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岳集团即东岳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岳集团,创建于1987年,位于中国
淄博市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该企业是中国氟硅行业的龙头企业。2007年12月10日,山东东岳集团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板上市。截至2024年,山东东岳集团拥有东岳集团、
东岳硅材两家上市公司。
山东东岳集团注册资本为302192万元,法人为
张建宏。截至2024年,山东东岳集团主要从事新型环保冷媒、
含氟高分子材料、有机硅材料等物品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共销往160多个国家。截至2024年,山东东岳集团氟硅膜氢产业链下共有12个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产品有5大类16个系列1170个品种。
2020年11月,
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山东东岳集团的
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及制备获中国专利金奖。2023年4月,经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表彰决定,山东东岳集团获“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公司业务
主要产品
绿色环保制冷剂
制冷剂
lR418A
lR415B
l氯-1,1-二氟乙烷(R142b)
l二氟乙(R152a)
有机氟新材料
l造粒料
l预烧结料DF-22
l浓缩液
l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DF-204
l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细粉DF-19
l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细粉DF-16
l聚四氟乙烯悬浮树脂中粒度
l48%离子膜烧碱
化工
公司业绩
2023年4月10日,
东岳硅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2022年,公司生产有机硅产品36.14万吨,销售35.35万吨,实现产销动态平衡,并保持合理库存,不存在去库存压力。
公司规模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在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掌控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在新型环保制冷剂、氟硅材料、氯碱离子膜等方面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公司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
工作站、
泰山学者岗位,承担着国家重点火炬计划、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
山东省高新技术"一号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是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和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技部确定的18个"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之一。2007年,东岳列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百强第52位,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第4位。
未来发展,东岳将沿着科技、环保、国际化发展方向,建设一个现代化园区,打造一个世界知名品牌,争创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
企业优势
东岳化工始创于1987年,从事氟化学材料的研究并不算很早,但起点却很高。每年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依靠自主创新和人才、技术整合,拥有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多项国外技术垄断。东岳集团与
清华大学大学联合成功开发的对臭氧层和
温室气体无损害的东岳清华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成为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绿色“环境标志”产品和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新替代物项目批准认可产品,获
国家技术发明奖,并获得国际统一编号。现东岳清华绿色制冷产品已达十几个品种,并形成产业化,产品迅速占领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成为我国唯一自行研制开发、被美国、西欧等国家环境保护署认定并一致推广的带有绿色标志的制冷替代品。东岳集团用了11个月的时间,首次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成功上马了3000吨
F4装置,之后又用两年时间扩大到万吨规模。专家鉴定,东岳万吨聚四氟乙烯有六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规模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这一项目的成功上马,结束了中国
含氟高分子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和低档次小规模生产的历史,成为与美国、
意大利比肩的世界聚四氟乙烯三大生产基地之一。
东岳能够用十九年时间走到世界高技术的前沿,凝聚着企业多年自主创业的艰辛。“国外企业是不会把核心技术卖给我们的,国内企业要想领先世界,就必须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谈起东岳集团的发展之路,集团董事长
张建宏深有感触。科技已经成为撬动东岳集团快速健康发展的杠杆和东岳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60%以上的贡献来自于科技进步。东岳集团主导产品绿色环保制冷剂、
F4的规模、技术、市场占有率分别雄踞国内和
亚洲第一位,是春兰、
海尔、
格力电器、美的、长虹等100多家家电
集团公司的优秀供应商,主导产品创出“三个4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产品40%以上销往国外,出口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行业出口总量的40%。公司荣获“全国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状”,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是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基地。
这些,都为东岳集团攻克全
氟化物膜项目核心技术奠定了科技和物质基础。在攻关过程中,东岳集团与
上海交通大学等1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的合作关系。已经在东岳集团的
上海市交通大学教授、离子膜研发课题负责人
张永明博士说:“是东岳给他们搭建了很好的研发平台,没有校企联姻,就没有今天全氟离子膜项目的规模化生产。”
现在东岳集团已建成年产50吨燃料电池离子膜所需要的
全氟磺酸树脂生产装置,可满足2.5万辆
电动汽车的离子膜所需。
企业策略
氟硅材料工业园模型三大核心文化带动跨越式发展
山东东岳集团
作为公司三大核心文化,“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东岳精神,“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东岳作风和“厚德载物,诚信为本”的东岳道德理念,成为全体干部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标志性风气,成为东岳人永葆无比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的动力之源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丰富的子文化是三大核心理念在工作中的具体化,如“能吃大苦,能耐大劳,能干大事”的“三能精神”,“盯上、靠上、摽上、豁上、拼上”的“五上精神”,用三分之一时间人员和资金完成建设任务的“三个三分之一”定律。二十年的发展,东岳积累的最大财富就是形成了较为系统和符合企业实际、独具特色的东岳企业文化。东岳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和提升管理执行力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东岳集团出身于乡镇企业。1987年,
桓台县县一家乡镇企业出资从一家国有企业购回了两只退役的无水氟化氢小转炉,
张建宏和后来成为东岳集团总经理的
刘传奇以及几名东岳元老就是从这两只小转炉干起来的。1987年年初,张建宏董事长率38名后来被称作“黄埔一期”的员工赴
济南市学习,东岳人从此开始了创业之路。当年7月,1200吨
碘化钠氟化氢项目投产。建厂20年来,建成了从
氟化钙到氟化工基础材料,再到
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其深加工,以至尖端技术
六氟丙烯、
偏氟乙烯、
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及离子膜等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品群,大大提高了东岳集团的自我配套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这一产业链和产品群互惠互生,资源、产品、废物得到了充分利用,公司的物料单耗、能源消耗、设备维修费用等都比国内同行业低3%以上,被国家化工协会称为“
亚洲最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短短的20年间,东岳已经成长为中国氟硅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向着科技、环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东岳集团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掌控了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东岳的三废综合利用、能耗控制水平走在了世界同行业的前列。公司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多项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并身中国石油
化学工业百强和中国民营企业百强。
东岳集团主导产品绿色环保制冷剂、
F4装置规模雄踞世界第一。东岳
集团公司生产的绿色环保制冷剂在内地市场占有率约40%,是内地逾100家空调制造商的主要
供货商。东岳集团的
有机硅化物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使东岳跃升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东岳人能吃大苦、耐大劳、受大罪、干大事的创业精神成就了今天东岳的发达。东岳集团也从工厂化管理转变为园区化运作,从生产制造型转变为科技创新型,从本土化经营型转为全球化经营。
由公司与日本三菱商事及
新日本制铁公司公司合作开发、目前全球最大的CDM项目已经正式投入生产,每年可减排产生
温室效应的气体1000万吨,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作为民营企业,山东东岳集团承担着国家的科技攻关项目,这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山东东岳集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聚四氟乙烯生产基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1991年推行军事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员工服从意识、大局意识和执行力。“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东岳作风诞生于此。新进公司员工要经过半个月的军训,管理后勤人员每早上班点名,每周大会操,车间上班整队入厂,下班列队出厂。培养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品质。
东岳有一支能打善战,拥有“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的东岳铁军,在项目建设上,他们连续创造“三个三分之一”奇迹,即用常规三分之一时间、三分之一人员、三分之一投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在市场一线,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且纪律严明。这支队伍除了有
山东省人、有来自乡土的能吃大苦耐大劳的品质外,与
张建宏十多年坚持不懈地抓军事化管理有着直接关系。
东岳三大核心理念包括“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东岳精神、“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东岳作风、“厚德载物,诚信为本”的东岳道德理念。“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东岳精神是张建宏董事长于1991年提出的,它凝聚了东岳公司创业者管理思想、创业理念和执着追求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东岳创业者们历经艰难、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用于进取的奋斗精神。“追求卓越,自强不息”即永远追求最好,不只要在本地区、本行业做到最好,还要在全国、全世界做到最好,不只产品要做到最好,还要企业的人品、企业的员工做到最好,还要企业的人品、企业员工做到最好;“自强不息”即不管经历什么艰难,不管遇到任何挑战,东岳人都永不言弃,永不退缩,众志成城,勇往直前,直到成功。追求卓越就是永远追求最好,自强不息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小型企业靠能人、
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东岳集团的企业文化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培养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精神信念和良好风气。一个令行禁止、管理畅通的团队,必定是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念、精神信念和良好风气的团队。其二,是培养全体员工的共同的行为习惯。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必定有着共同的行为习惯。企业强大的文化魅力一旦将企业全体员工培养成一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团队,它定然有令必行,战无不胜。
东岳集团以振兴民族工业为目标,以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将企业发展与国家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使员工形成正确、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东岳是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事关企业的生命也事关社会的发展进步。公司创立之初便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安全环保高于一切,安全环保就是效益。这一理念刻入了公司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大脑。
东岳的职工有荣誉感,有民族自豪感,为自己的工作而骄傲。公司一直特别注重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典型引路,将企业文化建设人格化,涌现出了大量新时代的学习典范。其中的三个典型格外引人注目。从一线员工迅速成长进步走上领导岗位的东岳高分子公司总经理张恒,在万吨
四氟乙烯及其聚合物建设工程中,他带领东岳高分子材料公司全体参战干部员工,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忘我的冲天干劲,高标准完成了建设任务,使公司成为了规模、技术水平
亚洲第一的
F4生产基地。创造了占
淄博市化工行业出口创汇总额50%以上的进出口公司经理赵素芳大学毕业进入公司,带领年轻的进出口团队纵横国际市场,每年进出口额以80%的速度递增,从几百万元起步到实现进出口几十亿元。
东岳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1998年初,臭氧层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东岳集团把自主创新的目标瞄准了绿色制冷剂的研发上。东岳董事长
张建宏在报纸上捕捉到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
朱明善教授在制冷剂替代品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经过一番努力,1998年底,东岳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东岳——清华绿色新技术有限公司。不到一年,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开发成功,并很快实现产业化,彻底打破了欧美的技术垄断。这种绿色环保制冷剂,综合环境性能好,于2001年2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最高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另一主要产品“塑料王”原料——聚四氟乙烯(PTFE),无论规模、技术还是市场占有率均为世界第一,是与美国、
意大利比肩的全球PTFE三大基地之一。
全
氟化物膜是未来新能源和氯碱工业的关键材料。该项技术先后被纳入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同时,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也被授予“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称号,跻身于全国获此殊荣的18个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之一。
近年来,东岳集团先后与国内2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资本和技术合作关系,成立了东岳清华绿色新技术研发中心和东岳
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拥有近百名博士、硕士和专家队伍,被国家挂牌为博士后工作站
突出事迹
研制出的离子膜山东东岳集团成功研制出离子膜
2010年年6月30日,山东东岳集团向全世界宣告,由“东岳”自主研发的氯碱用全
氟化物膜实现国产化。在我国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攻坚阵地上,“东岳”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历经8年科研攻关,东岳集团100%国产化的全氟离子膜,在万吨级氯碱装置上一次通电成功,打破了美国、
日本长期对该项技术的垄断,长了民族志气。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这是“东岳”人自主创新创造的奇迹!政产学研“结合”的力量
“别小看这张膜,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8月29日,东岳集团董事长
张建宏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据他介绍,全氟离子膜是氯碱行业和未来新能源利用的关键材料,被称为
化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谁摘下了它,谁就掌握了国家战略“制高点”。
离子膜,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心结”。作为氟碱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中国一直对离子膜实行零关税进口。张建宏介绍,为了消除这一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从1980年开始,中国曾将这一技术列入国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先后投入几亿元资金进行科技攻关。但由于我国基础新材料的落后和投入机制等问题制约,该项目一直没有研制成功,被专家称之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攻克该项技术寄托着几代化工人的追求与探索。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结果不难预料。一张成品“离子膜”,薄如蝉翼,分量却“重如
泰山”。
张建宏说,我国现有氯碱工业装置规模超过380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氯碱生产大国。“东岳”离子膜产业化以前,中国离子
氢氧化钠所用的核心材料离子膜100%依赖进口,成为中国基础产业氯碱工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瓶颈。
2009年9月22日,“东岳”成功研制出的氯碱工业用大面积全
氟化物膜成功下线;今年5月14日到6月30日,全氟离子膜成功应用于
中化集团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骅
氯碱厂、蓝星(北京)化工机械厂和东岳集团氯碱装置,实现市场化应用和国产化替代。
新材料、新能源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关注的行业。
张建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东岳”全氟离子膜的研发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由于离子膜项目事关中国氯碱产业的自主性,为了明确
全氟离子膜项目的可行性,科技部专门派人到“东岳”现场考察,对这个项目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全氟离子交换膜材料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项目,“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被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东岳”人记得,
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省科技厅主要领导几次专程到“东岳”调研,亲自抓各项政策的落实。2005年9月8日,山东省政府加快东岳离子膜项目现场办公会提出,将“东岳”离子膜项目列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支持离子膜项目产业化。
这些年来,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市长
周清利等市领导多次到“东岳”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困难。2006年3月27日,在
淄博市科技大会上,淄博市委、市政府奖励“东岳”科技扶持资金5000万元。正是靠着“政产学研”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今天的“东岳”。
敢问世间“膜”为何物
离子膜,一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是中国企业一直想做但却没有谁真正做好的事情。离子膜的原材料是
萤石,萤石主要成分是
氟化钙,属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发展氟化工的源头。全球萤石资源储量约6亿吨,我国储量就占了54%,居全球第一。张建宏解释说,由于离子膜电解法因兼有环保和节能等特性,采用离子膜电解法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
氢氧化钠生产工艺。离子膜电解槽和离子膜是氯碱装置的核心装置,而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安装在电解槽上的
全氟磺酸羧酸离子膜(简称全
氟化物膜)。
进军离子膜技术攻关,是“东岳”战略,也是国家战略。
张建宏自信地说,下决心攻克离子膜技术始于8年前的一个“偶然”。2003年7月,在
杭州市的一次会议上,东岳集团总裁
刘传奇介绍了东岳集团
F4产品的发展情况。当时中国聚四氟乙烯还徘徊在低档次、小规模水平,能大规模涉足的企业并不多。“东岳”聚四氟乙烯的
单体四氟乙烯正好是离子膜的关键原料之一。他乡遇故知,听完刘传奇的报告,正在从事全氟离子膜研究的
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
张永明博士动了心。7月12日,张永明给刘传奇打电话,谈了自己想与“东岳”合作搞离子膜研发的想法。第二天,刘传奇和副总裁张恒就来到了
上海市,邀请张永明来“东岳”进行离子膜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8年艰辛寂寞“啃下硬骨头
“当时有个念头让我们很激动:如果一旦成功,我们将是中国第一批为氯碱工业和新能源
汽车工业制造心脏的人。在最艰难的时候,这个想法一直鼓舞着我们。可以说,‘自信’和‘志气’支撑整个团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回顾8年来艰辛和寂寞的研发之路,
张永明说。
怀揣这样的信念,张永明团队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的创新故事。作为离子膜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作为“离子膜”项目组的“带头大哥”,
张永明一边带领大家竭尽全力、由浅入深地补习离子膜技术开发的一切理论,一边要进行离子膜技术设计的探索——包括原料、中间体、功能单体、聚合物、功能膜、测试方法、工程技术和装备技术流程。8年来,“东岳”离子膜项目研发团队从基础理论研究开始,先后解决了科学、技术、装备和工程等一系列难题,攻克了全
氟化物膜项目核心技术,在原料、中间体、功能单体、聚合物、功能膜、测试方法、工程技术、装备技术等方面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0余项。
每天早晨6点多,
张永明提前两个多小时便来到东岳研究院。留在实验室十四五个小时,即使是休息日,也几乎都是如此。他已经数不清自己在实验室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自己遇到了多少棘手的难题。每当遇到难以迈过去的坎儿,
张建宏总是安慰他说:“做成了算你的,做不成算‘东岳’的。”
“离子膜成功研发和产业化的头功,不是我和我们的科研团队,应该是董事长张建宏。”张永明说,“东岳”能够干成这件事,舍得投入,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而花费在科研以外的精力和时间绝对比科研本身多得多。
在“张家军创新团队”中,东岳研究院院长张恒是“东岳”土生土长的专家。5年时间,他带领团队将聚四乙烯高分子材料做到超过
日本和美国的企业,有29项发明专利创造,其中有6项已拿到国家专利证书。
2006年3月19日,“东岳”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全氟离子交换膜材料研究”课题,经过3年艰苦攻关,通过了专家验收。项目负责人
张永明与
张恒,一个是
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业内知名专家,一个只是自学成才的企业技术负责人。可是在张永明眼中,缺了张恒,离子膜项目不会成功。
创造奇迹的张永明团队,其实只是“东岳”5000人队伍之中的一支劲旅。“东岳”集中了一批离子膜科研“国家队”,为“中国膜产业基地”桂冠镶嵌上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高自宏,北京大学博士,“东岳”离子膜项目百人研发团队中的一员。谈及自己在“东岳”的研发经历,她说已经记不清做了多少次设计,实验失败了多少回。但她始终坚信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我们上百人的科研团队的探索,早已摸清了复杂反应的每一个环节。”“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让创造价值的人在‘东岳’能够实现人生价值,让创造财富的人在‘东岳’能成为财富的拥有者。”张建宏说,正是这个人才观,让“东岳”从一个仅有两只小转炉的小作坊,成长为
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
8月24日,在淄博市人才工作会议上,东岳集团含氟功能膜材料创新团队等淄博市优秀创新团队分别被奖励20万元,获得“
淄博市杰出人才奖”的
张永明等被市委、市政府每人重奖50万元;早在今年2月4日,东岳集团总结表彰大会重奖离子膜项目开发团队,以张永明、张恒为代表的离子膜研发团队荣获100万元的“董事长总裁特别奖”。张永明还荣获2009年山东省科技发明
一等奖,被授予
山东省人才最高荣誉“
泰山学者”。
“东岳”,因离子膜而兴,张永明团队以离子膜而名。“东岳”的下一个8年必将更精彩!
公司管理
组织机构
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军人出身,
经济学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及土木工程师,亦为东岳化工、东岳高分子、东岳氟硅、东岳有机硅董事长,有超过20年化工制造管理经验,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首届中国石油和
化学工业风云人物、中国品牌国际市场十大杰出人物、
山东省劳动模范及2006山东年度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刘传奇
集团总裁、执行董事,
专科学历,高级政工师。亦为东岳化工、东岳高分子、东岳氟硅、东岳
有机硅化物董事,有超过20年化工制造管理经验,荣获
淄博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崔同政
执行董事,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大学本科学历,会计师亦为东岳化工东岳氟硅董事。从1988年已在本集团及前身工作,超过20年化工制造业管理经验。
公司文化
管理理念
东岳科研人员测试新型材料性能一、有真才实学就大胆使用
东岳集团地处
桓台县唐山镇,地理环境并不优越。集团决策层清醒认识到,要吸引优秀人才,打造人才高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就必须实行特殊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措施,疏通人才进入的绿色通道:
1、事一议、一人一策。把人才的需要作为东岳的“政策”,根据人才自身需求签订合同,开放性接纳各类优秀人才。对来企工作的博士、硕士,工资一律按大城市同等人员收入2—3倍的标准执行。对高级人才,坚持“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我就敢用”,收入、待遇由人才自己申报确定。对从
上海市交大引进的博士、东岳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张永明教授,企业不但为其配
专车、秘书、公寓,还把研究院用什么人、定什么岗、拿什么薪酬的“三定”大权放心交给他。2、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集团认为,人才不在于占有,关键在为我所用,整合多少人才就等于拥有多少人才。为此,集团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先后与清华、
北京大学、化工规划研究院等2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外聘专家最多时达100多名,使一大批高级人才成为企业的“非在册员工”。目前,集团与全国有机氟领域150多名知名专家保持着经常联系和合作关系。
3、加大投入、筑巢引凤。投资2亿多元,建成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
泰山学者”岗位于一体的综合研究院,为进入企业的人才提供一流创新平台。特殊政策像一块巨型
磁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人才,已有72名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级人才放弃大城市优越条件到东岳安家落户。
二、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舞台
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来说,最大价值莫过于成就事业,最大愿望莫过于为其干事创业、发挥作用搭建舞台。为此,集团坚持重学历、重职称、重资历,更重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建立“赛马重于相马”的人才选拔机制:有学历、有本事肯定重用,没学历、有本事照样重用,有多大才能就有多大舞台。
高中肄业生张恒,进厂时只是个普通工艺员,但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一步步成长为集团副总裁、东岳研究院院长。对优秀年轻人才,集团则敢于大胆起用,给位子、压担子。今年只有27岁的牛晓刚4年前大学毕业来到东岳,很快被委以重任,负责与日本
新日本制铁公司和三菱公司的CDM(
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合作)项目谈判和项目建设。
多年来,集团始终注重利用项目这个载体,在项目建设中锻炼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科技项目研发中造就创新团队。从与上海交大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做起,充分利用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合作平台,大力培养本企业创新团队。“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项目,不仅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
山东省高新技术“一号工程”,而且一个项目带起1个研究院、3个研究所、15个实验室,课题带头人
张永明也成为国内离子膜研究权威。在研发项目产业化中培养创业人才,在项目生产一线培养创优技能人才,集团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员工创优的平台。正是这种有效的培养机制,使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脊梁。
三、有多大贡献就有多大回报
东岳集团董事长
张建宏认为,“经营”人才的高境界是“经营”人心,要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不仅要让人才成就事业,更要让他们受到尊重、获得荣誉,真正“以价值体现价值”。集团设有“优秀专家奖”、“研发创新奖”、“市场开拓重大贡献奖”和“博士来企创业奖”等奖项,先后有数十人获得高级轿车、高额现金等奖励。2007年企业上市后,对优秀
科技人员全部实行股权
期权制。对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张银堂、赵素芳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创优典型,集团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号召全体员工向他们学习。经集团推荐,
张永明被授予
山东省人才最高荣誉——“
泰山区学者”,张恒被评为省十大杰出青年和优秀共产党员。
只要是人才就受到应有尊重。集团建立定期交流、走访慰问、集体谈心等制度,倾听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集团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人才潜能得到最大释放,价值得到最好体现,充满成就感、归属感、自豪感。
发展历程
1、1987年2月22日,
张建宏董事长率38名“黄埔一期”赴济南化工厂学习,同时负责把化工厂的两套年产1200吨无水氟化氢转炉拆运回公司进行安装。
2、1987年7月1日,公司前身济南化工厂桓台分厂正式成立,同日,年产1200吨的“无水氟化氢项目”1、2号炉正式投产,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13万吨,规模、技术全国第一,并成功实现了异地建厂。
3、1993年5月1日,公司新引进的3000吨
二氟一氯甲烷项目一次投产成功。该项目的投产,开辟了公司主导产品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的新纪元。目前,公司绿色环保制冷剂产品规模已达30万吨,规模、技术居全球第一。
4、1993年12月,经市工商局批准,济南化工厂桓台分厂更名为“淄博东岳氟化学有限公司”,并于1994年10月27日举行了“95年淄博东岳氟化学有限公司经贸洽谈会暨企业更名挂牌仪式”,自此,东岳开始脱离济南化工厂独立经营。
5、1995年10月,进出口部在李树才、赵素芳率领下,拿到了东岳第一份直接出口合同,20吨“
氟硅酸镁”直接出口美国华实公司,东岳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目前,进出口业务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增长。
6、1996年11月18日,公司与
马来西亚新华联集团合资合作,成立
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1月28日山东东岳化工有限公司挂牌运营,标志着公司由乡镇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变改制成功。之后,东岳先后与新华联五次牵手合资合作。
7、1998年,东岳与
清华大学合作,双方联合成功开发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成为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绿色“环境标志”产品和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新替代物项目(SNAP计划)批准认可产品。2001年2月19日,集团董事长
张建宏和清华大学
朱明善教授出席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受到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东岳清华绿色环保制冷剂”荣获
国家技术发明奖。
8、2002年4月23日18时,3000吨
F4项目正式投产,结束了我国低档次、小规模生产的历史,项目投产后,公司先后进行了6000吨、万吨项目扩建,被列为国家重点火炬计划的2万吨聚四氟乙烯项目已于2006年9月投入生产,目前该项目已达3.5万吨规模,世界第一。
9、2004年11月,氟硅公司氯甲烷、氯碱、热电三大项目相继投入生产,拉长了公司产品产业链,同时,标志着公司筹备建设的氟硅材料产业园正式拉开帷幕。
10、2004年1月13日,张建宏董事长荣获首届中国石油和
化学工业风云人物殊荣。
11、2005年8月7日-8日,由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支持、
中国生产力学会、中华工商时报社主办,
中国中央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中国经营报、财经时报、中国质量报、香港大公报、国际商报等媒体单位以及
新浪联合协办的“
品牌中国—2005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评选活动揭晓。“东岳联
邦”品牌被评为“中国品牌国际市场竞争力奖”,张建宏董事长被授予“中国品牌国际市场十大杰出人物”。
12、2005年8月24日至25日,由公司承办、以“交流、竞合与科技创新”为主题的“2005中国氟硅材料发展研讨会”在东岳召开。
中国石化协会名誉理事长
谭竹洲、副会长孟全生,“中国氟硅材料工业协会”理事长
岳润栋以及来自有机氟、
有机硅化物业内的专家、各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对公司十一规划进行了咨询,对东岳未来发展提出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3、2005年11月2日,由淄博市政府主办的“东岳国际氟硅材料产业园招商暨新产品推介会”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香港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
吴小莉应邀担任嘉宾主持。这是公司首次以园区的概念向客户和社会展示公司的国际化形象和市场地位。
14、“东岳联邦”绿色制冷剂先后荣
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这是行业内第一个品牌双冠王,2006年9月6日,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名牌颁奖仪式。
15、集团列中国大企业集团科技竞争力500强第4位,跻身全国优强企业前列。2006年9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6年中国大企业集团科技竞争力500强排名,集团位居第4位。2010年,公司跃居
中国化工行业百强第25位。
16、2006年,经国家正式批准,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被国家批准设立,这是国内第一个氟硅材料专业园区。同时东岳园区被命名为“山东省专利园区”。为加快园区发展,市政府还成立了园区科技担保公司。
17、2006年5月12日,公司与日本
新日本制铁公司安尼普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在
淄博世纪大酒店隆重举行了CDM环保项目签约仪式。2007年2月1日,该项目建成投产。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被称为“
造林工程”。
18、2006年11月22日,国家人事部和省市人事部门在公司举行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仪式,公司被国家人事部正式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此同时,公司被
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
泰山学者”岗位。
19、2006年12月4日,东岳园区被科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18家“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之一,山东省独此一家。这18个园区在创新能力、出口规模、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均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20、2007年5月8日,
内蒙古自治区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1.5万吨AHF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东岳在外投资迈出重要一步。
21、2007年6月11日,中国氟硅材料协会主办了“东岳集团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东岳二十年为石油化工行业和氟硅行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就东岳今后发展进行了研讨。
22、2007年6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专程视察东岳,他说:“科技部就是要支持象东岳这样,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
23、2007年6月29日,集团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创建20周年庆典活动。中央部委及省市县党政领导,50多家国外著名企业、300家国内著名企业和高校负责人1000余人齐聚东岳,与东岳干部员工共庆节日。庆祝仪式上,举行了东岳研究院落成剪彩仪式。
24、2007年11月25日,集团30万吨有机硅项目一期工程成功投产拿出合格产品,创造了行业三个之最:建设时间最快、试车时间最短、产品质量最高。标志着集团正式向硅材料行业进军。2010年10月,二期投入生产,总规模达到20万吨。
25、2007年12月10日,集团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板上市。12月20日至26日,公司分别在总部、上海、
广州市、
扬中市、
温州市、武汉等地组织了总计700余名重要客户参加的上市庆祝酒会,在市场上反响热烈。香港上市使东岳国际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企业发展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26、2008年8月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到东岳视察。李源潮对公司“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的人才理念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对
张建宏董事长说:“你们为国家争光了。”
27、2008年9月26日,集团技术中心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确认为第十五批国家认定企业(集团)技术中心。
28、2008年11月,集团与
海尔、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胜利油田、山东电力、
青岛啤酒等24家企业被授予最高荣誉——“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功勋企业”。12月5日,集团再获“新中国60年山东百家领袖品牌”。
29、2009年1月1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到东岳考察。他盛赞东岳“一定能成为一个百年企业,成为中国的
杜邦、
巴斯夫、
拜耳集团。”
30、2009年6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以及省市县领导的陪同下到东岳视察,他充分肯定了东岳在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方面为国家氟硅材料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东岳集团研究院发表了十五分钟的重要讲话。温总理在讲话中说:“今天,看了东岳集团很高兴、很振奋,东岳作为民营科技企业,走的是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之路,大有发展前途,我们要予以重视、培育和支持。”
31、2009年9月22日,历时八年科研攻关和工程技术开发的东岳离子膜成功下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标志着我国氯碱离子膜实现产业化,保证了国家经济安全运行。图为离子膜生产现场。
32、2009年10月17日,被高度评价东岳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公司离子膜生产现场发表了鼓舞人心的重要讲话,他说:“祝贺同志们在离子膜研制中取得的成绩,你们在这个领域为我们国家填补了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你们不仅会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大家还要努力走在世界的前列!”。
33、2009年11月25日,张建宏董事长等214名复退军人荣获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殊荣,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34、2010年6月30日,东岳离子膜成功应用于万吨氯碱生产装置,标志着国产离子膜实现产业化替代、国产化应用,彻底结束了我国氯碱行业长期受制于人的历史。
35、2010年6月-7月,淄博市委市政府将张建宏董事长列为全市重大宣传典型,大众日报、鲁中晨报及市各大媒体对张建宏事迹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各单位纷纷以座谈会等形式学习张建宏董事长事迹。
36、2010年,DYR—3制冷剂喜获国际编号R439A,获得
国家技术发明奖优秀奖,并迅速进入市场,成为“国字号”替代主力军。
37、2010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照批示要求,组织离子膜国产化替代专题会议,听取了集团离子膜研发、进展、市场推广等基本情况汇报。国家发改委领导充分肯定东岳离子膜研发成功和国产化替代的重要意义,逐步形成了离子膜产业化替代的扶持措施和政策,称东岳为“国宝”级企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也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企业的发展目标、思路、措施和离子膜的市场推广应用措施。
38、2011年1月4日,集团下属企业山东东岳联邦置业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正式下发,标志着集团正式向房地产开发、销售业进军。公司正式着手开发的第一个项目为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区所属国家实验室和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及配套专家公寓。
39、2011年3月17日,国家商务部部长
陈德铭到东岳就科技创新、进出口贸易和国际合作进行调研,他希望东岳按照做一个世界级品牌公司的目标,放眼世界,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40、2011年3月,集团全氟离子膜入选《“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成果汇编》一书。此书由国家科技部、中组部、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解放军总装备部等11个部门共同编辑,书中精心整理了“十一五”期间近四百项重大科技成果。与此同时,东岳离子膜科研团队被国家科技部表彰为“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执行优秀团队”。
41、2011年4月,在
宁波市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氯碱论坛上,“十二五”氯碱行业规划技术路线图浮出水面,离子膜产业化应彡低汞触媒开发、氧阴极离子膜电解槽技术工业化应用被列为氯碱业“十二五”三大关键技术。
42、2011年4月,东岳全
氟化物膜工程技术研究团队受到国家科技部表彰,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43、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集团党委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9月,集团党委还被评为“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党组织”称号。
44、2011年8月17日,
明晟(MSCI)公布最新指数成分股变动,东岳集团(00189)跻身环球标准指数系列中国指数成分股。
45、2011年10月1日。集团集团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公租房一期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近1000余名职工搬入新居。公租房将成为公司稳定职工队伍、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
46、2012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集团全
氟化物膜项目荣获
国家技术发明奖,
张永明教授代表集团参加会议并领奖。国产全氟离子膜产业化后,在国家有关部门、
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国产化替代步伐加快,先后在上海氯碱、中盐化工、
鲁北化工、
江苏苏化集团张家港有限公司等8家氯碱企业成功应用,各项数据运行平稳,综合性能优于国外同类著名产品。国产全氟离子膜产业化技术的成功,使我国从世界氯碱大国向氯碱强国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因此决定在五年内淘汰出于战略安全仍保留的落后
石棉隔膜氯碱生产能力,全部改造成先进的离子膜氯碱装备,这将对我国产业增效、节能减排等产生重大意义。业内专家认为这是继
侯德榜制碱技术问世以来我国氯碱工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47、2012年4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在省市县领导姜异康、姜大明、刘慧晏、周清丽、王可杰、贾刚等陪同下来到东岳集团。贺书记先后视察了东岳氟硅材料产品展厅、东岳研究院实验室及全氟离子膜生产现场,听取了东岳集团张建宏董事长和
张永明博士科技创新、特别是离子膜研发和产业化汇报。他对东岳氟硅材料领域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特别是在离子膜等高端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给予高度评价。在了解到下一步膜材料产业化攻关和集团整体发展方向时,贺书记给予充分肯定,并愿意为东岳做一些支持工作。最后他称赞东岳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营企业,并希望东岳坚持自主创新之路,取得更多、更高自主创新成果。
获得荣誉
社会公益
2022年4月消息,东岳集团捐款1000万元,助力家乡桓台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