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辛亥起义发生于1911年11月,是由同盟会重庆支部组织的一次起义活动。此次起义导致清政府在
重庆市及川东地区的统治结束,重庆独立,重庆蜀军政府随后成立。
20世纪初,随着清廷的腐败和革命浪潮的兴起,
中原地区的政治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1905年4月,重庆的公强会在积极筹备改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
1903年,
邹容的著作《
革命军》在上海出版,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尤其是激励了重庆的进步青年。在此背景下,公强会加快了传播资产阶级新思想的步伐,宣扬革命理念,使得革命思想在重庆地区广泛传播。公强会的核心力量逐渐形成了一支
重庆市资产阶级革命派。
1906年,公强会成员
杨庶堪与
朱之洪改组公强会,成立了同盟会重庆支部。这一支部在全国五个同盟会支部中占据一席之地。
1911年9月7日,
四川省总督
赵尔丰制造了“成都血案”,这一事件成为了四川保路爱国运动转变为武装起义的关键节点。同年11月中旬,重庆城里气氛紧张,同盟会会员
夏之时率领的龙泉起义军逼近城市。杨沧白等人与龙泉山起义军取得了联系,并制定了起义计划。他们推选杨沧白为主盟,其他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包括联络、武器装备、文书起草等工作。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其中,防军则秘密等待命令。
11月21日,同盟会重庆支部向清政府的地方行政机关发出通牒,要求他们在第二天上午前往朝天观议事。如果未按时到达,将面临强制行动。由于当时四川总督
赵尔丰已经退缩,
重庆市的
清代官员不敢违背民意,因此准时出席了会议。
11月22日,
杨庶堪带领众人在朝天观举行了市民大会。现场气氛庄严,参与者手持各种武器,展现出强烈的反抗意志。重庆
知府钮传善在看到这种场面后,感到恐惧,最终交出了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