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齿龙(Vulcanodon,意为“火山牙齿”)是一种早期
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非洲南部。火山齿龙是植食性恐龙,身长约6.5米,前肢第一指有大型指爪。火山齿龙的化石发现于
津巴布韦(目前是津巴布韦)的一处火山灰。
火山齿龙身长约6.5米,科学家猜测它们的头很小,脖子很长;嘴里长满钉状牙齿,没有
臼齿,所以会吞下一些小石头帮助消化。从找到的身体骨架来看,它们的胃很大;四肢又粗又短,行动缓慢;尾巴长而粗,有助于保持平衡 。
火山齿龙挺直的腿相当粗壮,像坚实的柱子一般支撑着庞大的身体。火山齿龙前脚的第一趾上长有长而尖的爪子,脚上其余的趾头则相当短,几乎呈现出“蹄子”状。或许这个非凡的尖爪就是它击退猎食者的锐利武器。
火山齿龙与其在侏罗纪后期统治世界的同类一样,属于
蜥脚下目中的长颈恐龙。它的饮食习惯也和其他
蜥脚类恐龙一样,完全是以吃植物为生。它主要吃的是当时最普遍的
羊齿类植物。古生物学家推断它和大部分同类一样,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进食或寻找食物上。
火山齿龙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的第一块化石发现于火山附近的岩层中,名字的意思为“火山牙齿”。在火山齿龙发现地附近,人们发现了数颗短刃状牙齿,曾被认为是火山齿龙的牙齿。所以当时有人推断火山齿龙是种杂食性的
原蜥脚下目。而最近一些研究发现那些牙齿可能是一些肉食性恐龙的,很有可能是在袭击火山齿龙的时候留下来的 。
三叠纪末期至侏罗纪早期的非洲仍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当时的
北美洲、欧亚大陆、
南美洲、非洲和
印度都连在一起。那时,非洲大陆上演化出了一种新的恐龙,这种恐龙就是最早期的火山齿龙。
火山齿龙首次在1972年于非洲南部的
津巴布韦被发现,并在同年被定名。最初,由于在发现地附近发现了数颗短刃状牙齿,曾被认为是火山齿龙的牙齿,因此火山齿龙被认为是杂食性的
原蜥脚下目。然而,这些牙齿现已被发现可能属于
兽脚亚目的未鉴定属,该
兽脚类恐龙可能以火山齿龙为食。火山齿龙可能是基础
蜥脚形亚目与
蜥脚下目之间的遗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