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蚯蚓又名
水蚤、正颤蚓,俗称红虫。与蚯蚓同属
环节动物门寡毛类颤蚓科,有28属70余种。水蚯蚓一般体长20~30毫米,体宽约1毫米,体重6-10毫克。从卵中孵出后20天经数次脱皮达到性成熟,寿命80天左右。体色由幼蚓的乳白色逐渐变成浅红、大红、褐红。雌雄同体,异体
受精卵。全年均可繁殖,一次产卵茧几个至几十个,一生可产卵
细胞100万~400万粒。精卵结合后卵茧脱落于水底,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成幼蚓。
水蚯蚓多生活在江河沟渠流域的岸边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繁殖能力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强。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它是金鱼和
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鳗苗的主要饵料。
2005年10月前记录的中国(包括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陆栖蚯蚓(
寡毛类:后孔寡毛目)的名录及其分布,共9科28属306种(含
亚种)。其中1990年后发现的新种(包括台湾地区)有59个种(含亚种)。
演化
水蚯蚓为
颤蚓、
尾鳃蚓、
血虫等的通称。又名
水蚤、正颤蚓,俗称红虫,无脊椎动物,与蚯蚓同属
环节动物门寡毛纲颤蚓科,有28属70余种。体节85~110节。生活在淡水水域中。新鲜的水蚯蚓为鲜红色或深红色。常集积成团。为喂养金鱼的最好饲料之一,大小鱼均喜摄取。冬季,天然水域中的鱼虫极少,可弥补饵料的不足。营养价值近似于
桡足类。已经死亡的不能喂鱼。
分类
水蚯蚓为颤蚓、尾鳃蚓、水丝蚓等的通称。
颤蚓
寡毛类颤蚓科动物的统称。这类动物的身体细长,有体节和刚毛,通常生活在各种淡水水体的泥沙底质中,前端藏在垂直突出的泥沙质管子里,尾部露在水中摇曳,也常常盘绕成紧密的螺旋状。
颤蚓是河流、小溪、湖泊、池塘和河口底栖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拟颤蚓(Rhyacodrilus sinicus)、
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是中国常见的种类。
颤蚓能忍耐
有机化合物污染引起的缺氧。随着淤泥中有机物的增加,颤蚓的某些耐污种类个体数量能够猛烈增加,有时甚至多得像一片不整齐的地毯。由于颤蚓个体较粗大,生活又固定,因此很早就有人用其作为有机物污染的指示生物,并提出一些与颤蚓有关的污染指数公式。有人还用
颤蚓做各种有毒污染物的毒性、毒理和清除沉积污染物的研究。
尾鳃蚓属
颤蚓科的一属。仅有1种,即淡水中常见种——苏氏尾鳃蚓(B.sowerbyi)。体后端每节1对鳃,分别位于背面及腹面。输精管短;精管膨部裹以分散的
前列腺。具副精管膨部。交配腔可翻转成假阴茎。无精荚。
水丝蚓
环节动物门寡毛类近孔寡毛目颤蚓科一属。又称水蚯蚓、丝蚯蚓、红虫等。水丝蚓的种类大多为世界性分布,是淡水底栖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丝蚓身体呈细长圆筒形,体长1~150毫米,宽0.3~1.0毫米。水丝蚓体节数目因种类而有很大变化,有些种类体节不明显。水丝蚓雌雄同体,生殖腺集中在前段体节内,异体交配
受精卵,一年四季均可产卵繁殖,温度高繁殖快,温度低繁殖慢,一年中以7~9月,水温在28℃以上繁殖最快,孵化率最高。
血虫食性复杂,吞食泥土,同时从土中食进腐屑、细菌和底栖
藻类,有时也吃丝状藻类和小型动物,每天食泥量可达本身容积的8~9倍。
水丝蚓的培养可分为小型池养和大田培养,培养种类主要有苏氏尾鳃蚓、
霍甫水丝蚓和戈氏水丝蚓等。
水丝蚓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口性好,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干物质中含粗蛋白62%,多种
必需氨基酸总和达35%),是鱼、虾、蟹等许多水生动物苗种期的理想饵料,更是鲟、鳗鲡、鲤、鳖、各种
观赏鱼等的上等饵料。
血虫除可作为水产动物的优质饵料外,因吞食泥土的特性,对改善水底环境、净化水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水丝蚓能忍耐
有机化合物污染引起的缺氧,可作为水质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
形态与特征
水蚯蚓个体不大,长约100毫米,但群体产量较高。
尾鳃蚓和水丝蚓的区别是前者有尾鳃,尾部常露出泥外,随水摆动呼吸,缺氧时颤动加快;后者没有尾鳃。
水蚯蚓样子像蚯蚓幼体。属
环节动物门中水生
寡毛类,体色鲜红或肉红、橙黄色,细长,一般长4厘米左右,最长可达10厘米。
水蚯蚓形态特征长条形,一般体长20~30毫米,体宽约1毫米,体重6-10毫克。从卵中孵出后20天经数次脱皮达到性成熟,寿命80天左右。体色由幼蚓的乳白色逐渐变成浅红、大红、褐红。雌雄同体,异体
受精卵。全年均可繁殖,一次产卵茧几个至几十个,一生可产卵
细胞100万~400万粒。精卵结合后卵茧脱落于水底,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成幼蚓。
分布范围
2005年10月前记录的中国(包括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地区)陆栖蚯蚓(
寡毛类:后孔寡毛目)的名录及其分布,共9科28属306种(含
亚种)。其中1990年后发现的新种(包括台湾地区)有59个种(含亚种)。
生活习性
水蚯蚓喜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一般潜伏在泥面下10~25厘米处,低温时深藏于泥中。水蚯蚓喜暗
畏光,不能在阳光下曝晒,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机腐植质、细菌、
藻类为生。
嗜子宫线虫病个体不大,但群体产量较高。
尾鳃蚓和
血虫的区别是前者有尾鳃,尾部常露出泥外,随水摆动呼吸,缺氧时颤动加快;后者没有尾鳃。红线虫喜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俗称臭阴沟的缓流水黑污泥),一般潜伏在泥面下10厘米~25厘米处,低温时深藏于泥中。红线虫喜暗畏光,不能在阳光下曝晒,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机腐植质、细菌、藻类为生。红线虫2个月左右性成熟,雌雄同体,异体
受精卵,卵粒包藏在透明胶质膜构成的囊状
蚓茧中。一般一个蚓茧内含卵1~4粒,多则7粒。生殖期每一成体可排出蚓茧2~6个。水温在22~32℃时,孵化期一般为10~15天,人工培养的寿命约3个月。
它们多生活在江河沟渠流域的岸边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
生长繁殖
水蚯蚓2个月左右性成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卵粒包藏在透明胶质膜构成的囊状蚓茧中。一般一个蚓茧内含卵1~4粒,多则7粒。生殖期每一成体可排出
蚓茧2~6个。水温在22℃~32℃时,孵化期一般为10~15天,人工培养的寿命约3个月。水蚯蚓繁殖能力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强。
繁育
血虫的培养可分为小型池养和大田培养,培养种类主要有苏氏尾鳃蚓、
霍甫水丝蚓和戈氏水丝蚓等。
人工养殖
建池与培池
宜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座北朝南的地方建池。池长10~30米、宽1~1.2米、深0.2~0.25米。池底最好铺一层石板或打上“三合土”,要求蚓池有0.5%~1%的比降,在较高的一端设进水沟、口,较低的一端设排水沟、口,并在进、排水口设置金属网拦栅,以防鱼、虾、螺等敌害随水闯入池中。注意,蚓池要有一定的长度,否则投放的饲料、肥料易被水流带走散失。如果无法建成长条形时,可因地制宜建成环
流形池或曲流形池等。
优质的培养基是缩短水蚯蚓采收周期从而获得高产的关键。培养期的原材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塘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
疏松剂(如
甘蔗渣等)和有机粪肥(如牛粪、鸡粪等)三类物质。装填程序是: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疏松剂,用量是每平方米2~3公斤,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牛、鸡、猪粪,每平方米10公斤左右。接蚓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厚度3~5厘米的污泥,同时在泥面上薄撒一层经发酵处理的
小麦麸与米糠、
玉米粉等的混合饲料,每平方米撒150~250克。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3~5厘米深的水层。这时就可引进水蚯蚓种。生产实践证明,新建池的培养基一般可连续使用2~3年,过时则应更新。
引种与接种
9月中、下旬,当气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引种入池。水蚯蚓的种源在各地都不缺乏,城镇近郊的排污沟、港湾码头,禽畜饲养场及屠宰场的废水坑凼及皮革厂、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天然水蚯蚓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采种蚓可连同污泥、废渣一起运回,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蚓卵。接种工作比较简单,即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就告完成。每平方米培养面积以500~750克蚓种为宜。
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粮食类饲料,禽畜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它们的优质饲料。但是所投饲料(尤其是粪肥)应充分腐熟、发酵,否则它们会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烧死”蚓卵与幼蚓。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凼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前16~20小时加水发酵,在20℃以上的室温条件下拌料,加水量以手捏成团、丢下即散为度,然后铲拢成堆、拍打结实,盖上塑料布即可。如果室温在20℃以下时需加酵母片促其发酵,用量是每1~2公斤干饲料加1片左右。在头天下午3~4点钟拌料。第二天上午即能发酵熟化。揭开塑料布有浓郁的甜酸酒香味即证明可以喂蚓了。
欲使水蚯蚓繁殖快,产量高,必须定期投喂饲料。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天,每亩应追施腐熟粪肥200~250公斤;自采收开始,每次收后即行追施粪肥300公斤左右,粮食类饲料适量,以促进水蚯蚓快繁速长。投喂肥料时,应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切勿撒成团块状堆积在蚓池里。投料前不要忘了关闭进水口,以免饲料飘流散失。
擂池与水管
这是饲养管理绝对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方法是用“T”形木耙将蚓池的培养基认真地擂动1次,有意识地把
青苔、
禾本科杂草擂入泥里。擂池的作用,一是能防止培养基板结,二是能将水蚯蚓的代谢废物、饲(肥)料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驱除,三是能有效地抑制青苔、
浮萍、杂草的繁生,四是能经常保持培养基表面平整,有利于水流平稳畅通。水深调控在3~5厘米比较适宜。早春的晴好天气,白天池水可浅些,以利用
太阳能提高池温,夜晚则适当加深,以利保温和防冻;盛夏高期池水宜深些,以减小光辐照,最好预先在蚓池上空搭架种植藤蔓类作物遮荫。太大的水流不仅会带走培养基面上的营养物质和卵茧,还会加剧水蚯蚓自身的体能消耗,对增产不利。但过小的流速甚至长时间的静水状态又不利于溶氧的供给和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排除,从而导致水质恶化、蚓体大量死亡。实践表明,每亩养殖池每秒钟有0.005~0.01立方米(5~10公斤)的流量就足够了。水蚯蚓对水中农药等有害物质十分敏感,工业废水、刚喷洒过农药的田水或治疗鱼病的含药池水都不能用。
采收与提纯
水蚯蚓的繁殖能力极强,孵出的幼蚓生长20多天就能产卵繁殖。每条成蚓1次可产卵茧几个到几十个,一生能产下100~400万个卵。新建蚓池接种30天后便进入繁殖高峰期,且能一直保持长盛不衰。但水蚯蚓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80天左右,少数能活到120天。因此时收蚓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采收方法可采取头天晚上断水或减小水流量,造成蚓池缺氧,第二天一早便可很方便地用
聚乙烯网布做成的小抄网舀取水中蚓团。
坑养方法
坑池条件
建造一个适于水生蚯蚓生活的生态环境,要求微流水、土质疏松、腐植质丰富、避光等。坑池可以新掘或利用与沟渠相通的水坑改建,面积视需要而定,3~5平方米(长宽比为3:1~5:1)为宜,水深20~25厘米,底部用保水性好的黄土或三合土筑底,并设进排水口。一般进排口应分开,一端进水一端排水。在引种入坑前,还要培养好底泥,最好是挖肥沃的鱼池淤泥,铺在坑底,厚10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加入畜禽粪或农家肥7.5~10
千克,最后加入经发酵后的饼、麸、糠糟等。
引种入坑
引种量视水质、泥质、粪肥来源与季节而定。肥源、混合饲料源等充足,引种量大,产量高。一般每平方米放种蚓0.25~0.5千克。培养30~45天后,每亩日采收量可达10~15千克,最高可达48千克。
管理
保持微流水,以使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加速代谢产物的散逸,增加蚯蚓的摄食生长。一般水流的流速以2~8厘米/秒为度。速度不能太快,如太快水流会冲走营养物质和
蚓茧,影响产出。蚯蚓引种后,应每隔2~3天投饲一次。若投入的是精饲料,饵料系数为2.6左右;若用猪、牛粪,饵料系数为7.8~10.4。
采收
可在晚上减少水流量或断水,造成第二天早上或上午坑内缺氧,水蚯蚓就会被迫群聚成团浮于泥表或上浮至水面,用捞子捞取即可。
生态作用
水蚯蚓因吞食泥土的特性,对改善水底环境、净化水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水蚯蚓能忍耐
有机化合物污染引起的缺氧,可作为水质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
危害与防治
专家认为,
嗜子宫线虫病由于它本身带有的细菌及它的排泄物都能引起人的胃肠不适,导致人们出现
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它作为水体不干净的“指示生物”,它的存在说明自来水在运送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受到了有机污染。
使用高含量
高效氯氟氰菊酯,如5%瑞功可有效消灭红线虫危害,使用方法:
将瑞功100-200毫升(一亩用量),倒入喷雾器中稀释,取下喷雾器
垫片,用稀释液直接喷入红线虫危害重点区域,4天后再喷一次,可有效防除危害。稻田养鱼区,不能使用此方法。
一早打开水龙头发现水中有
嗜子宫线虫病,使用水箱或其它二次供水设施(如蓄水池)的用户,发现自来水中有红线虫,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箱或其他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清洗而造成污染,极易滋生红线虫。三楼以下的直供水用户发现水中有红线虫的现象,是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宜红线虫生长,其大量存活于下水沟渠、管道之中。
要加强对水箱等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及时进行维护清洗消毒,防止水中红线虫生长。居住在平房及低矮楼层的用户应注意用水环境的卫生,保持自来水水池清洁,夜间尽量不要把扫把、抹布等潮湿的物体放置于自来水水池旁,同时可以用塞子将自来水水池下水口塞住。有条件的用户还可以经常对下水管道进行消毒,防止红线虫外爬。4按照国家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水箱必须每年清洗2次,消毒1次。一般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防止水中
嗜子宫线虫病生长;水中若出现红线虫,可用
漂白粉杀虫脒;有条件的用户还可以经常用“84消毒液”、漂白粉、瓶装家庭消毒剂等对水槽、下水管道等长期潮湿的地带进行消毒,防止红线虫外爬。此外,家庭太阳能热水器如长期不用时也应把水完全放空,重新使用时应注意消毒清洗干净,否则也有可能孳生红线虫。因此业主应要求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及时清洗水箱,确保水质。
用途
水蚯蚓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适口性好,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干物质中含粗蛋白62%,多种
必需氨基酸总和达35%),是鱼、虾、蟹等许多水生动物苗种期的理想饵料,更是鲟、鳗鲡、鲤、鳖、各种
观赏鱼等的上等饵料。
血虫除可作为水产动物的优质饵料外,因吞食泥土的特性,对改善水底环境、净化水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水丝蚓能忍耐
有机化合物污染引起的缺氧,可作为水质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
水蚯蚓在南方多作为金鱼、
锦鲤和
河鳗幼苗的培育食料,价格高。有专业捕捞红虫者,穿连体水裤捕捞后卖给渔店,四川地区常用来钓鱼,是最好的鱼饵。
营养价值
嗜子宫线虫病繁殖快、营养价值高(干物质中含粗蛋白62%,
必需氨基酸总和达35%,氮回收率达98%),是许多水生动物苗种期喜食的开口饵料,更是鲟、鳜、鲤、鲫、鳅、
中国大鲵及
黄鳝等
底栖鱼的主要食粮。红线虫中适于养殖的种类有:苏氏尾鳃蚓和霍氏水蚓。养好红线虫,可为养殖水产品提供长期稳定的优质动物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成品质。
文化
水蚯蚓在南方多作为金鱼、
锦鲤和
河鳗幼苗的培育食料,价格高。有专业捕捞
血虫者,穿连体水裤捕捞后卖给渔店,四川地区常用来钓鱼,是最好的鱼饵。
物种对比
嗜子宫线虫病个体不大,但群体产量较高。
尾鳃蚓和水丝蚓的区别是前者有尾鳃,尾部常露出泥外,随水摆动呼吸,缺氧时颤动加快;后者没有尾鳃。
红虫区别红线虫,一般是指水蚯蚓,而变
摇蚊的是红虫,比红线虫短,粗。这两种都是
养鱼用的,使用红虫的人比用红线虫的人多很多,最主要的就是红线虫生长环境是淤泥,带有有害细菌的可能性比红虫高很多。
捕捞
捕捞方式
捕捞水蚯蚓多在河汊和淤泥水塘的浅水处。用细目抄网从河床的淤泥表面及泥下两厘米处铲过。在水中漂洗后得到的残余物中就有非常多的水蚯蚓。收集足量的泥蚓
混合物后放置在大盆中,放满水盖上盖子遮阴。待水蚯蚓富集于水面后用手捞取,蚓尽则剩水与泥。
捕捞方法
水蚯蚓是
黄鳝最好的活饵料,营养价值很高,干物质中
蛋白质含量高达70%以上。水蚯蚓广泛分布在各种淡水水域,栖息在富含有机质的淤泥中,特别是城市污水排放口的下游、密度大、产量高。
捕捞水蚯蚓用长柄抄网。它由网身、网框和手柄组成。网身长1米左右,呈长袋形,用密网布缝成,网口框架是等腰梯形,腰长40厘米左右,上、下底分别为20厘米和30厘米,框架由钢筋弯成,钢筋的头在下、底中间拧合在一起,插入一根较粗的木棒或竹竿中,绑扎结实。
捕捞时,选择底质肥沃,有缓流,水底少有砖石块,水深10~50厘米的地方捕捞。作业时,人站在水中,将网袋缓缓伸入水下,用网框的一边紧贴水底,慢慢捞取底层浮土;四川地区一般看到红线虫后,直接用手慢慢插入红线虫边缘,瞬间捞取(因为用手捞取比较有感觉,很肉感),再慢慢细淘(将红线虫置于只有一半水的盆中,轻微的搅拌将红线虫打散,利用搅拌后的漩涡跟红线虫的盘踞能力,等一会儿再次盘踞在一堆,然后轻轻的挪动将其翻转过来,杂物污泥便很容易除去),这种方法简单花时间少。遇到泥堆不要硬把泥刮起,而是轻轻从泥堆上面划过。待袋里的浮土捞到半满时,提起网袋,一手握抄网柄部,一手抓住网袋末端,在水中来回拉动网袋。用水慢慢冲击网中淤泥,露出红色的水蚯蚓来。这种方法比较麻烦费时、红线虫的损耗也比较大,应避开上午的阳光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