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棘螈全长16公分左右,头呈扁宽状;背部中央脊棱显著,头及背部两侧有骨质嵴棱;身体颜色为棕黑色,只有泄殖肚孔周围、手足、腹面、趾端及尾巴下缘为橘黄色。琉球棘螈生活于林中,靠近耕作区一带较集中。在非繁殖期成年琉球棘螈喜陆地生活。白天隐藏于落叶、木或石块下休息。夜间或阴雨天外出
捕食,通常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昆虫及其
美国白灯蛾为食。每年的1月下旬——6月下旬为其产卵期,将卵产于静水岸边斜坡上的落叶或腐质土中。
琉球棘螈分布于中国的
台湾省。国外分布于
琉球群岛的
奄美大岛、
德之岛、
冲绳岛、及
渡嘉敷岛。有关资料显示,野生的琉球棘螈在中国台湾已经灭绝,应加强其他地区的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
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全长160 mm左右。犁骨齿列呈尖端向前的倒"V"
字形。头较宽扁,头背两侧有骨质嵴棱。躯干及尾基部背面较扁平,正背中央脊棱显著,分节或不分节;两侧较平,有与
肋骨相应的棱起,背侧疣下方有肋骨尖端支持,整个看来,形似窄长叶片。皮肤粗糙或较平滑。通身棕黑色,仅泄殖肛孔周围、手足腹面与指趾端以及尾下缘为橘黄色.
琉球棘螈生活于林中,靠近耕作区一带较集中。在非繁殖期成年琉球棘螈喜陆地生活。白天隐藏于落叶、木或石块下休息。夜间或阴雨天外出
捕食,通常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昆虫及其
美国白灯蛾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