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袭波士顿》是由
彼得·博格执导,
马克·沃尔伯格、
凯文·贝肯、
约翰·古德曼、
J·西蒙斯、
米歇尔·莫娜汉主演的灾难片,于2017年11月17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聚焦于2013年发生的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讲述了在波士顿恐袭发生后,FBI和当地警方在102小时内全力缉捕真凶,阻止了犯罪分子下一步攻击行动的故事。影片改编自凯西·谢尔曼和戴夫·韦奇的书籍《波士顿坚强》。影片在北美地区的票房收入为319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为5220万美元,制作成本为4500万美元。影片获得了国家评论委员会的“聚光灯奖”。
故事发生在2013年4月14日,波士顿警察局警长汤米·桑德斯(
马克·沃尔伯格饰)在
波士顿马拉松赛比赛中抓获了一名嫌疑人,但未能说服戴维斯专员让他免于惩罚,第二天仍需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工作。在马拉松比赛期间,兄弟俄克哈尔和塔梅兰·特萨尔纳耶夫引爆了两枚炸弹,引发了广泛的恐慌。
波士顿恐袭发生后,警员汤米·桑德斯和幸存者、第一线应变人员和调查员一起追捕制造爆炸案的恐怖分子,以防他们再一次袭击。警方根据目击者描述及监控录像,迅速锁定嫌犯,经过102个小时的追捕,耗费了2550名警力,最终将两名歹徒逮捕归案。
该片由
彼得·博格、
马特·库克和乔舒亚·泽图默共同编剧,改编自凯西·谢尔曼和戴夫·韦奇的书籍《波士顿坚强》。
彼得·博格邀请与自己合作过多次的好莱坞演员
马克·沃尔伯格出演波士顿警员汤米,这也是片中唯一一位虚构人物,为保证影片能更加真实地还原恐袭波士顿的事件,彼得·博格亲自去拜访了在电影中出现的每位角色的原型,并花了许多时间与幸存者接触。
2016年12月22日,片方发布角色海报,沃尔伯格等五位主演亮相。2017年10月19日,片方发布定档海报,中国内地定档11月17日。10月24日,片方公布了一组人物海报。11月7日,片方发布终极海报。11月10日,片方公布了一组“震撼重现”特辑。
该片作为一部好莱坞式的主旋律影片,更像是一部群像戏,展现的并非只是“恐怖袭击”瞬间的事情,更多的篇幅用来表现罹难者、救援者和施暴者在此之前的生活轨迹。在叙事上,较好的还原了事件的原委。在情绪渲染上,弃了口号式的宣传方式,用人物的情感反差和一些小细节打动观众。(
1905电影网 评)
该片通过分线叙事的方式,拼凑出不同个体在悲剧发生前的生活轨迹。开篇平静缓慢的节奏让影片中段的爆炸显得格外惊人,不同个体命运在命运的戏弄下不得已产生交集,
波士顿城市群像也籍由此得到了强有力的塑造。欢乐与悲剧的两厢对比,在极为纪实的风格中,制造出强大的情感震撼。追捕凶手的过程则遵循着好莱坞式的强情节,不断通过强大技术的登场、不同调查群体的介入、追车火拼的叠加,让观众的神经时刻紧绷。导演聪明地避开了有关移民政策反思、
种族主义批判等可能会引起巨大争议的话题,动用包括镜头调度、饱满
配乐在内的一切手段,激发出波士顿全城动员,努力从劫后余生的悲痛中自愈的巨大正能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评)
该片采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大大提高了影片的紧张程度,让观众有亲历现场的感觉。《恐袭波士顿》之所以吸引人,还是它的真实性,影片中的很多细节都非常生活化,它没有刻意拔高调查机构和警方在侦破过程中的能力,不管是影片后面多名警察围捕俩罪犯,依然让其中的“弟弟”逃脱,导致一名警察殉职,还是在影片最后,大批警察涌来狙击藏在船舱中的罪犯等,整部电影中,警方从一开始的茫然无绪到后来的处处被动,都说明现实中侦破此类案件的困难程度,这也是该片值得让人思考的地方。(《
北京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