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衰减
距离衰减
距离衰减规律的实质是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地理要素间的作用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衰减(英语:distance decay)是一个地理学术语,描述了距离对文化或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距离衰减效应表明,两个地点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它们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一旦距离超出了两个地方的活动空间,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会开始减少。
数学模型
距离衰减律可以视为一种平方反比定律
其中I是相互作用,d是距离。实际建模时,通常会调整原始模型的参数以适应具体情况。
其中常数A是垂直拉伸因子,B是水平方向的位移(以便让曲线在y轴上有截距,不会出现无穷大),k是衰减的幂参数。距离衰减函数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负指数。
除了对函数的参数进行拟合以外,也可对距离衰减函数增加截断值(阈值),例如指定超过某个距离,则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直接降至0;或者指定在某个距离范围内,相互作用强度为一个固定值,不随距离减小而继续增大。
应用
距离衰减影响着城市结构和人类活动,尤其在市中心,其作用明显。它可以代表随着与中央商务区(CBD)中心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的各种事物,例如:
此外,距离衰减也影响着迁徙的决策,使得移民倾向于就近寻找目的地。随着交通和信息及通信技术的进步,例如电报、电话、广播和互联网相继问世,距离的效应正逐步减弱,出现了时空收敛(或称时空压缩)的趋势。不过也有与之相反的例外情况,例如铁路废线。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数学模型
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