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望,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
遥感数字图象处理、GIS、计算机应用。
人物简介
彭望琭同志1978年底在文化大革命后专业归口的浪潮中调入北京师范大学。由于努力,她的教学获得极佳的评价。但是,十年的学业停滞和对于研究新学科的渴望,她如饥似渴的学习:学习全新的领域“遥感”,开始学习英语。由于学习的刻苦,很快通过了出国英语考试,得到访问美国的机会。其中1984年在美国I2S公司接机和培训,1985-1986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空间数据分析实验室访问,回国后她筹建世界银行贷款的图像处理系统实验室,还率先开出新课“地理信息系统”,是全国最早开此课的几所大学之一,在国内参考书极少的情况下,独自编写并出版了“
遥感数据的
计算机处理与地理信息系统”教材,该教材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地理图书
二等奖。这以后,便在业务上进入遥感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完成多项国家攻关项目(六五攻关项目和七五攻关项目等),并有幸被邀请参加全国高层科学家论坛:香山会议。
正当她坚持教学并在学术领域向前勇攀高峰的时候,一场不幸降临,疾病打乱了她前进的脚步,但是她的斗志没有削弱。治疗结束就被学校聘为教务处副处长,开始熟悉行政工作,在工作期间,筹建了
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开展学校教学软件评比,努力推动
北京师范大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推广,从来没有以自己有病为由降低工作质量。后来学校又派她到计算中心任中心主任职务,解决当时中心的困难。这时她是双肩挑干部,又搞业务,又做行政,非常辛苦。但是她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也没有停止钻研业务。在工作中,她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捞点什么,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她从不气馁,即便是受到误解和打击,她都能从容面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从没有间断,继续取得成绩,获得多个省部级奖项(见表)。也有多次出国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的经历。
1999-2001再次到美国
明尼苏达大学GIS实验室和精确农业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回国后,一方面推广在美国研究的成果,一方面承担了到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组建信息技术学院的繁重任务,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五年来,她坚持在分校教学第一线,教学受到学生好评,历年学生评教成绩优秀。她最了解学生和教师的情况。在自己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带领全体教师,发展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使学院迅速成为产学研全面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科。
主要社会兼职:原全国“遥感”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教育部第二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遥感与GIS学会常务理事,
珠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全国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委员等职。
学术成果
分别于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
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1994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二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委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或参与编著教材及译著8部,主编论文集2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先进事迹
彭望琭教授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为
遥感图像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等。所从事专业为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
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在这个领域她主持和参加许多科研项目,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获得省部级
科学技术进步奖三项。她在遥感数据计算机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教材建设上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并把科学研究成果不断地充实到教学和教材建设上。独著和合著出版“遥感概论”等教材七部,其中“遥感数据计算机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独著,1991年出版)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地理图书
二等奖;担任第一负责人的“
地理信息系统系列课程研究”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等等,共获得教学类省部级奖项四项。她的教学在
北京师范大学一直口碑相当好,许多老师提起她的教学都赞不绝口。
2002年暑期,她受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派遣到
珠海市,组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即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新学校的学生与北京师范大学本部的学生不是一个水平线。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课方法,适应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仍旧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目前,珠海分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她便把主要精力放在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为珠海和
广东省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上。
北师大珠海分校是2002年开始招生的新学校,信息技术学院是分校最早招生的五个学院之一。彭望琭同志一直是信息技术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学院从开始只有几名教师、20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有60多名教职工和1300多名的规模较大的学院,彭望琭同志作为学院的开拓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心血,为信息学院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产学研全面发展,为学院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为
珠海市和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服务是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根据广东省和教育部下发的一系列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文件精神,在彭望琭的带领下,积极创造条件,广泛与珠海地区的各类信息技术企业建立固定关系,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实习以及学院的科研成果的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已与百余家公司签订协议或挂牌,成为学院的教学和实习基地,为学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根据新建学院的教学和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彭望琭不失时机地将信息学院的教师由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教职工近60人,而且在年龄、职称、学历、培养背景等方面基本保持合理结构。
在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如同行教师互相听课、青年
教师教学培训等,不断提高全院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据2006年至2007年第一学期教学评估结果看,全院教师已达40%优秀率,60%良好率,已无中、差类教学评估。
教师队伍的扩大和稳定,使教学质量有了基本的保证,加上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2006年学院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6%,是全校就业质量最好的单位之一。2007年继续保持了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克服重重困难,大力推进科学研究。新建学院的科研基础和外部条件无法与老学校比,但是,彭望琭从不把这些条件作为不搞或少搞科学研究的借口。她一直鼓励教师想尽各种办法参与各种形式和类型的科学研究,并且带头与外单位广泛联系,带头申请科研课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科研合作。
在彭望琭的大力推动下,在全体学院领导和教师团结努力下,
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仅2006年一年便以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学院的名义出版专(译)著、教材、工具书三部;完成外联科研项目三项,在研项目八项,获得科研经费数百万。此外,还组织教师和学生承接校科研项目23项;广泛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活动。这些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研和开发不仅对提高学院师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也大大提高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这对于一所刚刚成立4年的学院是难能可贵的。
坚持团结奉献精神,团结广大教职工不断创新。建院初创时期条件极差,但彭望琭带领全院教师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使学院的各项工作得到飞速发展。她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支持他们参与青年教师大奖赛,互相切磋教学心得。只要条件允许,鼓励他们参加培训、参加学术交流会,参加科研课题和发表论文,鼓励只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继续攻博。在日常的工作中,她坚持奉献和团结精神,从不随便离开校区岗位,晚上和假期坚持工作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提倡创造性的工作作风,坚持正确方向,创造条件促进各项计划的实现,形成全院团结奋进的良好院风。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在
北京师范大学校本部检查评估团的评估中获得一类学院的评价。在
珠海市和
广东省树立了良好的学院形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