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辉,武汉人。 1985年成为市京剧团演员,后改行唱流行歌曲。1997年至1999年,担当民间演艺圈经纪人。1998年后,任节目策划和舞台总监,2000年开始做主持人。2001年9月29日,成为蓝天歌剧院老板,兼任主持。
童辉出生于一个楚剧世家。父母都是唱楚剧的。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童辉从小就与别家的孩子不同:他的童年,是在唱练做打中度过的。4岁多一点儿,童辉已经能够独自将《智取威虎山》从头演到尾了。那时候父母忙,有时候连续几个晚上要演出,只好将童辉锁在家里。童辉印象很深的是,当时的剧场就在自家对面。夏天蚊子多,童辉躲在蚊帐里,隔窗听着对面舞台上铿锵的锣鼓声。对面开演,他也开演,并且是既演杨子荣,又演
座山雕。锣鼓声歇,对面演完了,他也准时收场。童辉说自己那架势俨然就是场上的名角,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只不过是光着膀子站在蚊帐里演罢了。
5岁的时候童辉顺理成章地考进了当时的武汉市戏剧学校,学
京剧,扮花脸。从此开始了他长达7年的练功历程。手眼身法、说学逗唱,7年的科班训练让童辉知道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童辉说当年在戏校的那一拨人,后来还出了几个名角;有的改行了,但依旧很成功,比如演电影的
徐帆。而童辉在那一群京剧苗子里面,也算非常出色的一个,12岁的时候他在《赤桑镇》中饰演包拯,还拿过省里的大奖。如果不是因为戏曲市场不景气,也许童辉会一直唱下去。
16岁时,童辉进了戏剧团。时代变迁,纯粹的戏剧艺术渐渐地失去了市场。说到这里,童辉表现出极大的无奈和惋惜。但是,团里那么多人要吃饭啊。就为了吃饭,童辉走上了艰辛而又漫长的“演艺”之路。那时候,剧场里吸引不来观众,但是送戏下乡或者送戏上街却能引起老百姓浓厚的兴趣。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童辉开始慢慢领悟到,越是贴近观众,才越有饭吃。
童辉说,他完整地见证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今的市民文化消费的全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末
海口市的歌厅,到90年代初武汉的歌舞厅以及吧场的兴起,一直到现方兴未艾的演艺厅形式。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的身份,也经历了从歌手、主持人、经纪人到艺术总监,再到老板的一系列的转变。谈起往事,童辉不胜唏嘘。他告诉记者,做歌手的时候,常有被观众轰赶下台的经历。21岁那年他第一次到
广东省演出,当时的
粤语还说得极不标准,结果上台后只开口说了一句话,就被下面刁难的观众厉声轰下。记者问他,那样的场面如何应对?他一笑了之:“除了硬着头皮走下去,没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