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仕女图
明代陈洪绶创作中国画
《对镜仕女图》是明代画家陈洪绶创作的中国画,现收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该画画了一位恬静仕女,手托镜子自照,用笔细劲内敛,设色古雅隽永,人物形象稍事变形夸张,高雅脱俗。
画作内容
此图的画面突出的是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形象。她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身穿交领右束袖短上衣,外系长裙,腰间配有锦纹织物以及玉环小绶。上衣短而下裙长,袖口窄,下角圆,裙腰束得很高。
题款:种桃三百树,颜色亦如之。莫向汉宫说,美人争自为。洪绶似天耳社长兄。
印:洪绶之印(白文)、章侯(朱文)。­
收传印记:渊雷室藏(朱文)、曾在朱屺瞻家(朱文)、印章漫(朱文)。
创作背景
该画是作者陈洪绶中后期的作品,大约创作于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艺术鉴赏
形象
此图为工笔人物画,画面居中位置的仕女,面颊丰润,眉目细长,体态较同时期的人物画略显丰腴,发鬓高耸以桃花、云簪装饰,其渲染方式承唐朝之法,画中仕女手持青铜菱花镜合于胸前,微微颔首垂目视镜,眉宇间略显哀愁,若有所思。画中人物襦裙高系,刻意变形的比例关系,又通过深色的前襟和裙摆的佩饰加以视觉的平衡。
构图
画面环境树石相伴,泉水隐现,人景契合,画面右上角斜出的桃树与画面下方染的几处坡石等补景起到了突出主体与调节画面的作用。整个画面,人物属于密体而背景属于疏体,从而形成人和自然之间的节奏变化,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造形夸张,带圆弧形,时常失调,反映了文人写意画脱略形似的审美意识。
技法
此图设色淡雅,坡石以或浓或淡的墨色与淡色皴染勾勒,布局疏密得当,主体突出。画面左上角以草书题诗,线条苍劲老练,炉火纯青。此图的衣饰用笔,纯属中锋,则寓清刚圆劲于长短、轻重抑扬、顿挫之中,如同奏乐,使人体会到一种韵律感。
线条
该画用笔细劲流畅,十分强调线条的运用,特别是服饰的摺纹,借鉴了唐人、宋人、元人的线条技巧,又重性情挥洒自如,形成了人物的线条美。
名家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赵欣歌:仕女眉毛和眼睛距离很宽,显得意态非同寻常,人物仍然是圆浑丰满的。线条细劲,有转折和轻重的变化,且内含苍道刚劲之力。设色古淡,仅于女人嘴唇点朱红色,其余地方若淡若无。
历史传承
根据收藏印记可知该画经渊雷室、近代收藏家朱屺瞻等收藏,现收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重要展览
2018年6月16日,该画在“清华藏珍·翰墨丹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品展”中展出。
作者简介
陈洪绶(1598—1652年),明代画家。号老莲、悔迟,诸暨市(今属浙江省)人。幼年即喜爱绘画,一度为宫廷作画,后南返。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竹石、鱼虫,初学蓝瑛,后学李公麟赵孟頫。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九歌》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传世作品有《拳石山茶图》《笼鹅图》《升庵簪花图》《摘梅高士图》。著有《宝论堂集》等。
参考资料
对镜仕女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019-03-21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形象
构图
技法
线条
名家点评
历史传承
重要展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