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
机关枪是射击时枪管会转动的机枪,即俗称的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是美国人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手动多管机关枪。这是世界上第一种成功的多管式机关枪,它把6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
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
加特林机枪可以说是手动机枪的巅峰之作,它的出现成为枪械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对近现代兵器和军事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传奇武器有着150年的历史,它的破坏力之强令人称奇,它是史上火力最猛的枪。这种
机关枪的发射
速率,比其它的机枪都要高很多。早在19世纪,这种武器就出现了,直到现在它的概念都没有改变。尽管现在的加特林机枪大小各异,枪管也有多有少,但相同的是,都有多个旋转枪管并连续射击,这样就能保证在保证高发射速率的同时避免因枪管
过热而发生故障。
美国旋转机枪
美国陆军型号称为M134型
加特林机枪(Gatling)速射机枪,7.62毫米弹药速射机枪(minigun)用途广泛,
美国空军型号称为GAU-2 B/A型,
美国海军型号称为GAU-17/A型。目前,这种速射
机关枪最高射速高达6,000发/每分钟,被称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人称"
火神炮"。该机枪于60年代初,原
通用电气(现为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军械系统公司)在机载M61Al“火神”6管速射
航空机炮上发展而成,系列口径从5.56毫米 (0.223英寸)一直到25毫米(1.0英寸)。最初美国空军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发展出7.62毫米口径6管GAU-2型
航空机枪,采用电力驱动,由一名乘员操作,用于美国空军的
轻型飞机和直升飞机上,极高的射速威力惊人,并曾在
越南战争期间广泛使用。
加特林机枪
性能参数
枪身重
不包括电动机和供弹机 15.9 kg
包括电动机和供弹机 26 kg
枪身长 800 mm
枪管长 559 mm
初速 869 m/s
射速 2000~6000 rpm
具体结构
具体结构方面以美国陆军M134型速射
机关枪为例,采用回转联动装置,组件包括一台驱动电机,六个枪机部件,六个可移动的枪机轨道,枪管套管部件,后部枪支架,六根枪管,枪管夹持部件,保险部分,套管盖和二个快速释放销。因为转动部分在固定套管盖内,枪机部件和套管盖主
凸轮轨道随动,引起枪机部件随着移动轨道往复移动,击发弹药。每个枪管被固定安装在枪管
夹具部件中和枪机部件成一直线,在一台电机驱动下转动。基本尺寸:长度29.5英寸,重量35磅,
有效射程1,500米。该
机关枪若以6,000发/分钟射速在l秒钟内水平面±45度扫射,则在200米距离上每间隔3.14米,便命中一发子弹。采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的7.62毫米口径标准弹药,包括
M59、M80实心弹(Bali)、M60高能试验弹(HP)、M6l
穿甲弹(AP)、M62
曳光弹、M63训练弹。M134型可靠性(MRBF)为250,000发,寿命600,000发,每根枪管寿命l0,000发,散布为6.5密位(80%的命中数)。
原理
M134采用
加特林机枪的原理,用电动机带动六根枪管旋转,在每根枪管回转一圈的过程中,它所对应的枪机则在和枪管一起旋转的
旋转体上的导槽内作往复
直线运动,依次进行输弹入膛、闭锁、击发、退壳、抛壳等一系列动作,所以射速极高。虽然高速旋转的枪管会因
离心力的作用导致射击散布增大,但射速高、火力强这两点能弥补精度的不足,反而使得M134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杀伤集团有生目标的武器。此外,由于射速是由
直流电动机(28伏)的转速来确定的,所以只要改变电流大小,就获得从300发/分到6,000发/分之间的任意一个射速,但在大多数情形下,M134的射速一般只设置到2,000发/分至4,000发/分的范围内。
M134的脱链供弹机结构十分复杂,其供弹动作是在
旋转体的带动下完成的,脱链方式为纵向直推。供弹机的主要部件有脱链转轮、输弹轮等。脱链转轮由旋转体通过
齿轮带动而回转,两者的转速比是6:7。输弹轮上有7个容弹槽。导板固定在机匣上,它是一个重要的零件。其作用是使枪弹准确地从供弹机进入旋转体并置于拉壳钩槽内,它的另一个作用是在枪弹击发以后使
弹壳脱离旋转体,以完成抛壳动作。
弹链通过柔性输弹道进入脱链供弹机。如果输弹道较长(1.5米以上),或是
曲率半径太小,则通常会在弹箱上再装一个输弹助推电动机。
M134的启动方式是用24~28V直流电源驱动,工作电流100A,起动电流300A。其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过程
首先闭合总电源开关,然后按压握把上的击发按钮。通电后,电机运转,通过齿轮传动,
旋转体和六根枪管一起作旋转运动。同时,旋转体后
齿轮带动供弹机齿轮转动。
每个枪机都随着旋转体转动,同时由于各枪机的滚轮都受机匣内表面的曲线槽的约束,于是它们又沿着各自在回转体上的导槽作前后
直线运动,从而完成一系列动作。各枪机依次从导板端部获取一发枪弹,而后枪机滚轮沿曲
线槽向前运动,推弹入膛。在机体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机头回转闭锁。与此同时,击针尾端的曲拐状突起则受旋转体中S形击发导槽的限制,使击针处于待发状态(击针簧被压缩)。当枪机随
旋转体转至正上方位置(12点钟位置)时,机头完成闭锁,击针曲拐状突起从S形导槽中解脱,击发枪弹。
机匣内表面曲线槽的前部有一段直槽,枪机在这段直槽内运动时,一直保持闭锁状态,即枪机只随旋转体转动,而不能开锁和后退,由此起到击发后的机械保险作用。
当枪机滚轮越过曲
线槽的直槽段之后,就进入了曲线槽的反向部分,机体后退,带动机头回转开锁。而后整个枪机带动
弹壳后退,完成抽壳出膛的动作。枪机后退的同时,仍随旋转体旋转。当转至下方位置时,导板使弹壳脱离
旋转体,弹壳随之向下抛出。
至此,一个枪机就完成了360°的自动循环,并准备获取另一发枪弹。六个枪机依次重复上述动作。
M134的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1)耗弹量极大;2)枪管温升问题突出。由于枪管较轻(比一般重机枪的枪管还要单薄),射速又高,因此容易出现枪管温升过高而破损的事故,甚至会危及飞机本身的安全。为此,后来在枪上加装了红外警报器,在枪管温升过高时即自动停射;3)虽然该枪故障率甚低(小于万分之一),但勤务性却远不如一般武器。其原因主要是结构复杂、分解结合相当困难,所以一旦出现故障,就难以及时排除。从体积和重量上来说,一挺M134比六挺同样口径的单管机枪要小,重量也轻,但它所配用的外部电源、控制系统、容弹及输弹系统等却相当庞大,因而大大限制了该枪的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