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仁
施今墨的嫡传弟子
李辅仁,男,1919年6月出生于中医世家,北京医院主任医师。中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素有“中医泰斗”之盛誉。曾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李辅仁,因长期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被誉为“当代御医”。
李辅仁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理论都有深刻认识。他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病探疾、遣方用药时博采古今中外医学药学研究之长,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医治疗内科、妇科学小儿科杂症,特别是老年性顽症的理论与方法。李辅仁于1939年拜京城名医施今墨为师,1941年毕业。同年,李辅仁参加天津市中医统一考试,获师字166号中医师证书,此后开始中医师执业生涯;1942年至1944年代理施今墨诊所的诊务,1944年在北京建立辅仁诊所,上午门诊,下午出诊。1950年,李辅仁参加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预防医学班,为首期学员。1951年,其参加抗美援朝急救训练班,结业后曾任传习教师。1954年11月,李辅仁正式进入北京医院中医科工作。2024年10月3日,李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李辅仁于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曾多次获得中央保健委员会颁发奖章,表彰其“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长期医疗保健和重大医疗抢救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获“中央保健杰出专家”称号。1998年获中央保健特殊贡献奖,2004年获中央国家机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4月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人物生平
李辅仁主任医师1919年6月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幼年曾读私塾,少年时一边在学校读书,一边随父兄学习中医,诵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诀》等中医启蒙教材及《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父兄诊务繁忙时还经常帮忙抄方。1939年,李辅仁拜京城名医施今墨为师,成为施老为数不多的入室弟子,并同时就读于施今墨先生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于1941年毕业。在此期间,他反复研读了《内经》《张仲景医学全书》《外台秘要》《医学心悟》《儒门事亲》等中医古籍,在施老左右侍诊、佐诊,经施老口传心授学习中医理论与临证。1941年,他参加天津市中医统一考试,获师字166号中医师证书,此后开始中医师执业生涯。1942年至1944年代理施今墨诊所诊务,1944年在北京建立辅仁诊所,上午门诊,下午出诊。1950年, 李辅仁参加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预防医学班,为首期学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急救训练班,结业后曾任传习教师;1952年经考试合格,获卫生部颁发的中字3215号中医师证书。1953年,李辅仁分别结业于中医学会主办的高级针灸班第四班、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进修学校第三班。李辅仁医师曾多次随施今墨名医来北京医院会诊,至1954年11月正式进入北京医院中医科工作,至今从事老年保健及老年病中医防治工作已半个多世纪。2024年10月3日,李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其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10月9日早8时30分在北京医院(西2门)大告别厅举行。
研究方向
李辅仁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理论都有深刻认识,但他颜师古而不泥古,主张中西医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治病探疾、遣方用药时博采古今中外医学药学研究之长,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医治疗内科、妇科学小儿科杂症,特别是老年性顽症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任职
李辅仁医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疗保健领域著名中医药学家。
主要成就
学术思想
顾护正气
由于增龄,老年人机体全面老化,逐步形成了五脏虚衰、邪毒充斥的局面,即正虚邪盛、本虚标实。其中正虚是内在基础,是导致各种老年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而邪毒是继发于正虚基础之上的,它总因正气的强弱而进退。其次,一些老年病是某种意义上的老年性生理改变,是伴随增龄必然发生的,其实质也是脏腑的逐渐老化、正气的日益虚损。所以正气是否充盛决定了机体是否衰老、衰老的程度以及老年病的进展状况。正如中医理论所言:人为本,病为标;正为本,邪为标;因为本,果为标。老年人长期与病共存,无邪几乎不能,但只要正气尚存,生机就在,人与病共存的状况就会继续下去,生命就能延续。若仅见邪实而一味祛邪或竭力治病往往收效不大,甚至伐害脏腑,适得其反。反之若正气得复,脏腑功能增强,疾病就会得到抑制,衰老也随之减缓。正所谓:留得一分正气,便有一分生机。因此,时刻注意顾护正气,维护脏腑功能,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是延缓衰老、维持生命的根本大法。
此外,在当今中西并存、以西为主的医学格局下,中医学必当发扬改善全身功能状态、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自我调节与自我恢复能力之长,避免去除直接病因、纠正局部病理变化之短。因此,扶助正气也是中医老年保健工作中的必然选择。
扶正与祛邪
疾病是正邪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因此疾病的治疗可概括为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以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朝有利于疾病痊愈的方向转化。扶正可增强体质,提高脏腑功能,有助于机体抗击病邪,排除病邪的侵害与干扰,即“强身可抑病”;反之,祛邪则能抑制疾病,减轻或消除邪气的毒害作用,有利于正气的恢复与保存,即“抑病可强身”。人的生命过程也可看作正气不断成长壮大、而后逐渐衰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外毒邪则是自然、社会及生命本身对正气的不断损耗、削弱与限制,邪正双方的斗争贯穿了生命始终。若邪不压正、正气存续,则生命存续;反之,邪胜于正、正气衰亡,则生命衰亡。故养生保健也可简化为扶正与祛邪两大方面:扶正使生命存续,祛邪以减少对生命的戕害,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扶正与祛邪虽然方法不同,适用病症与运用时机不同,但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是相反相成、相互为用的不可割裂的辩证关系。
治未病乃抗老防衰之关键
老年保健即抗老防衰,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此即某种意义上的“治未病”。对老年人而言,未病先防中调畅情志更需强调,因为避风寒、节饮食等早已深入人心。中医学把心与身、形与神视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很早就提出七情致病的理论,所以调身先调心,护形先守神,保持开朗平和的心态,排除私欲,宽容自信,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也是中医学养生的核心内容。而自卑抑郁、烦躁恼怒、患得患失、狭隘嫉妒、多愁善感等则致气滞血瘀,肝阳上亢,阴虚火旺内萌,阴血暗耗,形体羸弱,寝食难安,极易感邪患病,或病转缠绵,乃至恶化,加速衰老。老年人年老体弱,生活范围缩小,子女独立,极易陷入远离社会、孤独寂寞的境地,而引发抑郁焦虑等症。故须时刻体察老年人的心态变化,予以疏肝健脾、养心安神、平肝清心等药物治疗,并多与之交流沟通,进行心理疏导,达到又调形又调神、形神兼备的目的。
老年人的运动锻炼当强调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以锻炼后不感疲劳与不适为度,也不必将运动锻炼狭隘地理解为一定达到某个运动量,只要能通经活络、疏通气血、放松身心、愉悦性情即可。
老年人长期与病为伍,既病防变尤为重要。由于正气虚损,正邪交争多不甚激烈,故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分期也不明显,容易贻误早诊断、早治疗的最佳时机,令疾病纵深发展。如常见的外感病就是引发肺、心、肾等疾患的源头,最易导致高龄老人心肺功能衰竭。老年病病程长、恢复慢,缠绵难愈,甚至反复发作、逐年加重,使许多人丧失了治疗的信心与耐心,听任疾病蔓延。如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肾衰等均需长期生活调养,坚持治疗,缓解期也不能停止。所以在疾病早期、急性期不存苟且、侥幸心理,抓紧时机,积极彻底治疗;在疾病的缓解期、慢性期克服焦躁、厌倦情绪,坚持长期治疗,方能遏制疾病的发展与反复。所谓:不忽视小病引不出大病,不忽视急性病引不出慢性病,不忽视易治的病引不出难治的病。
主要作品
代表著作
参考资料
主要论文
参考资料
荣誉获奖
参考资料
李辅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2023-11-09
李辅仁医生资料.人民网.2024-10-07
哀痛!大师逝世,105岁.百家号.2024-10-07
第一届国医大师------李辅仁.微信公众平台.2024-10-07
..2024-10-07
李辅仁医生专业擅长.家庭医生在线.2024-10-07
北京医院.北京医院.2024-10-0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研究方向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学术思想
顾护正气
扶正与祛邪
治未病乃抗老防衰之关键
主要作品
代表著作
主要论文
荣誉获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