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虏伯大炮英文名是"Krupp Gun",利用的是螺丝拉火引火管,这是一种摩擦点火装置,通过从炮闩后部的火门管拧入铜丝圈来点燃
发射药,从而启动发射过程。
克虏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受到国家最高当局的垂青,恪守时间、遵从纪律、执行命令是这个家族的传统,阿尔弗雷德·克虏伯(1812年4月26日-1887年7月14日)是德国实业家,他被誉为火炮大王,这一称号源自于他生产的大炮对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的重要贡献。
克虏伯大炮口径约280毫米、炮管长11.2米和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弹3000米内可穿透65.8mm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克虏伯大炮的成功也体现在
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凭借120门克虏伯后膛钢炮击败了
法军,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普法战争的胜负实际上就是在“克虏伯大炮”的轰鸣声中决定的。
火炮介绍
克虏伯大炮的名声在近代世界上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而在中国的名声尤大。钢铁大炮伴随着KRUPP这个外来词进入中国后,沿袭以往对火炮命名的方法,中国人给了这种火炮一个非常威武的名字——克虏伯,字面上看起来级别要高于以往的XX大将军。对于这个词翻译之妙,实在可以在中国翻译史上大书一笔。克虏伯在中国的出名主要当然不是它妙之又妙的译名,而是那一尊尊钢铁后膛大炮。曾经,克虏伯大炮几乎就是中国海防的代名词。
发展沿革
历史起源
位于德国埃森的克虏伯公司最初不过是个小小的铁匠铺,干些打铁之类不起眼的小买卖,传到老克虏伯手里时,只有三间茅草屋而已,后来老克虏伯创造出了“罐钢”,又用这种性能极好的钢造出了优良的后膛钢炮,克虏伯至此才名扬四海,
李鸿章对于这个从三间茅草屋起家的德国人佩服有加,称其为“有大本领人”,屡屡喜欢跟洋务企业的总办帮办们摆摆龙门阵,讲讲克虏伯发家史,言下之意就是希望他们也能变成中国的克虏伯。
传入中国
爆发于十九世纪的
普法战争,奠定了
普鲁士王国在欧洲的强国地位,也为普鲁士建立统一的
德国铺平了道路。因为这场战争,
克虏伯工厂里雇工人数激增,工厂规模成倍扩展,厂房里加班加点赶造
火炮军火,伴随着前线轰隆隆的炮声,老克虏伯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一向对
法国人看法不是很好的
李鸿章,目睹了普鲁士大军用克虏伯火炮打败法国鬼子后,更是对德国青睐有加,从那以后,中国陆军开始学习德国,军火采购的中心也逐渐移向了德国,到后来甚至
海军舰船也改为向德国订造,定远号、镇远号、济远号都来自德国,而舰身的大炮都来自克虏伯公司。
1866年6月27日清政府第一个外交使团访问了
德国。得到了
克虏伯热情的款待,这种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尊重,给清使团带来了极大的好感,另一面德方又表示无意侵略中国,多方考虑后
李鸿章在 1871年购买了328门克虏伯大炮。
瑞乃尔、李协、
汉纳根等一批 德国军事教官指导
淮军操练炮法。并与克虏伯公司谈判只有克虏伯方肯为华军事培训,中国才肯继续采购。1876年第一批派往德国进行军事培训的淮军有7人。1888年李鸿章又从
天津武备学堂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前往德国留学。其中一名学生就是
段祺瑞。所以后世传说
中日甲午战争时淮军不会瞄准实属杜撰。
戊戌变法后,李鸿章周游世界,特地到克虏伯公司进行实地参观,见到了当作厂史陈列馆保留着的三间茅草屋。这位凭着开花大炮起家的近代中国政坛的重量级人物,和那位
德国“有大本领”人会晤时是个什么情景,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此时的
李鸿章是否还会想起他在
洋务运动初起时的万丈豪情,以及对中国的克虏伯们的殷切希望?
在欧洲早已威名赫赫的KRUPP
火炮开始一尊接着一尊地飘扬过海运到中国,成为了中国国防的骨干中坚,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庚子之役等中国近代的重要战争中随处可见克虏伯大炮的身影。及至到了民国建立,已经在中国的国防战线上服役了几十年的克虏伯大炮老当益壮,依然活跃在军阀大战、抗日战争中,八一三淞沪大战中,吴淞炮台上的国军士兵就是操着克虏伯老炮在抗击日军,克虏伯大炮质量之好可见一斑。
战后复苏
德国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他经历的第一次人生痛苦∶德皇告别
埃森,
协约国来拆工厂,父亲被宣布为战犯(未遭监禁),
魏玛共和国成立,工人起义并占领埃森,法国人占领鲁尔区......童年时代这些精神上的侮辱成了他日后死心塌地效忠于希特勒的原因。
战后,克虏伯家族仍然一心发展家业。他们设立新公司,建立新工厂,买进新煤矿。产品主要销往
苏联。不久,在德国参谋部的要求下,克虏伯家族秘密参加了德国的重新武装,1926年制造出第一批装甲车,两年后恢复生产大炮。
这时,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已经成年,作为长子,他拥有家族继承人的一切权利。在胡格尔别墅中,他独自住着一层,身边有5个仆人。他在大学攻读物理和
化学,并且在
德累斯顿银行见习过。
1930年,他加入德国纳粹党,第二年成为
党卫军成员。他把
阿道夫·希特勒看作洗雪1918年耻辱、复兴
德国的主要人物。1936年10月1日,29岁的克虏伯被正式任命为负责重整军备的副经理。1939年他接替父亲执掌克虏伯帝国的大权,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时代开始了。
随后5年中,他尽心尽力地扮演着第三帝国军械师的角色。战争爆发 之初,他在胡格尔别墅附近又建了一栋小楼,周围布有铁丝网,有武装哨兵把守。每天上午9时整,他乘车到达这里,工作到深夜。办公室挂着希特勒的肖像,下面写着“同元首在一起,直到胜利!”他独自一人在里面工作,晚上一边喝威士忌,一边抽骆驼牌香烟。陪伴他的只有仆人,没有朋友。如果不在这里工作,他就周游
德国侵占的
法国、
乌克兰、
波兰、
荷兰、南斯拉夫等地。他赞成没收被占领国家的工矿企业,因此又控制了许多矿山、
高炉。到1943年,克虏伯帝国直接或间接雇佣的人员已达20万,为
德国联邦国防军制造
大炮、装甲车、坦克、潜艇和各种轻武器。
二战之中
战争开始后,克虏伯工厂的德国工人上了前线,代替他们的是来自
欧洲各国的战俘,其中苏军战俘就达1.5万。从1943年起,克虏伯又开始大量使用遭流放的犹太人,在集中营附近建造工厂,战争结束时,“克虏伯奴隶”多达10万人。这些人的处境悲惨,在埃森,他们是在钢鞭的抽打下去上班的,即使有盟军飞机来轰炸,他们也不能离开工厂......在后来的
纽伦堡审讯中,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对此供认不讳,他还大言不惭地对审问他的人 说∶“在克虏伯家族的巨大遗产中,这间囚室是属于我的那一份儿。”
他于1948年被判处12年监禁,罪名是“反人道、掠夺被占领地区和阴谋反对和平”,他的工厂则交由英军接管。
美苏冷战开始后,
美国和
英国想重新武装
德国,“使之成为新的利剑”,克虏伯因此又成为这种新的“现实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1月31日,克虏伯跟60位囚犯一块被释放。他在监狱中待了不足4年。
东山再起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一回到埃森就重整家业。1952年10月,他跟占领当局签订协议,解决了克虏伯公司的命运问题。他的所有重工业、矿山和钢铁生产企业都转让给一个公司,由它负责出售;克虏伯则保留在造船、卡车制造和
机车制造部门的股权;作为对其出让产权的补偿,克虏伯获得补偿金2.5亿法郎。
不出10年,克虏伯帝国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员已多达11万,年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身
欧洲十大企业之列,经营范围包括造船、成套设备、桥梁建筑、化工、纺织、塑料、水处理、炼油和核反应堆。
后续结局
克虏伯帝国的复兴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战后欧洲涌现出一大批受美国经济思想影响的新型企业家,过去的一套落伍了,克虏伯帝国末日的钟声已经敲响。
到60年代中期,克虏伯集团共欠下263家银行共计10亿美元的债务,它陷入了无力偿债的境地。
1967年,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几年之后,克虏伯集团垮台了。不过,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没有亲眼看到这个结局,他于1967年7月30日在埃森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