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得草
著名豫剧丑角大师
牛得草(1933-1998年5月30日),原名为牛俊国,艺名牛得草,河南开封人。他是中国“牛派”的创始人,国家,豫剧丑角大师。
牛得草生于开封市市的一个普通家庭,4岁丧父,手足离散,从此牛得草便和母亲一路乞讨到洧川镇。10岁时,牛得草拜李小需为师,在豫剧丑角一行深耕。12岁时牛得草便已在《辕门斩子》《柜中缘》中登台献唱,小有名气 。在1947-1958年间,牛得草自开封和平戏院被调至黄委会黄河文工团,又转入鹤壁市豫剧团任团长。1953年4月,牛得草亲自整理的豫剧丑行中的看家戏《唐知县审浩命》(该当时戏已成老生行当)初在开封公演便广受好评。1957年,牛得草赴京拜师,成了京剧名丑萧长华门下弟子。1979年,其改编并主演的《唐知县审命》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剧本整理一等奖、演出一等奖,而后《唐知县审诰命》被改编为电影《七品芝麻官》,该片获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戏曲影片奖。1992年,又获第二届中国金唱片奖,1993年,牛得草与朱世慧、寇春华等人共同在央视春晚表演戏曲小品《群丑争春》。1998年5月30日,牛得草因药石无医于郑州然长逝,享年65岁。
牛得草从艺半生,精于“官丑”扮相,他将唱腔表演上将“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的美学特质发挥,运用丑角正演的方式打破了人们对豫剧丑角的刻板印象,其代表剧目有《唐知县审浩命》《张古董借妻》《三不愿意》《拾女婿》等。作为中国豫剧丑角“牛派”的创始人,他授徒众多,其中名气较响得便是“四草一金”,即张仙草、葛草旺、牛小草、小牛得草(牛得草的长子牛亚非)以及金不换(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1994年,“四草”中的张仙草、牛小草、小牛得草三人均入选“全国豫剧十大名丑”。
人物生平
出生微末
1933年,牛得草在河南省省开封市出生,出身贫困的农民工家庭。四岁丧父,其父无故被捕最终冤死狱中。接着,他的三位兄长也被征召为壮丁,离家参军。面对如此困境,牛得草的母亲只能带着他四处乞讨,最终来到了洧川镇。母亲成为当地富户家中的帮佣,而牛得草在街头流浪乞讨之余常混进当地戏园听戏。10岁时,牛得草明了家中经济困难,便独自随戏班子远走离开川,一路听戏、乞讨谋生。久而久之,安定在戏班子帮忙干杂活。
牛得草幼时便对戏曲展现出了喜爱,其中以丑角戏为主,自觉练习模仿。戏班子里一名丑角演员李小需也由此对牛得草欣赏有加,收了牛得草为弟子。自此,牛得草正式踏上了豫剧丑行的学艺之路。
初登舞台
牛得草遵从李小需教导,步步夯实基本功,胡子功长进很快。没多久,牛得草便能在师傅身体不适时登台顶场,然而好景不长,不过两年戏班子便散了,二人失去谋生的手段,无法维持生计,李小需病情加重,不久便撒手人寰。牛得草给李小需办过葬礼后,回到开封另寻其它戏班子谋生。当时牛得草不过12稚龄,便已在《辕门斩子》《柜巾缘》这两部豫剧中登台献唱丑角的戏份,逐渐有了些名声。
1948年,牛得草加入了在开封颇有声誉的和平剧社,并凭借自己的才华很快成为该剧社的中流砥柱。他演的《借靴》《赶花船》《花子拾金》颇得观众青睐。
演艺生涯
《唐知县审诰命》原是丑行中的看家戏,可惜当时这出戏已成老生行当,早年牛得草的师父李小需临终时仍对此事念念不忘,寄希望于牛得草把戏拿回丑行。
1952年,牛得草四处收集信息后,打听到洛阳市有一位老艺人曾演过《唐知县审诰命》,便赶去洛阳与老艺人相见。向老艺人说清这出戏与丑行的渊源后,表明想要向其学戏的请求。老艺人知晓这出戏在是丑行中的地位,便倾囊相授向牛得草演绎这出戏。牛得草将这部戏嚼透后,暗自决定把这出两个多时辰的老生戏整理成丑角戏,采用丑角正演的方式塑造一个别具一格令人敬佩的清官形象,以此扭转人们对丑角的刻板印象。
1953年,牛得草整理改编出了《唐知县审诰命》第一稿、第二稿。牛得草出生贫困,本身文化水平并不高,整理出该戏的一稿二稿可谓大费周章劳心劳神。至此,该戏的主要情节、人物初步定型,戏的长度也有了初步认定。三个月过去,被改编后的《唐知县审诰命》首次上台开演便在开封城内引起了反响,轰动一时。几年下来,牛得草将改编后的《唐知县审诰命》唱给了当地城乡,完成了恩师的遗愿将这出戏再次变成丑行的看家戏。同年,牛得草被抽调到黄河文工团,黄河文工团成立豫剧团后,牛得草随团开始沿黄河工地进行慰问演出。
1957年,牛得草所在的黄河豫剧团迁到鹤壁市市,并改称鹤壁市豫剧团,牛得草随豫剧团在当地矿区、农村一带演出。同年,牛得草去到京城拜在了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萧长华的门下。得到名师教导,牛得草在丑行上的技艺更加精湛,同时也对《唐知县审诰命》中主要人物唐知县(即唐成)的形象再次修改斟酌,使人物更具有戏剧性
1959年,时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牛得草进京汇报演出。趁此机会向萧长华请教丑行技艺,二人的讨论既能大到戏理,也会小到念状纸上个别文字的发音、近视眼看状纸的距离,在萧长华的指导下,牛得草对谈及之处都做了调整。
1963年,牛得草与电影导演谢添合作,想把这出丑角正演的河南戏《唐知县审诰命》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二人便在郑州对这部作品精雕细琢,牛得草也对唐成的形象进行更深层次的塑造。不料,这出戏在当时被认定为“毒草”,于是一切就此搁置,最终电影没能开拍。受到牵连的牛得草被禁止演戏,被要求干起了拉大幕的活。
“四人帮”不复存在后,艺术界重新洗牌焕发生机,牛得草得以回到舞台再演起豫剧。已逾经年,当年一拍即合的电影导演谢添打听到牛得草的去处,专门来到鹤壁寻找牛得草,二人再次合作。感慨于“四人帮”横行时在艺术界遭遇的种种,两人深深明了法治建设对各行各业的重要性,便决定在这出戏中增加“诰命打死林有安”“唐成假受贿”等与法治息息相关的情节,增设“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等台词。《唐知县审诰命》这出戏几经修改,直到1979年夏天才定型拍成了电影《七品芝麻官》。该片上映后,牛得草也在国内名气大涨,获得了第四届电影“大众电影百花奖”。从《唐知县审诰命》到《七品芝麻官》,从20世纪五十年代这出戏仅仅只有牛得草整理出的一稿二稿,到20世纪八十年代被改编为电影走上颁奖台拿下百花奖,这出戏历经三十年增删打磨,其中剧本、唱腔、表演的修改次数不下百余次。牛得草以个人才能和意志用30年打造了一出经典好戏,也凭此奠定了牛派艺术的坚实基础。
晚年经历
1992年,《七品芝麻官》发售的的唱片、盒式录音磁带畅销全国,在国内最畅销的戏曲录音制品榜单上一举夺魁,牛得草也凭此囊括由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
1993年,牛得草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戏曲小品《群丑争春》,与朱世慧寇春华等名家同台演出。
1998年5月30日,牛得草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与世长辞,享年65岁。
轶事典故之艺名来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牛得草当时已是开封豫剧丑角演员中的一位演员,受到了很多戏迷的喜爱。其中有一位戏迷名叫李春芳,与牛得草有着深厚的交情。李春芳是晚清时期的一位秀才,已至之龄,其为牛得草取了艺名,名叫牛得草,字称料足,号称饮水。从那时起,牛得草才有了正式的艺名。
艺术特色
唱腔
牛得草的唱腔表演将“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的美学特质发挥了出来。这种特质一是来自于牛得草在剧本以及饰演人物的选择上,挑选了那些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的人物,譬如《七品芝麻官》中“为民做主的七品县令唐成,又如《卷席筒》“傻里傻气”但内心正直的张苍灵美。而牛得草所属的丑行与他选择的外丑内美的人物形象相融合时,“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的这种美学特质便与人物浑然一体,自然流露。此外,从牛得草的唱腔设计、用嗓技巧、衬词等艺术手段对于表演这件事本身来说,将一个“丑”人物演得活灵活现,如果说人物形象在剧本中本就有着心灵美,那么牛得草的唱腔表演便是在“美”的表现上使得它更美。
艺术表现
在艺术展现方面,牛得草所扮演的角色与传统戏剧中丑角形象截然不同。用丑角来扮演正面的角色,打破了观众对传统角色的刻板形象。同时,牛得草在形体动作和唱腔表演上也呈现出独特的风格,与传统的俗套丑角角色有所区别。他将喜剧与幽默融为一体,夸张但不荒诞。
主要作品
牛得草演出过的戏剧中大部分均是豫剧,早期戏剧的具体演出时间暂无详细可考资料,在其参演的作品中,较为经典可考的有:
《七品芝麻官》正式海报
荣誉与成就影响
荣誉与成就
1958年随团转入鹤壁市豫剧团,历任副团长、团长。
1979年,《唐知县审诰命》获文化部颁发的剧本创作整理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
1992年,第二届中国金唱片奖,https://ent.sina.cn/music/2009-04-30/detail-icesifvx8172739.d.html《七品芝麻官》荣获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戏曲影片奖。
1993年,登台春晚表演戏曲小品《群丑争春》。
1998年5月30日,牛得草因医治无效在郑州与世长辞,享年65岁。
终其一生,创立牛派,成为中国豫剧丑角“牛派”的创始人。
人物评价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出生微末
初登舞台
演艺生涯
晚年经历
轶事典故之艺名来历
艺术特色
唱腔
艺术表现
主要作品
荣誉与成就影响
荣誉与成就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