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建于1943年,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教育和科研的发源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
华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蓬勃发展,船海系也茁壮成长,在全部四次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均获第一。
船海系拥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66名,专职教师114名,正高比例29.8%,博士学位比例66.7%,海外博士比例19.3%,人才集聚。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含双聘院士)、
长江学者6名、杰青2名。
船海系国际声誉良好,在最近发布的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排名中名列世界第一,10多名教授在ITTC、ISSC等国际权威学术组织中任职。以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C.C.Mei教授为评估专家组长的国际评估中,被认为“开展了出色的原创性研究,对中国的造船工业贡献很大,海洋工程应用领域表现突出,ROV的研究工程世界一流”。
最近,基本完成了大规模实验设施基地建设,初步构建了“大海洋”格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基干,一端对接造船产业、海上资源开发行业、海军装备建设,形成了包含成果转化、产品开发、海上作业、工程服务等的支撑体系,另一端扩展到包括海洋国策研究、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探索、海洋资源调查等的基础学术领域,以服务海洋强国、
海上丝绸之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
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家战略为宗旨,向着国际顶尖学科的目标快速前进。
拥有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工程院“中国海洋装备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深海技术试验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五个国家级基地,与日本千叶大学共建的“海洋仿生力学”联合研究中心,和一批教育部、交通部、海洋局、海事局、上海市省部级基地,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支撑体系。
船海系秉承交大培养“第一等人才”优良传统,多年来培养了首艘万吨轮总设计师、首艘科考船总设计师、首艘潜艇总设计师、首艘
航空母舰总设计师、首艘
核潜艇总设计师、首艘超深水
钻井平台总设计师、首艘超深水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首艘深海无人遥控深潜器总设计师等为代表的大批科技精英、技术专家和行业骨干。近年来,培养了全国优博、全国优秀工程硕士、教育部优秀新人、
上海市优博、上海市优硕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在校学生获全国船海设计大赛
一等奖、全国海洋航行器大赛一等奖、
美国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国内外竞赛大奖多次。就业率100%,毕业生分布在国内主要科研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
三资企业等,学生深受行业欢迎,供不应求。同时,与英国NCL大学、日本
横浜国立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
双学士培养,毕业生的杰出表现在海洋工程领域产生了全球影响力,“交大”毕业生已成为国际海洋工程中心美国
休斯敦人才市场的公认品牌,EXXON、SHELL、
雪佛龙股份有限公司、TECHNIP、SMB、MODEC等国际知名企业均有本学科培养的技术骨干。
船海系拥有全球规模最大、功能齐全、世界领先的重大试验设施群体。我国首座、世界最深的海洋深水试验池,装备与功能当前居世界第一,成为国际海洋工程界开发深海装备的首选试验设施。同时还拥有国内最宽最深的多功能
船模拖曳水池、
风洞循环水槽、空泡水筒、海洋工程水池、水下工程水池、水声水池、先进制造实验室、内波分层流水槽、操纵PMM装置、立管疲劳试验装置、液舱晃荡装置、平台定位模拟培训操作系统、高温高压深海微生物采样培养装置、饱和
潜水模拟舱等试验设施,形成了科学研究、试验验证、工程实施
三位一体的完整教学科研试验技术体系,并依托国家深海技术试验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上海潜水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国家级标准化规范化机构推进设备设施的标准化服务和开放共享。
船海系注重产学研用融合,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平台,深度学科交叉,开展“大海洋”格局科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大量国家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自然基金重大重点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深海平台、特种船舶设计、统一波浪理论、全海深
无人潜航器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深海平台研发中,第6代和第7代深水半潜式
钻井平台的研制,支撑我国海上油气开发实现从300米到3000米的历史性跨越;在特种船舶设计中,自主研发的绞吸式挖泥船,在我国海上国家权益保障上发挥重要作用;在统一波浪理论方面,应用
同伦分析方法于波浪分析中,为揭示海洋奥秘揭开了新的一页;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研制中,挑战人类极限的11000米ROV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
特等奖、国家
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