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方位停车
驾照考试科目二的内容之一
侧方位停车是驾照考试科目二的一项内容。侧方位停车是在城市中越来越多见的情况,特别是在正规停车场车位逾见紧张时,很多地方都将原有的街道两旁划成停车位,成为“侧向停车位”。
以前的侧方停车,是用四根标杆立在地上,象征车库的四个角。车辆是否顺利进库停车,有没有碰到这四根标杆是标准之一。新交规实施后,侧方停车不再有标杆,全部采用地上标线的形式做车库边界。学C1驾照的学员,侧方停车的车位长度是车辆长度的1.5倍加1米。将车辆开至与前进方向平行的车库前方,然后向右后方倒车入库,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侧方停车入库没过库位边线的,都算通过。
考试标准
场地要求:
考试目的:考核机动车驾驶人将车辆正确停入道路右侧车位的能力。
操作要求: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车辆在车轮不轧碰车道边线、库位边线的情况下,将车辆停入右侧车位中。
考试标准:
(1)车辆入库停止后,车身出线,扣100分。
(2)行驶中车轮触压车道边线,扣10分。
(3)未停车于库内,扣100分。
(4)起步未开左转向灯,扣10分。
(5)中途停车,扣100分。
新规难点:无杆可辨认,且不能停顿。
练习技巧:没有了标杆作为参照物,要学会使用后视镜辨认标线。当右后视镜中看到车库左前角消失,方向向右打到极限继续倒车,边倒车边看左边后视镜,当看到车库底线完全露出后,方向盘回正,汽车往后倒车,继续看左后视镜,当左后轮快压车库左边线时,速再继续向左打死方向;,而后正常打转向灯驶出黄色方框标线即可。
停车要点
1.沿停车位慢速平行前进,当车后窗内出现1号杆时停车;
2.挂倒档、按一下喇叭、打右转向灯,准备倒车入位;
3.倒车时,当右侧后车窗小三角中心与1号杆平行时,方向向右1圈半,立刻看左侧后视镜;
4.左侧后视镜内出现4号杆后,方向向左到底,再看车头;
5.车头两侧位于1、2号杆中间,停车(方向不必回正,保持停车时的位置);
6.踩离合、挂入1档、打左转向灯、按一下喇叭,准备出车位;
7.车沿左侧前进,当右侧车盖头上的小后视镜到1号杆时,方向向右3圈,驶出车位;
8.当车头正时,方向向左回1圈,继续前行。
停车技巧
不同的考场,有不同的考试顺序,不过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移库前车子摆放的位置一定要靠近车库左线。
侧方位停车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
一是左右后视镜要调整,左边后视镜尽量压低,能看到左边的后轮就行。右边后视镜能看到车身即可。
二是车内后视镜要调整,要调整到抬头的时候可以看到车的后面挡风玻璃中间。
侧方位停车的技巧:
挂R档,慢慢松离合,车速一定要慢,当车子后门那个小玻璃,或是1号标杆(车库前面左边的标杆)到后轮的时候,踩紧离合,不能踩刹车,也不要停顿太久。当车子稳住后,将方向盘向右打一圈半,慢慢松离合让车子倒退,这时眼睛要注意看车内后视镜,当4号标杆(车库后面右边的标杆)对齐车子中间,踩紧离合(切记不能踩刹车),方向盘向左回一圈半,再慢慢的松离合让车子倒退,这时眼睛要看左边后视镜里的左后轮,当左后轮压到车库左线的时候,踩紧离合,将方向盘向左打一圈半,慢慢松离合让车子进库,这时要看前面也行,看左边后视也行,当车子在车库里的时候,踩紧离合,转脸看后面车尾到不到位,不到位就松离合继续退,到位的话就踩紧离合,踩刹车,换空档。侧方位停车考试结束。
实际运用
侧方停车12字诀窍:目测要准、打轮要快、行车要稳。
侧方停车时,首先目测要准―――无论停车位所划格子的长度如何,一定要让车尾先入才能顺利到位。生活中,很多驾驶员懒得把挡位推入倒挡,一看车位前后距离长,便右打一把方向,切进车位里,这种忽略车体宽度的错误判断,势必因车头右前轮即将触及路沿而向左修正。一般来说,要在距离前车左侧1米左右平行停车,然后倒车,当车的右侧A柱与前车的尾部平行时,将方向盘迅速向右打死。这时打方向的速度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车子进入的角度。接下来,看车的右侧反光镜,当你无法从右侧反光镜中看到后车时再将方向盘迅速向左打死,此时要特别注意车子右前角与前车左后角的距离。当你的车完全进入车位,并与前后车对直时再将方向盘迅速回正。顺利的话,再调整一下与前后车的距离就基本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要让车辆稳步移动。
操作要领
操作要领
①汽车挂低速挡起步,当驾驶人与③点对齐时,向右打转向盘。
②当汽车行进到车头位于③、④点的中间位置时,迅速向左转动转向盘,使车头转向道路左侧。
③当车头接近道路左侧边线时,迅速回转转向盘并立即停车。
④汽车挂倒挡向后倒车,当车尾接近车位(库)右侧边线时,将转向盘迅速向左打到极限位置。
⑤当车身两侧与车位(库)边线平行时,迅速回正转向盘并停车。
操作技巧
①坐姿要端正,这对于判断各个点位的准确性有着很关键的作用。
②驶入停车区域,尽可能靠道路右边停车,但不可压到黄色的右边缘线,以免倒车太靠后而压线!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考试标准
停车要点
停车技巧
实际运用
操作要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