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女花
2009年虹影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好儿女花》是英籍华人女作家虹影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是《饥饿的女儿》的续篇。
作者以回重庆市参加母亲的葬礼为线索,一层层揭露母亲身上的谜团,也一步步解开自己婚姻的谜。
内容简介
母亲过世,六妹返回重庆家乡,在奔丧的三天,逐步揭开了她和她家族的历史。六妹出生在重庆嘉陵江南岸的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被排挤和孤立。在十八岁生日当天她知晓了自己的私生女身世,之后她开始浪迹四方。她先在北京一个文学院作家班学写作,1989年十月又转到上海市一所大学中文系读书,之后跟着学者丈夫移居海外,勤奋写作终赢得于国际文坛声名鹊起。但家庭遭变,自己的小姐姐插足二人婚姻,形成“二女共侍一夫”的尴尬局面。她身心破碎,也曾和他闹,也曾自杀过。她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提议她应该走出家,或许她可以重新找到自己。她听从医生的建议,给自己一次完全放松自己的度假,乘欧洲之星伦敦巴黎再到慕尼黑,与老朋友见面,欣赏美景,品尝美食。悉尼作家节,她从伦敦飞往悉尼,在那里,遭遇了真正的爱情,但这段异国恋最终无疾而终。后来,她离开伤心地伦敦,定居北京市写作,因为伦敦的别墅没有让她感觉到家的温暖,而北京的小房子让她觉得自己拥有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港湾。但在北京,她依然是孤独的,所有用品都只有一人份,房子里的家具也很少,她依然是一个心灵流浪者。她命运的转机是W的出现,他在她万念俱灰、无路可走之时拯救了她,让她伤痕累累的心灵有了休憩的地方,最终,她把自己托付给他,并有了爱的结晶。
创作背景
虹影在给母亲奔丧的过程中发现,母亲的很多秘密都是她以前不知道的,尤其她母亲的晚年并不是那样的幸福。而虹影也已然成为一名母亲。那时,虹影生父早已去世,而母亲的离世对她来说意味着生活的破碎,她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根源被切断,这种无根的焦虑以及身为人母的双重体验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力驱使她回忆被年少的她有意无意误读或者遮蔽的母亲慈爱的事实。
人物介绍
六妹(六六)
六六一直是叛逆的,十二三岁时,就处处逆着母亲干,让母亲发火。那时的她滥交男朋友,而且有意做给母亲看,要让母亲胸痹心痛,让母亲看到她是多坏的一个女儿。80年代,那个依然把性当成罪恶的年代,六六却勇敢而义无反顾地把自己交给那个在年龄上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历史老师,但给她带来的只是被抛弃的命运和肉体的堕胎。十八岁时,她得知自己的身份为私生女时开始自暴自弃,她频繁地出入各类地下舞会、染上抽烟喝酒等各种恶习、把恋爱当儿戏、离家出走、步入杜会后漫无目的而又若有所求地流浪。之后,六六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懈努力着:辞职、做一个流浪诗人、然后出国、结婚。。她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丈夫并没有给她幸福美满的家庭,给她的只是一个“性爱俱乐部”。“最终,她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接着,有了与一见钟情的P之间的情人关系,并拥有一段一生中无法再次拥有的时光。后来,嫁给了未正式离婚的意大利的W先生,并怀上他的孩子。
母亲
她生在乡下,从小就有主张,拒绝裹三寸小脚,被外婆体罚,饿饭,直饿到昏厥过去也不屈从。17岁时,外婆把她许给有钱人家做童养媳,她就在月黑之夜一个人逃走,逃到重庆市大城市。从此,母亲的所有际遇都和一段段连她的子女们都说不清的感情相关。在逃离的船上,英俊而又神采飞扬的袍哥触动了母亲的心,母亲和袍哥男人举办了婚礼,不久母亲怀孕,第二年盛夏里一个女儿。后来,母亲不堪袍哥头子的虐待,抱着大姐从家里逃出来,在嘉陵江边靠给船员洗衣服生存,遇上父亲,从1947年到1999年父亲去世。母亲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
生父
生父是个比母亲小十岁的男人,他在艰辛岁月来到母亲的身边,无怨无悔地帮助母亲。可是他在与母亲情之所至有了“我”之后,他的人生必然要面临很多改变:他背负着破坏母亲家庭和生下“我”这个一出生便会遭受唾弃的无辜生命的罪名,同是也被迫与母亲分开。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虹影的《好儿女花》中伴有鲜明的个体选择意识,女主人公十八岁离家出走、步入婚姻、情感纠葛与出国归国都是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伴随着女主人公意识的渐变与深化,体现着女主人公在社会中的角色变化。
《好儿女花》中的女主人公选择的自我意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由最初的“叛逆”个性为主导到最后的以“理性”为心态的意识转变。在阴暗的社会环境和尴尬的身份面前,六妹以反抗的姿态,做出了坚决的选择,开始了她的“叛逆”选择。“叛逆”成了六妹人生路选择的开端,也一度影响着她此后的人生重大选择。“叛逆”的选择意识背后带着浓厚的“私欲”满足。对于出国的选择,她主要是为了“离开这个从来就讨厌我伤害我的世界”。对于婚姻的选择,她更多的是想“找一个父亲一般的丈夫”而然,婚姻的失败,让六妹意识到了自己错位的情感需求,也让她在选择中采取更加谨慎和理性的态度。在对于丈夫与情人P的选择上,她最终以道德的“理性”压制住了情感的阀门,此时的六妹已经不能像之前的选择中义无反顾的追求自己的“私欲”满足,她的选择意识中掺进了道德和责任意识。与丈夫的和平分手、选择M成为第二任丈夫、决定生下女儿,这些对于她重大的人生选择都是她慎重考虑后的结果。对于母亲的重新认识,也是她理性的选择,她抛掉以往的成见,重新去发现和认识自己的母亲,重新审视她作为女儿的身份和自我反思,重拾母爱,让自己得到了情感的抚慰和精神的慰藉。
在情感“缺失”动力的驱动下,六妹不断地进行着人生选择。在亲情、爱情缺失下,她毅然选择了离家出走,试图以出走的方式来弥补这些缺失。而她的这一次出走也并不是对亲情的诀别,反而是对父爱母爱曲折的追寻过程,六妹最终的回归和重新发现母爱则是这一追寻的结果。六妹的婚姻选择存在着情感错位的表现,也就是她对父爱缺失后由无依靠感所带来的恐惧,让她不得不用爱情向亲情的转化来克服。同时,爱情的缺失也就在其转化为亲情的那一刻出现,她不得不继续弥补缺失的爱情,此后她遇到了P和M,并最终选择M来成为其一直渴望的稳定爱情寄托。母爱的一直缺失,让她选择重新审视自己的母亲,从不同人物那里获取母亲的生平,并反思自己作为女儿角色的失职。情感的缺失就这样以一股强大的动力一直驱使着六妹不断做出选择,并最终让她在情感弥补中获得了解脱和救赎。
艺术特色
在叙事上,作者一面设下悬念,一面引导读者慢慢去挖掘那些秘密。以母亲拾荒这个秘密的揭示过程为例,作者先从邻居王眼镜处听到风声,埋下怀疑的种子,继而追问马妈妈,本可顺利揭开,却又突然刹住;再问哥哥嫂嫂,更是疑虑重重;最后还是小说一开头出现的梅惠子讲述了真相,可见其结构上的精心安排。
《好儿女花》在材料使用上十分粗糙和随意。小说围绕母亲丧事几天中发生的事情展开,通过莫姨母、王贵香、梅惠子来补充关于母亲的一些往事,但这些往事都是在一个层面上的讲述,人物的世界并未因此层层剥开。故事由琐碎起,最后淹没在琐碎中。
作品评价
虹影以冷静的笔触,将内心的伤痛一点点晾晒出来,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很少有如此深刻触及内心问题的作品。
——华西都市报
《好儿女花》所揭示的事件、描写的人物,都显得大胆、泼辣,甚至“离经叛道”。
——银川晚报
虹影在作品中写到生活窘迫时自己的模样,这依旧是一种大胆。最为大胆的是,她用录音笔一样的笔调记录了世俗情状下的兄妹感情、母女之情以及周边人们的生活秩序。
——青岛日报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虹影,英籍华人女作家、诗人。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1962年生于重庆市。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读书。1981年开始写诗,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1991年移居英国。代表作有长篇《孔雀的叫喊》、《阿难》、《饥饿的女儿》、《K》、《女子有行》、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曾旅居海外,现居北京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作品评价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