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二级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20世纪60年代的自动化专业,70年代演变为计算机系,2002年1月重新组建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建设教学与研究并重的创新型一流工业大学,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2009年1月,学院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3月,学院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工电子2个教学实验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3个工程硕士领域。
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富有朝气的教职工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0余人,其中正教授9人,副教授25人,讲师52人,研究生导师35人,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约200人。
学院具有较强的学术与科研能力,学院拥有先进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有研发、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学科涵盖面广,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装备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应用软件平台,网络设备以及各类典型控制系统。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部省级重大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能力与规模位列江苏省省内高校前列。
学院坚持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为根本,注重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深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教育体系改革,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和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会认知、能做事、善合作、谋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下属机构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控 制工程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中心、计算机软件与网络研究所、数字城市与智能建筑研究所等教学与科研机构;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工电子等两个教学实验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或共享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五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以及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等两个工程硕士领域。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富有朝气的教职工队伍。据官网资料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100余人,其中正教授6人,副教授32人,讲师68人,研究生导师30余人,江苏省“333工程”优秀人才2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优秀人才4人,校教学名师、优秀课程带头人、优秀学术带头人、优秀学术团队等20余人。2010年,学院在读本科生约1190人,研究生300余人。
学科建设
学院学科领域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具有较强的学术与科研能力。学院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及扬子巴斯夫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特大型企业的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承担了特大型企业引进项目的核心配套控制工程项目,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也开拓了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先后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等一批奖项。
学院出版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逾4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百余篇次。继成功承办第二届亚洲软件基础研讨会(AWFS)后,学院又先后与多家国外知名企业联合组建南京工业大学—Eurontech研发中心,南京工业大学—TI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Wonderware软件中心;2008年学院与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联合办学,并与美国爱普瑞斯(Apprise Software)软件(亚洲)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南京工业大学—爱普瑞斯研究生创新中心。
所获荣誉
《软件工程》等11门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保持在较好水平,部分班级江苏省计算机二级通过率达到100%,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居学校前列;学院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涌现出大批获得国家、省级表彰的优秀学生,2008年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江苏省首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首届大学生软件新锐大赛以及江苏省普通高校非理科专业大学生数学竞赛等一系列竞赛中均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下属机构
师资力量
学科建设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