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岭天主教堂位于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凉雾区花梨乡李子槽,距离利川城16公里。该教堂始建于1865年,历经多次修建,现分为男教堂和女教堂。作为
利川市风景景区之一,花梨岭天主教堂是该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花梨岭天主教堂为利川风景景区之一。始于1865年,先后修建了四座教堂。其中以花梨岭的耶稣圣心堂为总堂,系
比利时籍
顾学德主教及赋明新
硕士于1897年至1900年修建而成,整个花梨岭天主教堂於1906年俊工。
花梨岭教堂:位于
湖北省利川市
凉雾乡花梨村,南距凉雾乡集镇约5公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皇帝敕建。分男堂和女堂。男堂建于一小山包上,典型的西式教堂,砖石结构,坐西向东。女堂建于男堂对面的山坡上,与男堂相对,两堂相距约130米,占地50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天主教堂宜昌教区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教堂内曾设“育婴堂”,名为收养贫婴,实为医学,“常有腹剖心之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花梨人民不忍教堂活焚育婴院病婴,怒而围攻教堂,赶走神甫,焚烧教堂,发生了震惊一时的“花梨岭教案”,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府迫于西人之挟,不得不重惩吾民,以弥衅而修睦”,
光绪帝亲笔题匾敕建天主教堂。解放后,教堂一直为花梨小学校址。198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复为
天主教堂,恢复天主教活动,仍属宜昌教区。
教堂正前方十字架和
沈寿绣品《耶稣像》上面,多了两件东西,一是一幅《
最后的晚餐》画;另外就是一块“万王之王”的黑匾,据说原来是皇帝御赐的石匾,破“四旧”的时候被毁了,现在是用水泥复制的。在左边的展览室,陈列了不少的宗教物品。左边角上是一个八角楼式的塔楼,据说是用来做了望台的,四周还有射击的枪洞分为男教堂 女教堂和育婴堂
教堂分男堂和女堂,两堂相距约130米。男堂建筑坐西向东,修建在一园形山包上,地方高出女堂约25米,四周有石砌围墙,最低5米,最高7米,厚0.8米左右,围墙四角切角,略呈现
八边形,圈地3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四合院式,砖石结构。登山进男堂有两道大门,第一道为山门,开在围墙上,门前有石梯九十九级至山下与女堂的石铺相连。第二道为院门,青石门框上刻“钦主爱人真福本,除私遏欲陟天梯”的楹联,横批篇“正道惟一”,门洞顶上树十字架。门内天井东西长21米,南北宽11.5米。三面建筑规整排列,左右为三间一楼一底的楼房,悬山瓦顶,檐口与正屋二楼窗台平齐,白灰粉墙,原为“聚星小学”校舍,考后面
闽南语正屋连接处开侧门一栋,中间一间正面墙壁向前突出,顶上提尖,使屋面呈“八”
字形,当中大门拱形门框,
青石雕砌,门框内侧枯端各雕蝙蝠一只,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厅堂后侧有梯间上西北楼。右边厢房为经堂、穹窿顶、檐口与正屋檐口齐,14根方形砖柱对称排列,直冲瓦顶,柱间拱形窗户周饰白灰线条,朴素大方、高大明亮。堂内面积180平方米,堂内设祭台、置桌椅、挂圣像,整个经堂宽敞气派、庄严肃穆,每逢做功课礼拜之时,善男信女齐集堂内,诵经祈祷一派虔诚。经堂的正面开大门一栋。门洞顶上墙壁提有“敕建天主堂“
匾额,白底黑字,格外醒目。教堂的西北和东南附有碉堡,碉堡的四周均有用青石凿成的内大外小的望孔,西北碉楼上还
存有院教堂内
铜钟一口,钟通高0.6米,口径0.53米,外壁有“1904”及一段外文铭文,整个
建筑结构严谨,保存较好。
女堂位于男堂正面东南130米,横厂木构四合院,东西宽24米,南北长77米,院内天井长40米,宽8米,中有一个楼梯间将建筑分为两大部分,左边为”育婴堂“,右边为修道院,除修道院内的经堂为砖石结构的教堂建筑外,其余全部为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楼房,楼上彩楼迥环,楼下有楼道连结。檐下柱础精雕细刻,图案丰富多彩。建筑总面积1800余平方米。女堂的正面有一条长60米的石铺走道直通垣门,四周垣门总长500米。垣内有果园竹林,垣角两株百年银杏,躯干挺拔,枝叶繁茂,向人们诉说着花梨岭的沧桑历史。
花梨岭天主教堂地处群山环抱中,林木葱笼,环境雅静。始建年代不详,曾先后有
法国、
比利时、
意大利、
荷兰等外国传教士来此传教。因外国传教士和不法教民相勾结,欺田霸产,图财害命,
利川市人民不堪屈辱,于光绪24年掀起震惊清廷“利川教案”,烧毁了花梨岭教堂。清政府派重兵将反洋教斗争镇压下去,并给教会赔偿白银,于光绪26年重修教堂,
光绪帝亲笔题匾:“敕建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