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镇是
四川省邛崃市下辖镇。地处邛崃市城区东南30千米。东以新津县
永兴镇为界,南与彭山县保胜乡、眉山市太平乡为邻,西至蒲江县五星乡,北和牟礼镇相连。因
蒲江河绕场流过,河道曲折,流水回旋,形似盘龙,故名回龙。2000年被列为四川省级试点小城镇。2005年回龙镇总面积 4676公顷,耕地面积845公顷。辖1个社区,8个村,120个村民小组。人口2125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32人,农业人口18923人。
南梁萧梁时
益州刺史萧范在此立栅为城,取名蒲口顿。后武陵王
萧纪于蒲口顿置邛州,辖依政县。据民国《
邛崃县志》记载:“城东南六十里回龙镇,濒蒲水,即古之蒲口顿。有李大林者,为蒲水人南河之口。”民国23年(1934年)建回龙镇,下辖
众兴乡、清政乡。民国25年(1936年)与
永丰乡(今
牟礼镇的一部分)合并,民国29年(1940年)又与永丰分乡成立回龙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此名,1958年成立回龙人民公社(1959~1961年
吕振羽战斗人民公社合并,成立临江人民公社)。1981年12月撤社建乡,成立
回龙乡人民政府。1992年桂山乡、回龙乡合并,建回龙镇。
该镇地处五县交界和
南河与
蒲江河交汇处,平坝与丘陵兼有。
平坝区水利自流灌溉,山丘以畜水灌溉为主。最高海拔617米,最低海拔455米,年均气温17℃。
该镇面积46.51平方公里,南为丘陵,北为平坝,丘陵35平方公里,平坝11.51平方公里,有耕地:田16000亩,地2800亩。退耕还林面积5500亩,退一还二1000亩,果树3500亩。
回龙人民历来以农为本。在农业生产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挖沟改土、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坚持科技兴农,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4年底,农业总产值达到420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700元。
工业生产发展。引进了联丰针织厂、中泰毛织厂。镇内办起了三个
小水电站,装机容量360千瓦。1990年与田心变电站联网,全镇村村通了电,电器产品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建材工业发达,川西金刚石工具厂、腾龙页岩砖厂、宏林砖厂、榆树砖厂、万兴页岩砖厂、红汇页岩砖厂均有一定规模。
该镇主要交通有“
成雅高速公路”、“成(都)新(津)蒲(江)大件公路”、“邛(崃)彭(山)公路”纵横全镇。解放后开辟了回龙至赤光连接老隆的公路干线,并可向南直达
兴宁市。2003年至2004年,境内公路——大利线实行改造,为
省道二级水泥公路。现交通便利,往来车辆络绎不绝。镇内通往乡村的回龙至上蓝、回龙至罗丰、回龙至万塘、回龙至骆歧公路等也已逐步进行硬底化建设。
该镇常年不停电,水资源充足;集镇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五县(市)”边界商贸交易的中心。镇内设有一所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解放初期成立,信用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镇人民经济工作和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金融机构。电信方面,从1962年设立邮电所,回龙
通信业发展迅猛。1994年12月17日回龙邮电程控电话正式开通,全镇程控电话遍及全镇各个村庄,装机达3300多户。移动通信、联通通信等移动网络覆盖全镇。村村通邮路,地方便了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彻底消除了消息闭塞、信息不灵的落后状况,为回龙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该镇集镇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7条主街道,建有社区
文化广场1座,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5所、卫生院2个、集镇中心有一座清道光年间修建的保存完好的古戏台—万年台。
在文化方面,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1990年1月办起接收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转播塔,1995年4月办起12套节目的有线电视转播台,2004年与县有线电视兴光联网,接收35套电视节目。在教育方面,全镇村村办起了小学,设有2间初级中学。12所完全小学。各学校教学用房已全部用上楼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环境舒畅、书声琅琅。有在校中小学生5500多人。卫生方面,镇建立了一间卫生院,建立健全了医疗网络、保健机构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1999年列为
四川省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4年被邛崃市委、市政府列为7个区域中心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