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1745--1794)字蓉圃(又作容甫),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
焦循同为“
扬州市学派”的杰出代表。字容甫,
江都区(今属江苏扬州)人。
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拔贡,后绝意仕进。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
哀盐船文》,为
杭世骏所叹赏,因此文名大显。精于
历史学,曾博考先
汪中出身孤苦,七岁丧父,家贫,无力求学,由寡母邹氏启蒙。十四岁入书店当学徒,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故扬州民间云“无书不读是汪中”。汪中可算是乾嘉学派中的劲旅,但也是偏师,因为他的治学对象和治学方法都和当时的主流学者有些差异。他的个性又有些桀骜,所以学界对他的评价不一。但学界中也有特别崇拜汪中的,譬如
启功先生,他一到
扬州市就要去汪中墓前膜拜。
汪中墓位于
维扬区城北乡三星村叶桥组境内。
爱新觉罗·颙琰十七年(1812),扬州
太守伊秉缓为
汪中题墓碑“
清代儒林汪君之墓”。墓曾毁,1984年,扬州市政府拨专款重修其墓。20多年过去,墓园围墙经风吹雨淋,已呈斑驳之态,更显沧桑,游人至此,常油然而生追思先贤之情。
汪中墓现位于佳家花园二期工地,由佳家花园西南方位大门进去不远便可见。繁忙的工地一派车水马龙,工地中间铺设了一条水泥路面,由于近期阴雨连绵,周遭已是泥泞不堪,到处堆积着建筑杂物。顺着路面走到一处被围墙包围起来的圈地,拨开层层杂草,汪中墓现于眼前,其两面环水,周边长满的杂树,几乎淹没了墓冢,透过杂乱无章的枝叶,方见到一人高的墓碑,一派“冷落鞍马稀”的凄凉场景。放眼望去,位于汪中墓附近的一座牌坊很显眼,充满着历史沧桑感。据了
解,墓冢正中的墓碑为
清代书法家
伊秉绶所题,上书:“大清儒林汪君之墓”;落款为“
爱新觉罗·颙琰十七年
扬州市旧守伊秉绶题”。墓前,留有“汪中墓”字样的牌坊历经岁月
洗礼,仍立于此。“这座墓曾经被毁,1984年与牌坊一同复建。”据围观村民介绍,汪中墓平日由周边的居民代管,以防止孩子或外人破坏,但由于汪中墓地理位置较偏加之扬州学派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湮没,每年鲜有人前来凭吊。
今年三月,扬州著名学者、市政协委员
韦明铧先生赴汪中墓勘察指导,他曾表示,在西方,居民密集区不乏名人墓葬、名人碑刻,当地居民往往引以为荣,“我们希望扬州人也有这样的胸怀和意识!”韦明说,有文化名人安息在小区,只会提高小区的品位。“阮元、
汪中、
焦循是
扬州市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修复、保护他们的墓园是文化博览城的应有之义。”
如今的汪中墓,仅仅是佳家花园施工人员用砖头砌起一堵围墙作为保护措施,但墓冢仍处于被破坏乃至被遗忘的边缘,为了保护汪中墓并弘扬“扬州学派”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我办拟出保护方案供领导参考:
汪中字蓉圃,蓉以芙蓉示,圃以花圃现。在汪中墓周边植以芙蓉为主的花卉,打造一个优雅、精致的人文景观。一方面与汪中墓主题契合,另一方面也让周遭居民容易接受这一物质文化遗产并引以为豪。
汪中作为“扬州学派”代表人物,其善骈文。在
清代骈文中被誉为格调最高。
刘台拱《遗诗题辞》评为:“钩贯经史,熔铸汉唐,宏丽渊雅,
汪中著有《
述学》6卷。《广陵通典》10卷,《容甫遗诗》6卷。近人古直选其若干骈文作注,名《
汪容甫文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