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参(学名:Conium maculatum):又叫芹叶钩吻,是
双子叶植物纲、
伞形目、
伞形科、
毒参属的一种植物。分布在欧洲、
北非、
北美洲、
亚洲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7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林缘或农田边。在我国产于新疆,
欧洲、亚洲、北非和北美洲也有分布。
它全草均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最毒。由于毒参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所以它对呼吸系统的
肌肉痉挛性疾病,如
百日咳和气喘有治疗作用。
二年生草本,高80—180cm;根圆锥形肥厚;茎中空,分枝。叶片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卵状
披针形,长1—3cm,边缘羽状深裂;茎生叶有叶鞘,基生叶仅有叶鞘。
复
伞形花序生于茎和枝顶端呈聚伞状,伞幅10—20cm;总苞片5,卵状披针形,小总苞片5—6,卵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20—20朵。果实近卵形。花期7-9月。
全草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最毒。有毒成分主要是多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毒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是挥发性的液体,在植物干枯过程中生物碱逐渐消失,因此成熟的干燥植物危险性较小。
毒参具有令人厌恶的鼠臭味,一般牲畜不食。动物中毒大都发生在春天,因食入混有毒参幼苗的牧草而引起的,鲜草对马的致死量为1800—2250g,牛为4000—5000g。动物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扩瞳、呼吸加快、行走困难(特别是后肢)、脉搏先慢后快而细、体温降低、
昏迷,最后由于呼吸中枢麻痹窒息而死。
毒芹碱是代表毒参主要毒性作用的生物碱,1827年首次分出,1895年Wolffenstein确定了结构。毒芹碱为无色的碱性抽状液体,在光和空气中暴露则变黑并聚合。毒芹碱对人中毒的致死量为60-120mg,主要作用以运动神经末梢麻痹和脊髓麻痹为主,表现为虚弱无力、昏昏欲睡、呼吸弱而慢,最后因呼吸停止而死,还可能出现
失明日。
毒芹生物碱对
小鼠的急性毒性见92—2。
中毒症状表现为骨骼肌的自发性收缩,四肢阵发性和强直性
肌肉痉挛以及全身抽搐,呼吸先兴奋后抑制,发,麻痹,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并常有
尿频、眼球突出。马中毒有恶心、磨牙、呼吸加快和呼吸困难、肌肉抽搐(先后肢)、行走困难、体温降低、脉速。牛有流涎、便秘、深度
昏迷、呼吸快、有时
便血。羊有腹胀、迷乱、散瞳、后肢拖行、痉挛死亡。不同动物对
毒芹碱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如蛙、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分别为1200mg/kg和40mg/kg,因呼吸麻痹而死。对妊娠中的母牛给予毒芹碱1.5ml/天,所产牛犊有先天性的畸形,如腕关节、肘、脊背弯曲。
毒芹碱具有复杂的中枢和外周作用,主要作用于脊髓,从而阻断脊髓反射;对植物性神经节先兴奋后抑制,大剂量刺激骨骼肌,导致神经肌肉接点的阻断。Sampson等认为毒芹碱是通过颈上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点来阻断传导的。
根据对蛙神经肌肉连接点作用的研究,发现它开始降低终板电位的幅度,然后引起膜的去极化,对猫的脊髓产生抑制和兴奋作用,抑制作用是通过降低单突触反射和增强对强直后电位的抑制达到的,而兴奋作用类似土的宁。
由于毒参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所以它对呼吸系统的
肌肉痉挛性疾病,如
百日咳和气喘有治疗作用。
主要有毒成分是
毒芹碱(coniine)(92—4),其次是毒芹侧碱(coniceine)(92-8)、
甲基毒芹碱(N-methylconiine)(92—6)、羟基毒芹碱(conhydrine)(92—7)、伪羟基毒芹碱(pseudoconhydrine)(92—5)等生物碱。叶内含另一生物碱N—甲基伪羟基毒芹碱(N—methylpseudoconhydrine)。根中还含有镰叶芹(falcarinone)、二氢镰叶芹酮(dihydro-falcarinone)、镰叶芹醇酮(falcarinolone)以及多种
香豆素类化合物,如
甲氧基欧芹酚(osth01)、
佛手柑内酯(bcrgapten)、
欧前胡素(imperatorin)、
异茴芹素(isopimpinellin)和
珊瑚菜素(phellopterin)。果实内含有佛手柑内(77—19)和
花椒毒素(xanthoto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