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国禅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镇龙须山麓,为
禅宗思想圣地青原山的重要
伽蓝之一,是香客云集的宗教旅游胜地。始建于唐,初名长兴寺,唐太和二年(828年)改为长兴禅院,
赵恒大中祥符2年(1009年)改称资国寺,几经兴衰,唐、宋、明、清均曾重修。
寺院座西北面东南,依次为山门、功德池、钟鼓楼、
大雄宝殿,殿内大佛高约6米,为江西第一大坐像铜佛。2000年重修了雄伟气派的山门及围墙,2002年重建了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和
如来佛祖(铜像)
十八罗汉安。此后,又修复了清光绪年间的地藏殿,建成了天王殿、大悲楼、滴水观音、兜率阁、千手千眼
观音殿、天冠
弥勒佛阁等建筑。寺院香火日益兴旺,年香客和游客10余万人次。资国禅寺在佛教各类文献、地方志中有大量记载,而且在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的名胜古迹。其中有唐宋时代刻凿着缠枝莲纹青石柱墩近十尊。景观有香炉峰、翠映鹅公之岭(鹅公岭)、仙人之岗(仙人岗)、合派之泉流(合派泉)、偏风亚眼(亚眼池)、风起传音(万松坪)、林鱼峰、龟蛇门、红架裟石、狮象关、法雨塔及
普同塔寺院等。
资国寺座落在
吉安县梅塘乡土坊村委会的龙须
山麓,坐西北面东南,原名为“长兴寺”,
赵恒大中禅符二年(公元1009年)改现名,历史1200多年。
在长兴寺之前,这儿有个小寺叫永兴寺。据《江西通志·胜迹略》载:“‘永兴寺’在庐陵县安平乡(1985年改名为梅塘乡)。”有关资国寺的真实来历,后人都是依据宋《周必大游记》:“资国寺之开山祖为曹溪六祖之弟子法登。”法登为
青原山开山祖行思(公元660—740年)之弟,
李豫大历(公元766—779年)来此隐居。而其兄
行思则于
李隆基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从
韶关市曹溪山南华寺来青原山开辟佛堂。因此,资国寺的创建时间仅从唐代宗大历算起,这样就较青原山晚了几十年,迄今1200多年。但民间仍流传着“先有资国寺,后有青原山”的说法。该县志中还载:“资国院(寺)在平安乡(今梅塘乡的故称)龙须山麓。
李晔时(公元889-903)敕建。
明朝嘉靖间(公元1522-1566)废。国朝(
清代)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眉庵秀禅师(清初高僧、净居寺方丈)重建。十六年(公元1657)火焚。十七年(公元1658)复建。
康熙帝二年
癸卯(公元1663)僧开一复构塔院及法堂。”
法登在此建寺庙后,初名为法云禅院,后在山坡上发现
李世民御赐的“永兴寺”匾,便请
李豫改赐为“长兴寺”。
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长兴寺”改名“长兴禅院”。
赵恒大中祥符二年改“长兴禅院”为“资国禅院”,迄今世人称之为“资国禅寺”。
资国禅寺屡毁屡建。长兴寺时期有僧尼三百余人,一时香火鼎盛。宋亡,爱国词人
刘辰翁不愿为
元朝官,挂印归隐家乡资国禅寺内,在乡人的支持下在寺的左侧辟“二都书院”(当时栗塘、裴家等为四十一、四十二都,故名)。他在这里边讲学边著书,其诗词《须集词》、《须溪诗》、《须集文集》就是在此完成。元末明初由于战争不断,香火不旺。当时寺内主持为人性贪,趁机卷走寺内财产,遂使众
僧衣无着落食不饱腹,众僧纷纷离寺而投奔青原,二三十年内寺内空无一人。后来,又由青原山重新委派长老,重开业门。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寺中珍藏的
佛教经典遭焚化所存无几。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不知是天火还是人为,一场大火将资国禅寺化为灰烬。从嘉靖到
顺治帝福临登基,资国禅寺沉寂了一百多年。由于乡人强烈要求恢复资国古刹,由青原山净居禅寺长老派人募捐,并于清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派眉庵行秀禅师负责重建,刚建好寺庙,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又遭一场大火。顺治十七年复建。
康熙帝二年
癸酉(公元1663年)由主持开一大师复建塔院及法堂,但其规模远比唐宋小了不少。至清光绪二十五年,由乡人捐资重修寺门及右侧的地藏殿及修左侧的“二都书院”。
民国后,来此修行的和尚不少是
中国国民党的军人。解放后
资国寺内僧人不多。由圆通和尚为当家师,四川重庆人。由于人手不多,圆通师傅年纪又大,乡人来此截梁木、楼木,使二都书院一侧全部倒塌,很大一部分财产散失民间。1958年此地曾辟为
农业中学。文革时,寺内菩萨全毁,
大雄宝殿亦将倒塌,仅于1968年整修一次。圆通师傅逝世,寺庙欠缺管理,所有楼木器材、瓦枋全为他人所窃,大雄宝殿及禅师室全部倒塌,资国寺又处于断垣残壁。
改革开放后,梅塘乡经济不断发展。在政府的重视和社会信徒的捐助下,由
青原山委派僧人重修了雄伟气派的资国禅寺山门及围墙;重建了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新建了客堂、禅堂、大悲楼、弥勒殿、天王殿等,耗资2000余万元。不久的将来,这座气势恢宏的千年古刹将重现在游人面前,成为赣中旅游圈中又一新景点。 1982年,
吉安县在
文物普查中将资国寺列入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青原山净居寺方丈、当代高僧体光大和尚,应吉安县、乡有关人士的邀请,亲临资国寺考察,惜其历史悠久、环境幽静和在佛教史上的地位,遂发心重兴资国寺,派出数名有道僧人,入住资国寺,并在地藏殿内供佛续香,礼拜诵经,作好复建该寺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吉安县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将原有保留下来的建筑物及1500余亩的土地、山林一并划归资国寺僧团管理。体光大师开始募集巨资,先后构筑了山门。占地面积逾千平方米的
大雄宝殿也已建成,新建的大雄宝殿,通高21米,二层重檐,挑角
歇山顶。金碧辉煌的
琉璃瓦掩映在
松柏翠竹之中,显得分外庄严华丽。一座昔日具有九殿十八堂的佛教大
伽蓝,不久也将重现龙须
山麓。
资国寺不仅在地方文献中有详尽记载,在寺内现还保存着不少文物古迹。其中有唐、宋时代刻凿缠枝莲纹、莲瓣纹青石柱墩近10尊。有光绪癸已(公元1893)刻镌的青石“地藏殿”、“地藏阁”石刻2方。有
香炉峰、木鱼峰、翠映鹅公之岭(鹅公岭)、仙之岗(仙人岗)、合派之泉流(合派泉)、偏风亚眼(亚眼池)、万松平(风起传音)、龟蛇门、狮象关、架裟石、法雨塔等。在万松坪东边,解放后还在该处筑了一座近百亩的大水库,为资国寺新添了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