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博物馆
2012年成立的综合类博物馆
上海大学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本部东区。2008年5月18日成立机构启动筹建,2014年开放,2019年新馆建成投入使用,馆长为李明斌。是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中国博协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上海市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上海大学博物馆由海派文化博物馆、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展)、上海大学校史馆(展)、钱伟长纪念馆(展)、上海大学校史室外展区溯园等“四馆一园”构成。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展示面积5500平方米,馆藏8181件,年均接待访客4万人次,出版学术专著、展览图录、论文集等10余种。
上海大学博物馆致力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2020年12月21日,上海大学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22年3月,上海大学博物馆荣登新华号《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榜单》文化榜。2023年4月,上海大学博物馆凭借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人才培养、传播推广等领域的创新探索,位列2022年度高校博物馆排行第二位。
历史沿革
2008年,上海大学博物馆正式开始筹建。2012年10月8日,正式奠基,规划面积7000平方米。2013年,馆刊《博物馆·新科技》创刊,是国内唯一一种以博物馆新科技为主题的学术刊物。2014年,上海大学博物馆申报的《博物馆•新科技》期刊、《海派艺术数字展示平台》《高校博物馆功能规划研究》等三个项目都成功获准立项。2015年10月,上海大学博物馆负责人与浙江大学校史馆、博物馆进行调研,计划在合适的时候引进《从敦煌到靬——浙江大学新获丝绸之路研究外文文献展》展览。2016年,举办国际博物馆新科技论坛,2017年起,承办国际博协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ICOM-UMAC)《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学刊》中文版的翻译及发行。同年,博物馆建筑落成,2018年底试运行开放。同年12月12日,在新落成的上海市大学博物馆里,举行了“小报里的大社会——上海大学博物馆藏近代上海小报特展”开幕式。
2019年3月18日至3月22日,为配合后勤保障部维修钱伟长图书馆的工作,博物馆临时闭馆,暂停开放。3月25日恢复正常开放。11月6日,上海大学聘任李明斌同志为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12月12日,校史馆顺利移交给博物馆管理运营,移交仪式在钱伟长图书馆举行。2020年5月,“上海大学与五卅运动”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参观博物馆。
2020年10月21日,上海大学校组织人事部在博物馆召开全馆大会,宣布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马琳副教授就任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11月21日,由上海大学和四川省文旅厅共同指导、上海大学博物馆与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共同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的“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开幕。中国博物馆协会于2020年12月21日发布了《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上海大学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5月18日,首届“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海报设计三年展”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9月11日,“自然遗珍 上海大学永葆”——肯尼斯·贝林藏珍稀野生动物标本捐赠上海大学仪式及“自然博物馆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主题对话活动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行。2022年3月,上海大学博物馆荣登新华号2021年度最具影响力榜单。同年9月,上海大学博物馆成功参展第九届“博博会”并获奖。
2022年11月24日,上海大学博物馆接受徐亚东作“瞿秋白等红色教授画像”捐赠。2023年3月16日,上海大学博物馆“灯影中国:广宇长宙中的生活与想象”特展正式开幕。12月13日,“青铜之光:三星堆遗址奥古斯特·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在上海大学博物馆开幕。这既是上海市大学博物馆“对话”展览风格的探索,也是专门向展览期间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的献礼,更是对以三星堆人为代表的古代先民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艺术的致敬。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上海大学博物馆由海派文化博物馆、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展)、上海大学校史馆(展)、钱伟长纪念馆(展)、上海大学校史室外展区溯园等“四馆一园”构成,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展示面积5500平方米(包括室外展区1800平方米)
馆内布局
一楼临展厅
“灯影中原地区:广宇长宙中的生活与想象”特展,展览汇集了成都博物馆收藏的近20个省市的300余件皮影,这些各具特色的皮影不仅是中国民俗文化繁荣的见证,也体现了当代文博人对皮影戏剧文物的收藏、保护和传承的斐然成果。
二楼常设展
海派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海阔·天空:海派文艺的当代遐想”“海上明月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海潮的回响: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等,从精神、物质、语言三个层面构建了关于海派文化的生活与遐想,展示了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
“海阔天空——海派文化的当代遐想”
通过艺术解读海派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全面展示自开埠后上海文化一百多年的巨大变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完成现代转型的过程。
“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
展示了上海老旗袍珍品馆捐赠百件荣氏家族旗袍中的精品。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诞生于上海市的海派旗袍,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
“海潮的回响: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
展示了上海方言的代表——上海中心城区话的源流和特点,以及上海话里的城市生活与文化。
三楼常设展
位于三楼的钱伟长纪念馆,是国内首家以钱伟长生平及历史贡献为主题的个人纪念展馆。以历史图片、资料、实物以及辅助手段,全面展示了钱伟长作为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丰富人生,以及他一生“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的伟大胸襟。
校史陈列室外展区
1922年,中国共产党创办并领导了第一所“红色学府”——上海大学。溯园是上海大学博物馆校史陈列的室外展示区域,演绎了早期上海大学从建校、发展、变迁,直至被迫关闭的过程。
展品精选
参考资料:
文化活动
“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
2023年12月14日,“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展出36件以三星堆为主的古代文物和21件以罗丹作品为主的现代艺术品。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1日。
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成果展
2022年9月16日,“大任于斯伟业流长——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成果展”开幕仪式在上海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展览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图书馆、上海大学博物馆、上海大学档案馆联合兄弟部门和学院承办。除在博物馆设有主展场外,还有校本部图书馆的学术著作展、档案馆的档案文献展、嘉定校区联合图书馆的馆藏报纸中的百年上大展、延长校区文荟图书馆的艺术著作推介展。
老报纸 新媒体——上海报纸收藏特展
2017年6月7日,博物馆年度大展“老报纸 新媒体——上海报纸收藏特展”,联合上海市收藏协会集报专委会,带来一批100多年前的老报纸,还有不少报坛的名人轶事。展览展出一批珍贵的报纸原件,包括民国三大报和四大小报,还有很多报纸的创刊号。
刊物发行
除了翻译国际刊物外,上海大学博物馆还通过出版各类刊物积极打造极具特色的学术品牌。基于本馆展出的常设展和特展,上海大学博物馆出版了各类系列丛书和图录,发表的学术论文也不胜枚举,并于上海大学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发布和分享。
参考资料:
意义与影响
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是实现博物馆宗旨的重要手段。上海大学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与高校的双重教育功能,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多样的社教活动,结合高校优势教育资源,把中学、大学课堂搬进博物馆;结合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节日,有针对地设计。开展系列社教活动。上海大学博物馆联合上海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和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博物馆学院等单位共同打造《中国GLAM公开课》(原《中国博物馆公开课》),于2020年6月27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正式开播,是全国首个常规性的纯公益博物馆“云课堂”。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开放信息
参考资料:
相关评价
上海大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专题展示和研究海派文化的博物馆,设有多个海派文化专题陈列,全方面地展示了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上海市宝山区融媒体 评)
参考资料
馆藏精品.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上海大学博物馆介绍.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专家顾问.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联系我们.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我馆3项课题获准立项.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我馆赴浙江大学校史馆、博物馆调研.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关于博物馆临时闭馆的公告.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李明斌到任上海大学博物馆新馆长.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校史馆顺利移交给博物馆管理运营.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马琳同志就任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上海大学博物馆.2023-12-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馆内布局
一楼临展厅
二楼常设展
“海阔天空——海派文化的当代遐想”
“海上明月 轻裾随风——江南望族与海派旗袍特展”
“海潮的回响: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
三楼常设展
校史陈列室外展区
展品精选
文化活动
“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
纪念上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成果展
老报纸 新媒体——上海报纸收藏特展
刊物发行
意义与影响
所获荣誉
开放信息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