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兴,
四川省营山县人,1951年参加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七团第九连副班长。1952年10月,他们连接受反击391高地的任务后,他被编入爆破组。
12日,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猛攻。在突破口上敌人有一座巨型暗堡,他用一个大炸药包将暗堡炸毁,使部队顺利突入纵深,全歼守敌。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作品
我的战友邱少云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模进“391”高地下面的山拗,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
茅根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
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
茅根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地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事迹
小学语文课本中《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作者就是李元兴。 在回
南充市定居后,林老了解到,李元兴当年从
朝鲜回国后,因为负伤转业回到了老家,在“十年浩劫”中去世,也不知他的家人是否安康。而
蓬安县的
邓章德,也失去了联系。
50多年来,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却差点默默无闻。最终让英雄扬名的,
林炳远是见证人,而李元兴则是直接证明人。
抗美援朝战争前,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29师 87团9连。两年后,29师入朝作战。邱少云所在班的副班长,就是李元兴。
1952年10月,著名的
上甘岭战役打响了,10月11日,邱少云随所在部队奉命到离敌人仅300米的地方完成潜伏任务。12日中午时分,敌人向潜伏区打来几发
燃烧弹,烈火烧着邱少云的衣服、鞋袜,直至烧遍他的全身,可他至死都是一动不动。战斗结束后,连队给邱少云报请了三等功,此事似乎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林炳远老人当时在29师86团,上甘岭战斗结束大约半个月的样子,全师进行战斗总结,林炳远作为毙伤敌人最多的战士也参加了。在总结会上,87团一名叫王世明的连指导员被评为思想工作先进个人。当时,一位组织部门的干事要求王指导员举个具体的人或事来谈谈。
王指导员来自87团9连,他首先就提到了邱少云。他说:“在执行任务前进行战前动员时,战士们很激昂,纷纷表了态,可邱少云却闷不吭声,于是我找邱少云谈心,给他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他也向我表了态:就是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标,暴露目标就是革命的罪人。第二天,他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在申请书中他表示:为了战斗胜利,愿贡献自己的一切。第二天,他真的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
时至今日,
林炳远老人还能回忆起当时王指导员讲话的神情。他说,在听了王世明的汇报后,那位干事非常感动地说:这样壮烈的英雄行为,太感人了,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
1952年11月16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邱少云为特等功臣。
1952年12月底,一位名叫
郑大藩的随军记者到部队采访,他就邱少云的死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
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还是一点一点烧死的?二是他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
当时,李元兴负伤回国治疗,当他伤好回部队后,马上找到郑大藩,讲述了邱少云牺牲时的情景:“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方两米左右,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烧过来的,从头烧到脚,当时我伏在他身后5米左右,亲眼见到大火一点一点把邱少云活活烧死。”李元兴和其他战友还证明,邱少云右面3米处有一条小水沟,当时如果他愿意,只需侧向滚即可活命。
1953年5月18日,《
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发表了
郑大藩的长篇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此文一出,随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1953年6月10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再次授予邱少云“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的称号。
40多年的军旅生涯,
林炳远一直在邱少云部队里。同样作为战斗英雄,他仍然以自己是邱少云的战友而骄傲。
林老说,前一段时间,有人在网上发表所谓的“探讨”文章,怀疑邱少云的牺牲经过。对此,作为邱少云牺牲及立功受奖的见证人,林老义愤填地说:“英雄的历史不容别有用心地质疑,英雄的光焰将永照军旗,辉映华夏大地,激励后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