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肩角蟾
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动物
淡肩角蟾(学名:Boulenophrys boettgeri)是角蟾科布角蟾属的两栖动物。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福州。
形态特征
淡肩角蟾的头部扁平,长宽几乎相等,吻端平切而略尖,颊部垂直,鼓膜大。上颌齿明显,无犁骨齿。背面皮肤较光滑,有分散的小刺疣。肩上方有半圆形浅色斑和“/”形肤褶。两眼间具“V”形浅色斑。体侧有断续的肤褶和大疣粒。雄蟾体长约36毫米,雌蟾约43毫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以及印度东北部的“阿鲁纳恰尔邦”、锡金王国阿萨姆邦蝌蚪多栖于溪边缓流处石下或砾石间。
生活习性
淡肩角蟾生活在海拔330米~1600米的山区流溪附近。5~6月间成体多栖于溪边杂草丛中,夜间常在小灌木叶上、枯竹竿或沟边石上发出连续10余个短音组成的鸣声,开始音清脆低沉,越叫声调越高。
生长繁殖
繁殖季节为6~8月,产卵200余枚。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