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白麻(学名:Poacynum hendersonii (
约瑟夫·道尔顿·胡克) Woodson),俗称“大花
罗布麻”,是罗布麻的一种,以其较大的花朵和鲜艳的颜色而闻名,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
蜜源植物。
白麻的花为大花,
花冠聚伞状,呈淡粉色;茎呈淡绿色,高通常约1至1.5米,最高2.5米;白麻的叶为椭圆形或
披针形,呈深绿色,背面灰绿,叶脉相对不如红麻明晰,外型酷似伞。
大花白麻是一种直立
半灌木,高0.5-2.5米,一般高1米左右,植株含乳汁;枝条倾向茎的中轴,无毛。叶坚纸质,互生,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顶端急尖或钝,具短尖头,基部楔形或浑圆,无毛,叶两面特别是幼嫩时的叶背具有颗粒状突起,叶片长3-4厘米,宽1-1.5厘米(最小的1.5 × 0.4厘米,最大的4.3 × 2.3厘米),叶缘具细牙齿;中脉在叶背凸起,侧脉纤细,扁平,两面均不明显;叶柄长0.3-0.5毫米,叶柄基部及腋间具腺体,老时脱落。圆锥状的
聚伞花序一至多歧,顶生;总
花梗长2.5-9厘米;花梗长0.3-1厘米;总花梗、花梗、苞片及
花萼外面均被白色短柔毛;苞片
披针形,长1-4毫米,反折;花萼5裂,梅花式排列,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5-4毫米,宽1-2毫米,内无腺体;
花冠骨盆状,下垂,花张开直径1.5-2厘米,外面粉红色,内面稍带紫色,两面均具颗粒状凸起,花冠筒长2.5-7毫米,直径1-1.5厘米,花冠裂片反折,宽三角形,顶端钝,长2.5-4毫米,宽3-5毫米,每裂片具有三条深紫色的脉纹;
副花冠裂片5枚,着生在花冠筒的基部,裂片宽三角形,基部合生,顶端长尖凸起;
雄蕊5枚,着生在花冠筒基部,与副花冠裂片互生,花药箭头状,顶端渐尖,隐藏在花喉内,基部具耳,药耳平行,紧接或重叠,背部隆起,腹部粘生在柱头的基部;花丝短,被白色茸毛;
雌蕊1枚,长3-4毫米,花柱短,长1-2.5毫米,上部膨大,下部缩小,柱头顶端钝,2裂,基部盘状,子房半下位,由2枚离生心皮所组成,下部埋藏在
花托中,上部被白色毛茸;胚珠多数,着生在子房腹缝线的侧膜胎座上;花盘肉质环状,顶端5浅裂或微缺,基部合生,环绕子房,基部着生在花托上。
蓇葖2枚,叉生或平行,倒垂,长而细,圆筒状,顶端渐尖,幼嫩时绿色,成熟后黄褐色,长10-30厘米,直径0.3-0.4厘米;种子卵状长圆形,长2.5-3毫米,直径0.5-0.7毫米,顶端具一簇白色绢质的种毛;种毛长1.5-2.5厘米;
子叶长卵圆形,与胚根几乎等长;胚根在上。花期4-9月(盛开期6-7月),果期7-12月(成熟期9-10月)。
大花白麻在东北、华北等地出现人工种植。有研究证明,新疆南部即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
塔里木盆地边缘、
孔雀河流域的野生
罗布麻是全国最优质的,其中
槲皮素含量是产于黄河流域的罗布麻的40倍以上,同时是产于新疆北部的罗布麻的15倍以上。
大花白麻不仅具有罗布麻的经济用途,其大而鲜艳的花朵和发达的腺体使其成为一种优良的
蜜源植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
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