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杯虫为淡水鱼类常见的固着性
纤毛门类外
寄生虫,在土塘的
锦鲤同样也会感染舌杯虫的寄生,主要寄生于鳃及体表的上皮组织,易发生于管理不良有机质过多的土塘,过滤系统完善、水质良好的水泥池则甚少发生。
舌杯虫于分类上属于原生动物、纤毛虫门、寡膜纤毛纲、纤毛目、杯形虫科,于淡水水域 主要有两种:花瓶虫属于杯状虫属,二者形态等类似,一般不再加以区分,而通称为舌杯虫。
1.花瓶虫属(Apiosoma或Glossatella)或称杯体虫、舌杯虫、虫体前粗后细,呈杯状或喇叭状(照片1.2),大小约20~80μm,前端具口盘,下接口沟,口盘四周围有绒毛构成的缘膜,可摆动带动水流,滤食水中的细菌、微生物及组织碎屑等
有机化合物,底部形成附着器,固着于宿主的上皮
细胞上,大核一个呈倒三角形或卵圆形,位于虫体中央。虫体收缩时,口盘先收缩,口纤毛再缩入,只于顶端留一小孔,使收缩的虫体呈茄状。生殖具无性的纵二分裂及有性的接合生殖两种。
2.杯状虫(Ambiphrya或 Scyphidia)虫体呈杯状或圆筒状,柄部较短,底部形成盘状的附着器,固着于宿主的上皮组织上,大小约20-80μm,纤毛除口纤毛带外,尚具体纤毛环位于虫体中间部位,核则呈带状(照片3)。
舌杯虫一般只会少量
寄生,但于水质环境不良,鱼的上皮组织受刺激而增生,或水中有机质过时,剥离的组织碎屑或其他有机质常会使舌杯虫大量滋生,大量附着的虫体使上皮组织的刺激更严重,容易发生组织受损坏死及二次性的细菌感染。
舌杯虫的大量寄生多发生在有机质过多的土塘,诊断时需刮取体表粘液或剪取鳃组织,于
显微镜下检查,观察虫体形状种类及组织变化,舌杯虫常会与斜管虫、
车轮虫等其他
原虫混合感染(照片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