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休
高丽王朝大臣
李承休(1224年—1300年),字休休,号动安居士,京山府嘉利县(今韩国庆尚北道星州郡)人,高丽后期大臣、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育有三子,儿子李林宗官至谳部散郎、李昙煜出家为僧、李衍宗官至监察大夫。
李承休8岁时(1231年)见证蒙古第一次入侵高丽,1232年随父迁至江华岛居住,11岁起师从名儒申谞学习《左传》与《周易》,接受儒家思想教育。1241-1252年他专心学业准备科举,于1252年4月在崔滋主持的科举考试中及第。1253年蒙古第五次入侵高丽,他入仕无门,在三陟老家躬耕奉母,其间家产被劫,座主崔滋和从祖母元氏离世。1263年在兵部侍郎李深规劝下入仕,1264年7月经举荐补任庆兴都护府地方官,因觉职事闲简,递求官诗期望任文翰官。1264年12月和1265年12月两次辞呈后返回江华岛求官。1273年作为书状官随高丽贺进使赴元朝,此次使行使其对元朝认识转变,表文获世祖夸奖,与元朝文人侯友贤结交且受特殊待遇。归来后受元宗嘉奖,任杂职署令兼都兵马录事,在《宾王录》中赞美元朝。1274年忠烈王即位,他先后任合门祗候、监察御史等职,任按察使时惩办贪官遭降职。1280年与他人上疏批评忠烈王失政等问题而被罢职,回到三陟老家,1287年完成《帝王韵纪》。其诗文集为《动安居士集》,《宾王录》意义重大。
人物生平
成长与早期经历(1224年—1252年)
1224年,李承休出生。1231年,8岁的李承休见证了蒙古第一次入侵高丽,年底蒙古兵临开京城下。1232年,高丽迁都江华岛,李承休随父亲前往江华岛居住,11岁起由名儒申谞传授《左传》与《周易》,接受儒家思想教育。
1241年到1252年,是整体相对和平的一段时间,李承休专心学业、准备科举考试。1252年4月,李承休在崔滋主持的科举考试中及第。随后,他返回三陟老家探望母亲,但当年夏天蒙古便开始了对高丽的第五次入侵,致使他无法返回江华岛入仕。
隐居生活(1253年—1264年)
1253年,蒙古第五次入侵高丽,战争切断了从江原特别自治道至首都江华岛的道路,李承休入仕无门,只能留在三陟老家。期间,他亲自躬耕奉养母亲,家产被洗劫一空,座主崔滋和从祖母元氏相继离世,他历经多重打击,在三陟生活了十年之久。
仕宦初期(1264年—1273年)
1263年,40岁的李承休在兵部侍郎李深“君臣之义”的规劝下,为不负期望决定入仕。1264年7月,在李藏用、柳撖、崔允愷、韩就等四位宰相以及俞千遇的举荐下,李承休补任为庆兴都护府一个微不足道的地方官员,官闲事简。但他认为该职位是“闲官”,向当政者递呈求官诗,期望获得文翰官一类的官职。同年12月,李承休再次递上辞呈,返回江华岛,继续为求官而奔波。
1265年12月,李承休在赴江陵就职一年半后又一次递上辞呈,再次为求官而努力。他对蒙古的认识处于“他境”阶段,内心深处虽有对蒙古的不认同,但只能以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例如在给柳撖、李藏用的求官诗以及《谢践诗》中,虽有对蒙古的一些描述,但仍能看出对高丽文化的高度自信以及对蒙古的复杂心态。
元朝使行及认识转变(1273年—1280年)
1273年,李承休作为书状官跟随高丽贺进使前往元朝,祝贺元朝册封皇后及太子。这次使行经历使他切实感知到元朝的强大,对元朝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使行团成员大多是元宗的心腹,元宗亲自挑选李承休为书状官,看重的是他的文书写作能力和诚实品格。李承休一行于6月9日出发,8月4日到达大都,在元朝停留期间,他的表文得到世祖夸奖,与元朝文人侯友贤结交,一行人还受到元朝的特殊待遇。9月8日从大都返程,10月2日回到高丽。此次使行后,李承休受到元宗嘉奖,被任命为杂职署令兼都兵马录事
在《宾王录》中,李承休将元朝奉为“上国”,对元朝极尽赞美之词,在外交表文和与元人交流中,都贯彻了“事大”的外交政策,将高丽比作婴儿,强调对元朝的忠诚,以期望建立稳定和平的外交关系。同时,这次使行也让李承休的高丽民族文化自信得到极大提升,在次年的元朝使行中,他坚定地维护高丽的衣冠服饰传统。
1274年,元宗去世,忠烈王回国即位,李承休被拜为合门祗候,后担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等职。他在出任杨广道、忠淸道按察使时,惩办贪官污吏,引起官员不满被降职为东周副使。1280年,57岁的李承休被拜为殿中侍郎,他与监察侍史沈謁、杂端陈倜、侍史文应三人一起上疏十事,批评忠烈王失政、鹰坊等附元势力干政及国王亲信势力乱政行为,但忠烈王不接受,李承休最终被罢职。
罢官后的反思与创作(1280年—1287年及以后)
1280年6月,李承休被罢官后回到老家三陟,在头陀山龟洞修建容安堂,看似对政治灰心丧气,但仍关注社会现实。他为自己制定了在地方社会生活的处事原则,从这些自诫文字中可看出高丽地方社会存在的问题,如官员搜刮百姓、土地兼并、征粮问题等,反映出高丽地方行政体系混乱和中央王室权威下降的弊端。
1287年,李承休完成《帝王韵纪》。这本书是他对元朝认识反思的产物,既承认了元朝的正统性,又蕴含着强烈的民族自主独立意识。他以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历史为脉络,将高丽从以中国历史为核心的历史叙述体制中分离出来,强调高丽作为独立国家的自主性,通过将檀君看作朝鲜半岛的共同始祖,体现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民族自觉意识。此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提升了朝鲜民族的凝聚力,为朝鲜王朝建立后推崇檀君提供了依据等。
个人作品
李承休的诗文被刊行为《动安居士集》,由杂著1部和行录4卷构成,此外还有《帝王韵纪》、《经录》(已亡佚)等。在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宾王录》和《帝王韵纪》,前者是朝鲜半岛保存至今的第一部出使中原地区的记录,被收入《燕行录全集》之首;后者是记述中国和朝鲜半岛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因诗中写了檀君神话以及将渤海国列入东国历史而备受瞩目。
家族成员
儿子:李林宗(官至讞部散郎)、李昙煜(出家为僧)、李衍宗(官至监察大夫)
历史评价
高丽史》:性正直,无求于世,酷好佛塔法。
影视形象
王在相爱》(2017年MBC月火剧),严孝燮
参考资料
..2024-08-25
..2024-08-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成长与早期经历(1224年—1252年)
隐居生活(1253年—1264年)
仕宦初期(1264年—1273年)
元朝使行及认识转变(1273年—1280年)
罢官后的反思与创作(1280年—1287年及以后)
个人作品
家族成员
历史评价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