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峰——
福州市的“后花园”,峰峦叠嶂、千峰滴翠,秀竹繁茂、鸟语花香,景色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自然美景北峰,自古以来备受游人喜爱。不说寿山瀑布景区小巧玲珑、形态各异、颇具特色的瀑布;不说泛盘日溪高山平湖、碧水澄泓、山色湖光、波光潋滟,令人心旷神怡;也不说日溪皇帝洞,以其峡谷峭壁、风雨桥和有惊无险的索桥,赢得游客的赞赏;只要翻开史籍资料,就会发现北峰的风光景色,在宋、明、清已不乏赞美之辞。
宗教文化从福州往日溪,到北峰岭头,有三岔路,一往日溪,一往
林阳寺。林阳寺,是
福州市五大禅寺之一,也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经历过多次兴废。前人有诗云:“鸡碑折断摩无字,瓦颓废踏无声”,“香积厨空山鼠占,放生池废野狐藏”,如实地记录了林阳寺的衰败荒废的景象。林阳寺仿
涌泉寺的布局重修,有天王殿、
大雄宝殿、法堂等三十多座建筑群,而且还在继续大兴土木,是宗教文化游的胜地之一。离林阳寺不远处,有座别具特色的玉佛园,依山势而建,结构新颖。巨大的白玉大佛坐在高高的山巅,蓝天为瓦,青山为殿,眺望逶迤不断的群山。当地人介绍说有云雾的时候,这里还是观云海,看日出的最佳之处。
天然文化石在前往日溪的途中,有个乡叫寿山,这里可以看到人们在山坡上山坳里矿洞中,开挖寻找石头。清有人赋诗:“天遗瑰宝生闽中”。所谓“瑰宝”就是产于寿山的、古人称之为可以让“他山之石皆卑凡”的
叶蜡石,因其产于北峰寿山,又叫
寿山石。寿山石的品种繁多,其中,
田黄石有“黄金易得田黄难得”和“石中之王”之美誉。据说
清朝历代皇帝在
天坛公园祭祀时,都要供上田黄石,既有取其珍贵,又有取其“福(建)、寿(山)、田(黄)”吉利之意。寿山石质地脂润,斑斓多彩,晶莹透彻,性软而韧,是雕刻的佳品。
寿山石雕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以前。如今,寿山已开辟了以
天然文化石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喜欢收藏的、喜欢猎奇的,到寿山领略石文化一定会有收获的。
畲族民族民俗文化到了日溪,这里不仅是北峰主要景点之一,而且一些村庄还是族主要聚居处之一,畲族民俗文化氛围浓郁。畲族妇女头梳“
凤凰冠”、插银钗、别银针,耳挂银饰品,上身着“凤凰装”,下身穿
短裤露膝腿裹红布条,身上还挂着丁当作响的银饰品,每一件东西都有美好的传说和含义。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畲族人的三件珍宝———祖图、祖杖和族谱。畲乡的许多传统节日活动,如
上巳节的乌饭节,夏至后几天的分龙,还有诸如皇帝洞等许多民间传说故事,绽放着民族民俗文化的奇葩。
朱子文化前往林阳寺的途中,得路过的一个村庄叫“石牌”村,据清《侯官县乡土志》记载说:“
朱熹曾经此地”;还有,明《闽都记》说北峰“前洋”村这个地名,是因为朱熹在这里讲学而得名的,本来是叫“贤场”,后因“贤场”与方言的“前洋”相近,久之就成了如今的“前洋”。朱熹,宋代理学家,教育家,字
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庆元年间,朱遭陷害,被罢官后,来
福建省讲学,所以朱熹的足迹遍及北峰山山水水,为我们留下很有特色的朱子文化旅游资源。除了上述的前洋和石牌的村名来历与朱子有关外,还流传着很多他的传说故事和古迹:据说
潘渡乡的
贵安村,是因为保护
朱熹而得名的;《
楚辞集注》的定稿润色是朱熹在日溪七里村养病期间完成的,同时还留下“溪山第一”赞美北峰自然风光的故事;还有当年,朱熹在北峰时,食在湾里刘里,宿在上山大王庙,经他住过的房间,每年的冬夏二季,虱蚤蚊绝迹,不知道是不是当真有这么一回事,若有兴趣不妨去探寻一下,亦不失为一种乐趣。令人遗憾的是北峰的朱子文化处于原始自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