被对方发现并实施有效打击。同样可以发现隐形飞机还有无源雷达,在科索沃战场上,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用无源雷达击落了一架美国隐形F-117飞机,第一次向世界宣布隐形飞机失效  。
历史发展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前,米波雷达已经成为各国防空网的主流雷达,但由于工作频率较低,探测精度和分辨率不高,所以一度沦为简单和落后雷达的代名词不受重视。与它形成对比的,是以分米波和厘米波为代表的微波雷达则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香饽饽”。珠海航展上我国的YLC-8E米波雷达可以对付任何隐身目标,包括B-2隐身轰炸机,F-22, F-35战斗机! 隐身战斗机之所以能够在雷达上看不见,主要就是对战斗机的外形进行了隐身设计,其次就战斗机上涂了隐身涂料。
工作原理
隐身战机主要通过外形的隐身设计和吸波涂层降低雷达的可探测。但就目前所有隐身战机而言,仍然无法实现全方位和全电磁波段的所谓“全隐身”能力,特别是当战机在执行任务时,挂载的导弹或者外部油箱等不具备隐身性能,大大增加了战机被雷达探测到的可能性。而即便没有外挂,隐身战机也只有前部和腹部可实现对微波雷达的隐身,其隐身的电磁波段大都在0.3~29GHZ范围,而米波雷达恰好避开了隐身战机的隐身波段,这成为它能探测到隐身战机的原因所在。
正是因为米波雷达“天然”拥有发现隐身战机的“专长”,其探测距离较远,体积重量也都不大,而且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小,电子对抗能力强,适宜放置在陆基、海基和空基平台上机动部署,因此许多军事专业人士认为,相比之下,米波雷达的综合优势更好,理应承担反隐身战机的重任。不过,传统的米波雷达多使用简单的八木天线或老式网状天线,缺点在于分辨率差,探测精度低、不能测高、目标识别能力有限,而且由于不易消除地面反射波的影响,导致其低空探测能力弱、覆盖空域不连续、抗干扰能力不足、阵地适应性差。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导致米波雷达发展一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也决定了如不加以改进的话,米波雷达“视力”不提高,只能侧重于防空警戒,不能用于武器引导,无法对隐身战机提供高质量的追踪,难以成为当前反隐身战机中的核心雷达。
未来发展
鉴于此,一些国家如今对米波雷达实施大力改进。一方面,设计新构型的陈列天线,另一方面,采用多基地、多收多发等先进数据传输与处理等技术,改善或克服传统米波雷达精度不高等问题。同时,设法降低米波雷达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其扫描速度,并强化了高度测量,增加了速度测量,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机动能力,大大提升了探测和电子对抗水平。如此发展下去,米波雷达将焕发青春,练就出一副“火眼金睛”,未来完全可能成为防空雷达网中的骨干雷达,并在其他雷达或探测手段的辅助和配合下,在对抗隐身战机时发挥中坚作用。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工作原理
未来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