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思维
野性的思维
《野性的思维》(法语:La Pensée sauvage),也被翻译为《野性的思想》,是196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本书通过各种翔实的素材对“原始人”的思维结构、社会结构、神话结构等进行考察,集中体现了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的中心论题、基本方法、理论内涵和哲学价值。
图书简介
《野性的思维》一书发表于1962年,出版后不久就在法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中对两年前萨特在《辨证理性批判》一书中讨论的有关辩证理性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加以驳难,因而从某一方面说本书也可视作结构主义思想对存在主义思想进行全面挑战的标志。
在本书问世一年以后,法国著名现象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主持了《精神》(LEsprit)期刊举办的一次关于此书的专题讨论会,评论十分热烈,讨论会也成为60年代初法国思想界引人注目的盛事。随后其它一些法国结构主义的著作也相继问世,于是结构主义作为继存在主义之后的另一重要人文思潮就出现在法国思想舞台上了。《野性的思维》的发表,似乎既是实际上也是象征地拉开了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序幕。
本书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未开化县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思维的特点,认为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没有高下之分,而是互相平行发展,各司其职,人类的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即与这两种思维方式相符。
创作背景
《野性的思维》发表于1962年。它是继作者对原始民族的亲属关系和神话的初步研究之后,对图腾制度和原始思维所作的进一步研究。为了代表结构主义向当时盛行的存在主义的公开挑战,作者发表了该书。
图书鉴赏
理解野性的思维
关于野性的思维,克劳德·李维-史陀将其解读为“未驯化状态”。但他对这一思维方式的理解与分析并不仅限于此。他强调“未开化人”的具体思维与“开化人”的抽象思维是人类历史上始终存在的两种互相平行的思维方式,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职能,并在发展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而不是分属于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也并没有低级或高级之分。也就是说,纵然与西方理性思维相异,原始思维也不应该受到等级评判或是禁于时代枷锁之中。
列维-斯特劳斯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这一观点。在原始人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表示物种和变种详细品目的名称。然而原始人语言详细具体不代表他们不具备抽象思维,使用语言的抽象程度是由其所在社会表达兴趣和想要强调的内容决定的,这并不能够反映智力状况。原始人对自然界物种及其变种名称的丰富和细致的了解,不仅仅来自于生产生活的实用目的,还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即是为了满足理智的需要。因为对于原始人来说,“动植物不是由于有用才被认识的,它们之所以被看作是有用或有益的,正是因为它们首先已经被认识了。”
克劳德·李维-史陀将野性思维与科学思维做了一次详尽的比较。他认为,原始人类将其理智需求表现为对周围社会的认识,他们的思维与现代科学的思维一样,对秩序存在要求。在这一点上,原始思维同样热衷于观察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并进行系统编目。这也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所共同的思维活动基础,就好比巫术与科学,他们同样含有对分类和秩序的追求。尽管两者的行事基础和方式各不相同、在理论和实际功用方面也完全不同,但两者并不对立,他们需要同一智力操作,属于获取知识的两种方式。不仅如此,克劳德·李维-史陀还试图找寻原始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的深层共性。他对比了游戏与仪式,以及原始社会中的神话思想和现代工程师的科学思维,并指出,虽然两组对比对象前后的操作方式不同,但是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同样需要借助特定的图示或结构来进行操作。当然,野性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也存在着差异。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野性思维具有两大特征,即具体性和整体性,这也是它区别于现代科学思维的一大因素。原始人运用大量详尽而细致的感觉性词汇来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并由此进行思辨。而科学思维则通常使用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借以表达逻辑之间关联。因此,野性思维就显得更为具体。至于野性思维的整体性,即原始人从整体上把握世界,他们认识事物并不仅限于追求目的性,而是整体认知上进行把握。这与受到经济理性支配的现代科学思维大不相同。克劳德·李维-史陀借用艺术与科学来表达他的观点。他指出,艺术欣赏与科学认识存在差异。
分析野性思维中的图腾制度
列维-斯特劳斯关注了原始人的图腾及其信仰。在他看来,图腾是原始人思维方式的反映,它是一种命名与分类的系统。原始社会群体依照图腾来认识周边世界,并为所见到的事物归类和命名。他列举了野性思维中图腾分类的逻辑规律,认为“存在着可由一整套科学和一整套哲学来发挥其作用的余地”原始人观察细致,富有条理,并且建立起了理论知识的依据,能够轻而易举地辨识神话和仪式中提到的各种生物和自然现象,并可以借助神话和仪式准确地表达其功用。他们的图腾分类的具体性逻辑也因此具有了天然的复杂性,并且这种图腾分类还与被体验的分类相关。
与现代科学思维一样,原始人的图腾分类逻辑坚持了区分差异性的原则,区分性差异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必要条件。列维-斯特劳斯进一步指出,图腾的形式特性在于它们是一些信码,这些信码通过与其他信码传递信息、表达接收到的信息来体现其运用价值。
图腾是一种命名与分类的系统,列维-斯特劳斯就命名与分类给出了其个人见解。他对物种与专有名词进行了探讨。可以说,专有名词和物种名词同属于同一个集团,两者产生区别的原因并不在于其名称本身,而在于其所在社会文化赋予的不同的限制。对于专有名词的命名来说,名字可以是一种用于识别物种的标志,也可以是命名者的自由创造。因此,尽管命名看似具有任意性。但在同一个分类中,这一命名会因为与周围的物种相区分而具有自身的规定性。
剖析野性思维的历史观
克劳德·李维-史陀还阐述了其对原始思维历史观的认识。他借助神话进行分析,认为神话的历史与现在存在着既分离又结合的矛盾。神话,顾名思义是从祖先时代流传至今的,它的内容有可能涵盖了某个群体的一切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而一些原始群体直到现在都会依照神话所描述的指示来恪守传统,从未做出任何改变。这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属于“一种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采取的态度,其所具有的系统性质在世界各处已为各种技术、规则和习俗的不断重复的出现所证实”,后人对祖先教导的方法如此痴迷,是对祖先经验的继承,两者之间存在着结合。然而,祖先与现代人终究是存在差异的,人们也会对不曾渴求变化的文明产生非议。如此,神话的历史与现代的分离状况也就应运而生。
存在于神话的历史中的这一矛盾并不是无法克服的。比方说,在仪式中,这两个矛盾被恰到好处地联结了起来。列维-斯特劳斯列举了两种仪式,一种是纪念性或历史性的仪式,另一种是悼念仪式。纪念性的仪式重现了神话所在的时代,借用活人来体现祖先当时的经历,是用现在重现过去的一种方式。而悼念仪式则正好相反,它是生者与死者告别,让不再活着的人成为生者的祖先,是把现在带入过去。无论是出于哪一种形式,历史都在于被人知晓,它好比是可以逆转的时间,能够引导后人关注祖先以及关注祖先时代所发生的事件。就这一点来看,原始人定期朝圣与在文明社会中参观名人故居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列维-斯特劳斯指出,尽管人们所知晓的历史事件背后存在着历史选择性的可能,然而它都是以某种纯粹而富有标志性的形式表现了某一历史特征。野性思维下的图腾神话也不例外,何况原始人已经运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将历史与分类系统予以结合。
图书影响
《野性的思维》标志着克劳德·李维-史陀从前期向后期的转变。该书中对萨特的批判,使列维-斯特劳斯的影响从人类学扩展到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并使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而受到重视。它因此被视为结构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野性的思维》出版后即引起著名哲学家评论和思想界的广泛注意,成为法国当代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事件。该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提出的人类理论,而且还在于列维-斯特劳斯在他著作的最后一章对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辩证理性批判》进行了公开驳难。它似乎是一个宣言,表明了结构主义向当时统治法国思想界的存在主义的宣战,从而开启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序幕。
《野性的思维》是结构人类学的最早作品之一,并对人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还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更大潮流中发挥了作用。对社会结构进行bricolage的应用为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文章《结构、符号和游戏》提供了灵感。社会结构可以被转换和重新语境化的想法也在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精神分析学家费利克斯·瓜塔里的《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者简介
克劳德·李维-史陀(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早年在巴黎大学主修哲学与法律,1934—1937年在巴西圣保罗大学教授社会学,并从事巴西土著之田野研究。1948年返法,1959年出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的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主要著作有《结构人类学》(1~2)、《神话学》(4卷)、《野性的思维》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创作背景
图书鉴赏
理解野性的思维
分析野性思维中的图腾制度
剖析野性思维的历史观
图书影响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