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小学 —— 创办于1935年。解放后,晨光小学易名为
湛江市第六小学,2001年恢复晨光小学名称。2006年学校彻底改变了“麻雀学校”面貌,成为湛江市的“双优”学校。
晨光小学 —— 创办于1935年,首任校长
许乃超,
广东省翁县人,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员,曾参加过 省港大罢工。1933年春,他从
香港特别行政区来到 广州湾(湛江旧称)
赤坎区从事
抗日救亡运动,结识了当时的商会会长
陈澄甫,并在本地开明绅商的帮助下,在接办仅有13名学生的广侨小学基础上,创建晨光小学。许乃超聘请任教的进步青年教师,后来大部分都成为共产党员。他们以革命精神办校,学校以“勤奋好学、艰苦朴素、尊师守纪、团结友爱”为校风,每届毕业生,都有很多考上名牌中学,是赤坎当时一所颇具规模的学校。
晨光小学不仅是教书育人的校园,又是坚强的革命阵地。抗战时期,晨光小学师生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创办抗日刊物,成立“吼声”剧社,到乡镇巡演抗战剧目,组织“
湛江市回国战地救护队”,远赴前线救护伤员。学校曾是南路党组织刊物《南路堡垒》的主编室,还一度是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在广州湾的交通中转站。
解放战争时期,该校又是湛江革命斗争的前沿,先后输送80多名学生到 游击区参加 武装斗争,学生、共产党员
龙腾云、高日养在战场上英勇牺牲。部分师生在
赤坎区坚持地下斗争,迎接南下大军解放湛江。晨光小学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日后 共和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解放后,晨光小学易名为
湛江市第六小学,2001年恢复晨光小学名称。2006年学校彻底改变了“麻雀学校”面貌,成为湛江市的“双优”学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中将 陈超,湛原市长市原 政协主席、副市长戴洪等都是晨光小学的毕业生。
3月20日下午,记者了解到,赤坎乃至湛江城区目前面积最小的学校之一——晨光小学扩校拆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民主路和 福建街部分的拆迁工作,现在新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完成之后晨光小学占地面积要比以前扩大三倍多,由“麻雀学校”变成街边 花园式学校。市教育局局长 陈炎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旧城区的老牌小学,原校占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的晨光小学可以说是赤坎乃至湛江城区目前面积最小的学校之一,而且其扩校拆迁工作面临的拆迁户之多、情况之复杂、工作量之大,也是在我市市区中小学校改造工作中前所未有过的。所以,晨光小学的扩校改造工作才显得意义非常。据悉,自建校70多年以来,晨光小学学校占地面积几乎没有变化。学校现在主要由两栋教学楼组成,中间是一块算作是学生活动场所的长条水泥地,显得非常狭窄。2003年,晨光小学扩校改造工作正式启动。建成后,学校将从原来的占地1976.6平方米扩建成占地6452.19平方米。学校将新建一栋教学楼和一个运动场,将解决目前人均活动面积不到2平方米的窘境,并提供600个新学位,相当于比现在增加50%的学位。由于地处老城区,晨光小学的扩校拆迁工作所面临的拆迁户非常多,情况复杂,难度很大。
湛江市、
赤坎区以及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晨光小学的扩校改造工作,市委书记 徐少华等领导曾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指导工作。附近群众也都很支持晨光小学的扩校改造。拆迁户中有位70多岁的陈伯,是晨光小学的老校友,解放前就在这里读过书。听说母校要扩建,陈伯不仅本人非常赞同,说这是有益于子孙下一代的大好事,还专门把远在
电白区、
广州市的亲人召集回来,和他们商量好,主动搬迁出去,以示支持。目前,晨光小学第二期拆迁工作正 密锣紧鼓地进行着;扩建部分已做好 挡土墙;正在进行修建学校新大门、围墙绿化带和球场,力争在今年9月完成以上三部分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