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择校
对教育资源的一种不公正获取
小升初择校指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机会不均时,受教育者及其家庭主动选择高质量学校,以获取教育资源和提升发展潜力的行为。
由于中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升初应“免试、划片、就近入学”,但实际操作中家长追求名校,出现了多种择校方式,如推优、特长生等,违背了就近入学原则。
小升初择校成社会风气,特点包括“面广、低龄化、小学阶段奥数热、择校费用高”。“择校热”加重了学生负担,扩大了学校差距,也滋生了腐败交易。
定义
小升初择校是在教育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下,教育接受者和其家庭为获取优质教育,并以此增强发展潜能与机会,自主选择对自身及子代有利的教育机构的一种现象。
产生背景
在中国,依据义务教育的法律,在“小升初”阶段,学生的入学应该遵从免试、按照居住区域划分、就近入学的原则,并通过电脑进行统一分配,理论上排除了择校的概念。尽管如此,在具体操作中,部分家长对于就近入学的系统派位方式并不完全认同,他们追求名校,采取各种手段尝试绕开规定。结果,产生了多种择校方式,包括优秀生推荐、特长生招生、点名招生、共同建设学生和预留名额班级等。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资助,是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应遵循非选拔性、非淘汰性和非竞争性原则,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显然,上述的入学方式违背了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入学准则,并且与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不符。
产生原因
教育经费不足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以2013年为例,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4488.22亿元,占GDP的4%,但相较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这一投入仍显不足,人均教育经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有限的教育经费中,高等教育投入比例偏高,导致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因此,学校不得不依赖自身,通过收取择校费、借助社会力量办学来寻求发展。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小升初择校现象的核心根源在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与现有资源供给的不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供需失衡本质上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所致。这种不均衡既存在于地区和城乡之间,更在校际之间表现突出。由于政府长期偏重于优质学校的发展,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流向了部分重点城市和重点学校,直接导致了师资力量等教育条件的不均衡。因此,家长们更倾向于避免将子女送入条件与师资较差的薄弱学校。
教育需求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在社会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渴求愈发强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教育被视为子女成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子女选择优质学校、占有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家长们最为关注的教育问题。为此,出现各种现象其中包括缴纳高昂的择校费、购买昂贵的学区房、送礼、走后门以及陪读等。
政府监督和问责制度的匮乏
教育主管部门深知“小升初”择校乱象的严重性,为此制定了多项治理政策,但效果并不显著。教育部在“教八条”通知中明确指出,社科学论监督检查发现,部分地方治理目标模糊,政策执行不力,治理成果有限,群众对择校乱收费问题依然反应强烈。而长期治理、多次通知下发后,群众反映仍强烈的关键原因在于监督和问责机制的缺失。
社会影响
小升初择校现象已广泛渗透于社会,其特点显著。首先,其影响范围极广,不仅在大中城市盛行,更蔓延至县城和农村。其次,择校现象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竞争从高中逐渐下移至初中,再至重点小学,甚至重点幼儿园。再者,小学阶段尤为突出的“奥数热”和“考证热”也是择校现象的体现。最后,择校收费现象日益普遍,相关费用和教育支出节节攀升。这种愈演愈烈的“择校热”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阶段应实行的免费和就近入学原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拉大了学校间的差距,更为“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
社会现状
2023年,民办初中招生市场呈现降温趋势,仅少数学校维持稳定的报录比。家长们普遍观察到,公办初中在区域内逐渐崭露头角,使得一些家长在选择学校时表现得更为理性。青岛市作为热点地区,其民办初中亦受到此趋势影响。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当地的热门学校,2023年招生规模达1100人,分布在两个校区。6月3日的电脑派位中,报名学生数与空余学位数之比约为1.77:1,与2022年相近。
与此同时,青岛超银中学金沙路校区与海信学校的报录比均有所下降,意味着学生被录取的机会有所增加。海信学校今年七年级招收288人,在落实优待政策后,仍有部分学位通过派位方式录取,报录比由2022年的3:1降至1.97:1。青岛志远学校的报录比也有所降低,反映出家长选择学校的多样化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多所民办学校在招生第二阶段的第一志愿便实现了全额录取,甚至还有空余学位。例如,青岛海诺学校今年面向的学生数少于学位数,报录比亦有所下降。此外,智荣中学和青岛格兰德中学也按照计划进行了招生,部分学位通过优待政策直接录取。整体来看,民办初中的招生市场正在经历调整,家长的选择也更为灵活多样。
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彭念东就民办学校招生热度下降现象发表观点。他认为,这主要归因于初中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家长们更倾向于选择家门口的公办学校。同时,公民同招政策的实施也令许多家长对热门民办初中产生竞争压力担忧,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家门口的学校以避免派位失利后无法回到学区热点初中的尴尬。
彭念东进一步指出,家长们在选择民办或公办学校时正变得更为理智。他强调,坚持高质量办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民办学校,只要具备实力,仍能获得家长的青睐。家长报名热度的下降实际上为民办学校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不仅要关注教学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未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家长认可,推动教育健康发展。
相关事件
小升初择校被骗
2022年4月,西安市李女士为让孩子进优质中学,通过朋友认识了张某,张某承诺15万可办理某优质中学名额,办不成退款。李女士转账后,张某多次以材料问题、领导出差、疫情等为由拖延。8月底,张某才透露办不了,提议换其他学校。到校后发现该学校可直接报名。李女士愤怒要求退款,张某躲避不退。李女士最终选择报案。经警方调查,张某用PS照片骗取信任,实际上全是为了骗取钱财,以用来购买奢侈品,最终犯罪嫌疑人张某因诈骗罪被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北京人大附中被曝“小升初”择校费最高80万
2012年11月5日,中广网发布报道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否认学校收取高额择校费的报道。新华社曾引用《2012年北京市小升初概况》称某名校择校费达50至80万元。对此,刘校长坚决否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择校费存在且敏感,家长不愿公开金额,增加了查处难度。
目录
概述
定义
产生背景
产生原因
教育经费不足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教育需求提高
政府监督和问责制度的匮乏
社会影响
社会现状
相关事件
小升初择校被骗
北京人大附中被曝“小升初”择校费最高80万
参考资料