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资料译丛》为季刊,由
福建省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主办,创办于1957年。该刊主要译载外国著名学者有关亚太及东南亚地区各国政治、经济、历史、华侨华人等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有价值的学术资料,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该刊拥有较雄厚的编辑力量,在其编辑部成员中,四名具有正高职称,两名有副高职称。
自创刊以来,该刊曾译载
英国华侨问题研究权威、
伦敦大学教授帕赛尔(Victor Purcell)的《东南亚的中国人》、《第二次大战期间(1939-1945年)的马来亚华侨》;
美国东南亚研究专家、康奈尔大学教授
昆廷·斯金纳(G.W.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的《泰国华侨社会:历史的分析》、《泰国对华侨的同化政策》;
苏联东南亚华人研究专家西莫尼娅(H.A. CИMOHИЯ)的《东南亚各国的中国居民》;英国东南亚经济研究权威卡德(W.J.Cator)的《中国人在荷属东印度的经济地位》;世界著名汉学家、
德国的
夏德(F.Hirth)和美国的柔克(W.W.Rockhill)合著的《赵汝适「诸蕃志」注释》;
法国东南亚问题专家、巴黎大学教授罗伯铿的《中国人和马来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支那的中国人》;原
香港大学校长、现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董事局主席
王赓武教授的《东南亚华人认同问题研究》;日本贸易振兴会会长、长崎大学教授须山卓的《华侨经济史》;
日本华侨史研究权威成田节男的《华侨史中的契约工人》;日本历史学家岩成生一的《下港(万丹)唐人街盛衰变迁考》;越南国家社会科学院中国问题专家
明峥的《越南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成立》等世界学术名著,而且该刊所译载的上述有些名著在当时属世界最早的中文译本,因而具有广泛的影响。
此外,近年来
澳大利亚亚德雷德大学的
颜清湟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的包乐史教授、日本亚洲研究所的游仲勋教授等世界著名学者都授权给该刊翻译发表其名著,如颜清湟的《清朝对华侨看法的变化》、《1893年以后清朝对归国华侨的保护》、《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阶级构成和社会地位变动》;包乐史的《1619-1740年的巴达维亚:一个华人殖民城的兴衰》、《头家的遗言----荷印初期巴城华商杨昆传略》;游仲勋的《东南亚的华侨、华人财阀》、《华人经济网络的潜力》、《亚洲经济的跃进与华人经济》,等等。
曾大量引用该刊所译载著作、论文、资料的学术著作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史》(林远辉等著)、《
菲律宾华侨史》(黄滋生等著)、《印尼华侨史》(李学民等著)、《华侨华人史研究集》(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丛书之三)、《
东南亚华侨史》(朱杰勤著)、《华侨华人问题论文集》(
陈碧笙选编)、《世界华侨华人经济研究》(萧效钦主编)、《广东省志·华侨志》(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委员会编)、《从东盟到大东盟----东盟30年发展研究》(
王士录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